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商丘工艺 >> 工艺与品牌 >> 浏览商丘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王公庄

2013/11/7 15:53:24 点击数: 【字体: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王公庄
著名画家刘大为到王公庄指导农民作画。

 
     “荷锄也可弄丹青,不描花草画虎雄。泼墨岂只为斗米,虎虎生风长精神。”这是2008年2月7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回复王公庄农民朋友一封信的结尾诗,诗境大气,情感朴素,目前被醒目地镌刻在王公庄艺术展厅一楼的影壁墙上。四句短诗,体现出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成长中的王公庄一贯的关爱和扶持,描绘出一个叫王公庄的现代新农村充满传奇色彩的真实面貌,而且向我们诠释了在艰辛中不断求索、在文化创意时代抢抓机遇、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勇于拓展、在稳定持续的发展中谋求跨越的“王公庄精神”。

    一个人能站多高?望多远?牛顿的回答最富有启迪: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是更多坚实的“肩膀”,为王公庄人搭建起有力的人梯,让王公庄人站在了更高处,望到了一个更为广阔、有为的大世界。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王公庄

    农村艺术展厅,农民画室,农民画展,农民海外绘画交流展……目前的“中国画虎第一村”王公庄村,正向着中国为数不多的艺术村阔步挺进。

    世界各地的艺术区或艺术村,近来可以叫成文化产业区或文化产业村了。尽管各有各的类型,但大多数发展内容很单纯,主要在协助艺术家创作。

    王公庄画虎艺术村的发展,它的特殊之处,是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变革中,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村庄遇到了一个特殊的际遇。在王公庄村文化广场西侧的二楼展厅内,古色古香的木雕影壁墙上,红底烫金的几行醒目大字,是“十七大”报告论改革的一段话: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一个不起眼的村庄的发展方向被改变,这段话是当之无愧的指引和依托。

    “如果单靠农民画家自个儿跑渠道,往撑了讲,‘虎王’级别的也就年收入1万元,但在各级党委、政府介入推广民权虎、画虎村品牌后,他们的收入何止涨了10倍!”北关镇副镇长李云说。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京九晚报 2010年6月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