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许述章 “八代传人”做了四十多年泥泥狗

2012/8/22 17:57:30 点击数: 【字体:

许述章 “八代传人”做了四十多年泥泥狗
许述章正在讲述泥泥狗的故事
      
    上海世博园的宝钢大舞台,是个展示各地民间艺术的大舞台,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带着充满“中国元素”的手工艺来到这里。在河南周活动期间,有一位老艺人带着他的泥泥狗走上了宝钢大舞台,他就是许述章,他的作品屡次获奖。2007年6月,有着“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头衔的老许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人”称号。日前,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泥泥狗”忠诚的守望者,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一  设计海宝泥泥狗

      
    许述章,河南淮阳县白楼乡人,快60岁的他,满头银发。从十几岁就开始做泥泥狗,算起来,他已经做了40多年的泥泥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家。在老许家乡河南淮阳城北陈楼、许楼、金庄等十多个村,村民祖祖辈辈有做泥泥狗的传统,然而如今,捏泥泥狗的人少了许多,不过许述章耐得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泥泥狗艺术。
     
    “我是家里第八代从事泥泥狗制作的人了。”老许说,自己是跟祖父学的。笔者问他制作的技艺、图样有没有专门的教程,老许笑了:“都在我脑子里呢。其实做起来也没什么成文的规矩、式样,造型都是一代代口耳相传下来的。”  
      
    许述章带到上海世博会的泥泥狗神态各异:用胶泥捏制,全涂黑底,用红、绿、白、粉红绘上点、线结构的图案,具有漆器文化的格调,又像绳文、格文、古陶器的书法,造型古朴,艳而不俗。“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都有。”老许说。  
      
    为了参加上海世博会,老许特地自己设计制作了造型别致的海宝泥泥狗。泥泥狗的展示摊位人气最旺,大多数游客都把目光投向海宝泥泥狗。和传统的泥泥狗多用黑色底色不同,海宝依旧一身蓝色,背着红色或者金色带有小孔的“背包”——是按照埙的形状设计的,“通过这些孔,可以吹出奇妙的声响,孩子们最喜欢了。”许述章说。
      
    二  取材于古老神话

    
    “猫拉猴”“双头狗”“母子猴”“图腾柱”“驮子斑鸠”……泥泥狗的造型各异,品种繁多,有的精致细腻,有的粗犷简约,生动活泼,堪称无奇不有。
      
    泥泥狗制作方式古老、使用工具简单,用“高粱秆”上彩,一根竹签挑两孔,互相交会即可吹出悠远明亮的声音。“‘泥泥狗’不讲究写实,讲的是抽象,追求的是神似。不是讲捏啥像啥,一般造型都是四不像,反映的是人类混沌初开远古时代的生殖崇拜。”说起自己的作品,许述章打开了话匣子,“这个是‘草帽老虎’,传说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用草帽遮羞,是讲生殖崇拜的;这个‘人面猴’是最接近人类的一种图腾,猴的两脚矮化,中间突出女阴生殖符号,表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猴头燕’表达的是远古人类对飞天的一种梦想……这些都取材于古老的神话传说。”这些人面兽身、奇禽怪兽的造型使人似乎看到原始社会林立的“图腾”。有专家说这些泥泥狗是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活标本”。说起这些作品的传说,许述章懂得很多,他说“这是专门学习来的”。
      
    上世纪90年代,许述章特地学习有关伏羲文化的知识,还反复研读《山海经》《搜神记》等神话传说,从中寻找创作灵感。他还多次到北京、郑州拜访民俗学家,遍访本地不同的“泥泥狗”世家,挖掘掌握了200多种传统泥泥狗的制法。“做这个,就得懂这些内涵。”老许说,《山海经》上能找到几乎所有泥泥狗的形象。在制作泥泥狗的同时,许述章想把这些古文化传下去。“别人问起来,我不能说‘俺父亲这么做我也这么做’,我想做的是让后人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意义何在。”
      
    三  越土越老越传统
     
    “泥泥狗的特征就是又‘土’又‘老’,它要表现的就是一个‘初’字,是讲人类混沌初开的时代。有些人想弄花哨些、漂亮现代一些,这是不对的,真正懂这些艺术的人绝对不会这样做。要原汁原味的民间创作,要‘土’才能站住脚跟。”在老许看来,泥泥狗是靠着一代代艺人“遵古”的艺德把原始图腾文化延续至今。而他的作品也是靠“土”才打开了知名度。1994年,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化部举办的“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银奖;2000年,他获得河南省轻工业厅授予的“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在宝钢大舞台的中国元素展台前,被问得最多的就是许述章做的十二生肖泥泥狗,这是他迎合人们对生肖文化的热爱做的造型。“传统的泥泥狗造型中没有鼠和蛇,这是我自己设计的。”老许设计的老鼠和元宝一体的造型很受欢迎。
      
    老许说:他家的房子有300多平方米,但基本都成了他的工作室。楼下主要是上色和摆放成品,捏塑毛坯和晾晒主要在二楼。在二楼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满了捏好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排列整齐的泥泥狗坯模。老两口的卧室也几乎被泥泥狗占领,只剩下十几平方米的空间了。
      
    其实,许述章一家都会做泥泥狗,他笑称这是全家总动员。许述章的妻子孙秀灵也来自泥泥狗制作世家,嫁给老许后,夫妻一起做。老许的儿子也会做,就连两三岁的小外孙女也跟着他做。“每次我做的时候她就跟在旁边,有时候她说她也要来捏一捏,刚开始捏出来的肯定不是泥泥狗,但做着做着,也就像了。”
      
    四  民俗文化应保护
    
    “世博会上,也有人表示想跟我学做泥泥狗,但这门艺术纯真质朴,没有坐冷板凳的精神,一时半会儿领会不了其中的奥秘。”老许叹了口气,“而且泥泥狗的销路时好时坏,搞‘泥泥狗’经济收入很不稳定,这也是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门艺术的原因。”
      
    尽管有些遗憾,但许述章还是信心满满,“泥泥狗现在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现在做的事既有价值又有意义,我赶上了好时光。”问他还有啥愿望,他笑了:“我希望自己能有个艺术馆,展示我的作品。”现在,老许做的泥泥狗都摆在家里,“有五六百个品种呢。”他希望,这些都能给大家看到,大家都来保护这种古老的民俗文化。
     
    “现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琢磨着,今后不光要做下去,多挣钱,更要宣传好、保护好‘泥泥狗’艺术,把这民俗文化传承下去,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多一些文化和艺术的气息,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前途和希望。”许述章说。 
      
    相关链接
      
    淮阳,古称陈州,是中国历史传说中“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建都之地。淮阳城北有“太昊陵”,俗称“人祖庙”。太昊陵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为“人祖庙会”,当地人又称“二月会”。在二月会期间,每天有炎黄子孙10万人云集淮阳,在伏羲陵和女娲观前朝祖进香,祈盼国运昌盛,民富国强。
       
    太昊陵“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以求子孙繁衍。所以,至今仍保留着远古初民“生殖崇拜”的遗俗,如颂扬伏羲、女娲的“履迹舞”,再现“生殖崇拜”上古遗风的“摸儿洞”“献旗杆”“拴娃娃”以及各种动物下部的女阴符号等,展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种族繁衍的永恒主题。
       
    淮阳“泥泥狗”,就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的民俗而诞生,并传承至今。“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泥泥狗”又称“陵狗”,当地人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若购买“泥泥狗”赠送亲友,可以消灾、祛病,颇为神圣。【原标题:许述章 “八代传人”做了四十多年泥泥狗】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丛歌 2010-9-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