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许昌工艺 >> 收藏与交流 >> 浏览许昌

让一线艺人口述 为钧瓷技艺写真

2013/9/13 9:26:21 点击数: 【字体:

———王洪伟博士《另一种钧窑史》读后


让一线艺人口述 为钧瓷技艺写真


   

  7月初,收到王洪伟博士的新著《另一种钧窑史》,读之仿佛嗅到了泥土与矿石的芳香,新鲜、纯朴、厚重,以至反复咀嚼,用心品味数月。

  这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纳入“黄河文明研究丛书”的专著,洋洋洒洒,凡40万字,涉及钧瓷艺人和草根学者39人,辐射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钧窑历史及钧瓷创烧技艺的方方面面。该书让富有专业实践、有过突出贡献的一线钧瓷艺人唱主角,通过他们的具体感悟,为当代钧瓷技艺的研究提供了最真实、最生动、最具体的文字史料,为钧瓷技艺研究的去伪存真、理论升华,奠定了深厚而扎实的基础。

  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写的。但在实际中,真正书写历史的,往往是专业的研究人员。钧瓷的历史也不例外。从《钧窑史话》到《钧瓷志》,在20多年的时间里,钧瓷方面的著作有几十部,但这些书的内容,多是历史文献的汇集、相关工艺的总结以及钧瓷知识的汇总,这些书对钧瓷历史的梳理、钧瓷文化的弘扬以及钧瓷知识的传播无疑是重要的。但是,由于大多数作者缺乏实践,又远离生产一线,很难深入其中,窥探和把握艺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因而,书中所总结的工艺理论和相关知识也许很难接近客观真实。当然,一线艺人尽管实践丰富,但大多由于学识或理论素养等因素,无法将内心的真实感受上升为理论。这就让相关的技艺传承面临尴尬和两难的境地。

  王洪伟博士运用匠师口述、学者整理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这个多年来存在的难题。王洪伟祖籍神垕,对钧瓷有着天然的接近和亲密。他走出神垕上大学、读硕士,并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郑杭生的博士生,具有深厚的社会学、人类学学术功底。2010年进入河南大学后,他组建了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并以钧窑文明及其现代性转型为切入点,开展了系统的钧瓷历史和文化研究。在钧窑文献梳理和田野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钧窑历史文献、科技文献与钧窑工艺科技实际存在不小的差距”。正是基于此,才有了这部由一线钧瓷艺人和草根学者口述的、原汁原味的钧窑科技史。

  

  本书关于钧瓷技艺史的口述大抵分为五个部分。一是通过原国营瓷厂、原钧瓷一厂、原钧瓷二厂等三大厂的骨干艺人及管理人员,建构了集体化时期当代钧瓷技艺恢复发展的历程,详述了泥釉料选配、钧瓷烧成、造型成型工艺、窑炉建构等钧瓷工艺特点;二是通过当代知名匠师的亲身体验,展示了当代钧瓷技艺发展的真实面貌和最新成果;三是通过钧窑高仿艺人的复制实践,解读了历代钧瓷技艺的特点及变迁轨迹;四是通过地方文史学者和民间研究学者,还原了钧瓷历次考古发掘的过程,表达了对钧窑史悬疑的独特理解;五是通过钧瓷的起源和发展,探讨汝瓷、官瓷乃至定瓷、耀州瓷等著名瓷种的历史沿革。

  书中参与口述的39位一线艺人和草根学者,大多在钧瓷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为钧瓷的恢复和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如原钧瓷一厂厂长刘国安、原钧瓷二厂厂长刘建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中国钧官窑博物馆馆长张金伟、著名文史工作者教之忠等。他们离钧瓷最近,又身处生产一线,大多经历过钧瓷发展的许多特殊时期,因而,他们的口述,更加形象具体、生动传神。

  下面试举几例。如关于传统釉料配方的组成,刘国安答:“从考古发现来看,传统钧瓷釉料配方比较简单,一般有3~5种原料,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逐渐发展到5~7种。铜料或者是铜矿石,或者是氧化铜;铁料或者是铁矿石,或者是氧化铁。矿石原料和氧化原料都需要粉碎到一定细度。细度加工工艺是这样的,首先进行碾磨,继而进行水漂或筛选。现代钧瓷原料加工多用球磨、石碾加工细化。”关于钧瓷与汝瓷器型的区别,刘建军答:“从瓷片和文献看,汝官窑器型主要借鉴汉代漆器、唐代金银器造型; 钧官窑主要借鉴青铜器风格,大气。汝官窑器型精巧细腻,釉色淡雅文静,追求乳光似玉;钧窑器型古朴大气,端庄浑厚。汝官窑瓷像仕女,钧官窑瓷像大将军。”关于1955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钧瓷研制的问题,教之忠答:“没有这回事。周总理曾指示恢复生产地方工艺品,没有单指钧瓷。”

  当然,在本书中,由于大多艺人是以自己的工作实践为主线,其视野难免过于狭窄,甚至一些看法有些偏颇,与一些专业书籍相比表述不够规范,但这些带有泥土醇香的资料,对于后来的钧瓷研究者来说,将是难得的参考文献。

  三

  综观本书,有三个特点值得钧瓷研究者学习和关注:

  一是把基层一线艺人作为关注的焦点,寻求钧窑理论研究的新突破。在一般的钧窑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往往在文献中寻找各类依据,从知名专家学者的观点中寻求理论支撑。王洪伟博士却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火热的钧窑一线,放在了创造钧瓷历史的艺人身上,从他们那里寻找钧瓷发展的过往,探求钧瓷技艺的得失,并用问答的形式,解决了草根艺人理论不足的缺失问题。这在钧窑研究史上尚属首次,其方法值得肯定和借鉴。

  二是在深入、深入、再深入的过程中,挖掘出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参与口述的大多数艺人我都熟悉,他们中许多人动手能力大于语言表达能力。这部专著洋洋洒洒40万字,而且讲述得有模有样,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从中可以窥出王洪伟博士为了这些访谈,付出了多少艰辛劳动。可以肯定,如果不是一趟趟深入走访、一次次温馨交谈,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并取得他们的信任,许多珍贵的素材就很难挖掘出来。这种俯下身子、躬耕不辍的精神,是严谨治学的重要保障。

  三是将各种观点作为原生态表述的同时,仍然保持一个学者严谨的学术自觉。对于耗尽心血所作的访谈,王洪伟博士并没有夸夸其谈,而是站在钧窑科技及学术的高度对其进行认真审视,并提出自己的某种隐忧。他认为,这些有关钧窑科技、艺术及历史渊源的口述,只能说是逼近钧瓷技艺史真相,而非全部的“真实”。因为身为钧瓷原产地的基层艺人和地方文史工作者,可能会带着不可抑制的功利心态来表述自己的历史。其中“美化”“夸大”的界限在哪里,还需要读者辨别缕析。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每一位钧瓷研究者学习。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钧瓷研究才会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我们构建的钧瓷理论才能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钧瓷产业的发展。作者:李争鸣【原标题:让一线艺人口述 为钧瓷技艺写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许昌网 2012-12-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