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商丘 >> 商丘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商丘

走近河南夏邑县火店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

2012/8/29 17:06:13 点击数: 【字体:


      
    据王书勤介绍,现在制作一个宫灯要14道工序。
      
    “这比以前要30多道工序好多了。”王书勤说,“机械化生产确实比以前快多了,过去10个人一天只能生产几十个,现在能生产200多个。”
      
    王书勤从事宫灯制作有些年份了,所以建立的客户也比较多。“十几年了从来不愁销路,我这里都是订单销售,客户需要什么样型号的宫灯我们就生产什么型号的。”
      
    王书勤生产的宫灯大都销往广州、香港等地,还出口到新加坡、日本等国家。“最让人羡慕还不是这些。”王书勤说,他生产的宫灯曾经挂到过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
      
    条编编出几代人的生活 

      
    条编也是火店民间工艺的强项。很久以前,火店的条编艺人编织的条筐、条篮等主要用于生活用品或劳动用品,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条编也逐步退出生活用品、劳动用品的舞台,成为当今人们时尚的馈赠品及装饰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李店村村民刘德勤是火店乡很有名的条编能手。据村民讲,他编过的东西想挑毛病都很难。刘德勤老人今年72岁,一生没有从事过其他行业。“我只会条编,其他的做不上来。”见到刘德勤老人时他正在地窨子里编簸箕。 
      
    “在外面编不行,条编一会都干,容易断,再说也编不出造型来。”刘德勤老人从10多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条编,如今已能编出100种花样。“簸箕、笆斗不说,仅条筐、鸟笼和小孩子的玩具我就能编上几十种。”刘德勤老人说,现在很少有人再编这些东西了,赚不了大钱,养家还可以。
      
    就编簸箕而言,刘德勤老人一天最多也只能编四个,一个最多也就卖上15元,每月也就是1500元左右的收入。
      
    刘德勤老人告诉记者,他从事条编工艺纯粹是继承祖传。“我知道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我们家就依靠条编为生,一直到现在。”
      
    据吴振兴介绍,全乡已有从事条编生产1500户,每户年平均收入为2万元以上。 
      
    小木梳已形成大产业 

      
    据火店乡张庄村顺发木梳厂的老板陈新善讲,木梳是最为古老的传统工艺之一,起初人们雕刻木梳,主要是为自己用和赠送亲朋好友。
      
    在80年代初,火店传统木梳也是用人工细磨雕琢。“雕刻龙凤飞舞、十二生肖、各种花鸟等,看上去既是生活用品,又是雕画艺术品。”吴振兴说,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落实,木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走了机械化。
      
    庄顺发木梳厂、赵庄木梳厂就是在最近几年脱颖而出的两个厂子。“今年的形势不是太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的相对少了许多。”陈新善说,他生产的木梳大部分都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在本地内的销量很小。
      
    陈新善家有两台机器,但仅有一台在生产,工人也有原来的6个人变成了三个人,一天也只能生产800来个木梳。“等到下半年,订单一多,两台机器24小时运转也供不应求。”陈新善相信好生意的日子很快要来到。
      
    目前,火店人生产的木梳、条编已被省、市、县文物部门收藏为珍品。 
      
    中国结结出幸福吉祥花 

      
    来到火店乡,你随处都能看到挂有中国结。“自己生产的,不用花钱,挂上几个好看。”邵庄村村民王美花家里的中国结可谓花样齐全、应有尽有。
      
    1989年王美花结婚后,就开始和丈夫从事中国结加工。“那时候全部用手工生产,一年下来也生产不了多少。”王美花说,现在全部用的是机器,一天的产量也比过去一个月的产量还要高。
      
    王美花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在家里帮自己生产中国结,儿子在徐州定点销售,丈夫在家收购村民加工好的中国结。“一年下来,也能销上200多万元的货。”王美花乐开了怀。
      
    众所周知,中国结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中国手工艺品之一。据王美花介绍,中国结的特点是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绳编结而成,造型独特,如果把不同的结相互结合,与其他的吉祥饰物搭配起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品。
      
    在王美花的家里,记者了解到,每个中国结还根据其形状和隐意有不同的名称,如盘长结、如意结、双钱结等,以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中国人民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
      
    现如今,中国结已俨然被视为一门艺术,样式既多,花样又巧,作为装饰的用途已相当广泛。火店乡乡长吴振兴说:“在新婚洞房里装饰一个连心式中国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