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许昌 >> 许昌风情 >> 特色方言 >> 浏览许昌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戏说方言

2013/4/9 15:27:02 点击数: 【字体:


    “夜儿黑,树上有个麻唧鸟,叫乐(了)一黑,今儿个清到切,我一瞅,打渣子!恁大,想送给你,就爬到树杈上去够,某召护(招呼)好,一夏(下)版乐(了)个仰八叉,可疼。”(注:此段文字属地方方言,故语法、用词不规范)
  
    如果是一个外地人读上面这段话,一定是词不达意、索然无味;如果是河南人,则会倍加亲切、忍俊不禁。因为这是河南方言,是咱们河南人的“专利”,用一句地道的河南话形容———真得劲儿!
  
    说起河南方言,就不能不提常挂在河南人嘴边的一个字———中。“中”在河南话里表示同意或认可的意思,代表河南人特有的豪爽和豁达。“中”在河南方言里的使用,相当于我们的一日三餐,不可或缺。可以说,“中”是河南方言的一张名片。
  
    相传在古时候,人们把当时的天下分为九大块,称为九州。其中有个豫州在九州的中间,大致就是河南省所在的地方,因此河南又称中州或中原。后来,“中”就成了河南人的口头语,并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说,“中”在河南方言里的普遍应用,是有历史渊源的。
  
    说完了“中”,咱再说一个极具河南特色的问候语———“喝汤了么”。两个河南人见面,这句话的使用频率特别高。为何这样跟人打招呼呢?这其中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河南也曾辉煌、繁荣过。它是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但它的苦难远远大于它的繁华,黄河、淮河的水灾等“天灾”以及兵家必争之地的“人祸”,使得中原的百姓常年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人们见面后第一句会习惯性问“喝汤了么”,意思是吃饭了没。以“喝汤”代表“吃饭”,可见旧时中原百姓遭受的苦难有多深。久而久之,“喝汤了么”就成了习惯用语。现在,这一问候语虽说在河南的城市里已渐渐绝迹,但在广大的河南农村还是经常能听到。“喝汤了么”也由其本意逐渐发展到现在相当于问候语中“您好”的意思。
  
    作为河南方言的一个分支,许昌方言也是有自身特色的。下面试举一例:一只小鸟悠闲地停在小树上,突然,这只小鸟不知何故竟飞离了小树。许昌方言是如何形容小鸟飞离小树的呢?是 “吱儿———”一声。好一个“吱儿———”,它把小鸟的身轻如燕、极有灵性,而且是以极快的速度飞离小树的这一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如果一个许昌人声色并茂地形容这个字,就更能让人感到绘声绘色了。
  
    由上所述,地方方言虽有着地域的局限性,但真实地反映了地方的地理概貌、历史文化、人情风俗等。地方方言虽没有全国通用性,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着胜过普通话的地方。比如在异乡遇到老乡,是件让人惊喜的事,特别是当听对方说着一口地道的家乡话时,能顿时勾起自己对家乡的美好回忆,还有对亲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丁鹏涛)(原标题:戏说方言)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许昌晨报 原文时间:2008-3-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