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许昌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葛天氏歌舞考

2013/12/23 15:46:54 点击数: 【字体:


    歌舞系中国产生最早的一门欣赏艺术,关于歌舞的发明者,先秦经典中有众多记载。《山海经·海内经》说帝俊有八个儿子,他们始创音乐和舞蹈;又说晏龙发明琴瑟;《大荒西经》记载:颛顼之曾孙祝融之子长琴在摇山上首创音乐;而《世本》很客观地记载伏羲氏造琴,女娲作笙簧、伶伦作律等。《西山经》更谎唐地记载:在天山有个状如黄囊,色如丹火,六足四翼,两目混沌名叫帝江的人创造了音乐和舞蹈。帝俊、女娲和帝江都属传说中神化了的上古人物,他们创造乐舞说并不可信。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石磬,系打制而成,表面粗糙,形状近似鲸头,其形态源于石镰,属典型的二里头文化。长葛“石固遗址”出土的两只打磨管形骨器,中间有一个发音孔,近示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贾湖遗址”属仰韶文化,而长葛“石固遗址”则属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叠压层。用科学的测定法测定,出土的管形骨器为7400年—4500年之间的遗物。而仰韶文化按断代界定为4000年—3600年之间的遗物。这样算来贾湖遗址当比“长葛石固遗址”晚2400年。将“石固遗址”出土的两枚骨器视为原始的骨笛应当无疑。

    宋兆麟在《中国原始社会史》一书中运用大量民族资料表明歌舞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尤其声乐是为协调劳动时的动作和减轻疲劳而创作的劳动号子。后来才发展成娱乐的形式。而器乐则出于狞猎需要,人们创造诱捕飞禽走兽的拟声工具,再逐步改造、完善才发展成器乐的。因此,使我想到被后人称为上古乐神葛天氏部落的礼乐教化。葛天氏部落酋长身体力行,达到“治世不言而化,不化而行”的境界,所谓葛天氏之民的礼乐社会。葛天氏部落系歌舞之都,他们以牛尾为乐舞道具,叩着牛角、顿着双脚以作舞蹈节拍,以最原始的方式来取娱乐、消疲劳。在逐渐完善中演变为八阙。《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陈述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总禽兽之极;五曰奋五谷;六曰敬天常;七曰建帝功;八曰依天德。

    《吕氏春秋》所记八阙同作为周朝祭礼的《八蜡词》有一定联系。(《史记》载“天降玄鸟而生商。”玄鸟即燕子,即便我们这里也把这种候鸟视作神鸟,可它必竟系商契的传说,跟葛天氏部落无关。故不得不拿《八蜡词》以作考证。)《八蜡词》的八祭为一先啬,祭神农;二司啬,祭谷稷,这个谷稷即为谷神;三农,祭古时田官之神;四数表啜,祭始创田间庐舍、开道路、划疆界的人;五祭猫虎,因他们吃野鼠、野兽,保护了禾苗;六坊,祭堤防;七,水庸,祭水沟;八祭昆虫,以免危害庄稼。葛天氏部落之民尊祖先,敬天地,企盼有好的收成,希望草木茂盛畜牧旺盛,五谷丰登。祈求洪水猛兽不要跟部落之民带来灾害,猫虎灭绝害虫以保五谷,原始部落为生存而创作的文学艺术功利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后人才称葛天氏为乐神,歌舞之“鼻祖”。历史发展到周朝,周王把葛天氏的八阙定为祭祀的《八蜡词》实为理所当然的了。

    所幸的是长葛人一直把这种祭祀传承下来成为当地的一种民俗。

    根据长葛民国十九年县志载:长葛原县城(现在老城镇)县城内有八蜡庙原在城隍庙,乾隆六年知县许莲峰修,乾隆九年颁祭文致祭,令移建城外河伯庙之左。

    老县城西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社柏,系西汉时所植,现存二十六株。社柏生长的地方即为汉时的社稷坛。长葛也曾因此社稷坛社柏暴长而更名长社。稷,即为谷神。社稷坛就为长葛人祭天祭地祭谷神,祈求五谷丰收,百业兴旺的地方。

    歌舞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而诞生的,葛天氏的歌舞是早于其它部落最早产生的耕耘艺术。它最终演变为郑国的一门民间歌舞艺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把它作为民风收录在书。《诗经》中的《溱洧》、《采葛》等民风就雄辩地证明了这一切。溱洧河(即现在的汉洎河)是贯穿郑国东西的一条大河(现在仍贯穿长葛东西境内)。河边由于有河水的滋润,长满了茂盛的葛条,民间的男女们在河两岸采葛做药,纺绳编衣,也时渐产生情爱情。《采葛》中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溱洧》是描写“士与女”在岸边聚会、互赠香草的情景。“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间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意思说在溱水和洧河春波荡漾的春天,小伙和姑娘手执兰草相互取笑,赠送给对方象征爱情的香芍药。无怪历代史家吏家、文人骚客把“郑卫桑间”作为民间男女相爱谈情欢爱的代名词。话到这里似乎有点儿离题之嫌。其实不然,长葛属郑时是郑国大夫公孙侨的汤沐地,这些歌舞起源于葛天氏部落,那些在溱洧河边谈情嬉戏的青年男女系葛天氏部落子民应该是可能的。

    从劳动创造了歌舞(声乐),到捕诱、恫吓猛兽创作器乐,从“石固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以及各家史书的记载证明:葛天氏系歌舞的发明创造者无疑。这些乐舞,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日臻完善。葛天氏无愧于乐神的称号,是我们中国民族的骄傲。作者:谢永和 黄坡【原标题:葛天氏歌舞考】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文物网 2006-11-0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颍河洗耳的高士——许由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