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三门峡

我国古代丧葬制度与三门峡虢国墓地的昭穆之序

2013/12/10 17:19:37 点击数: 【字体:


我国古代丧葬制度与三门峡虢国墓地的昭穆之序
三门峡虢国墓(资料图片)


    摘要:我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形成有一个从远古的混沌简单到繁琐复杂的漫长历史过程,西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了规整丧葬制度,三门峡虢国墓地的昭穆之序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复杂性,而且表明丧葬制度与族宗法制、家族制度的特殊关系。

  关键词:丧葬制度  虢国墓地  昭穆之序

  一.  我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形成

  丧葬制度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发展的产物,以祖先崇拜为中心传统信仰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氤氲化育出了内涵丰富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同时独具特色中国传统制度又是宗法制度以及相关文化精神在死亡问题上的反映。

  遥远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应对自然环境压力的生存手段非常有限,人类的生存条件非常艰苦。与此相应,当人类的认识能力十分低下,情感活动简单。在这种背景下,死人的埋葬方法"总括起来不外两种,一种是把尸体销毁,一种是保存起来。在早期,人们把尸体吃掉,或者随便抛弃。"[1]大约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人类已经对死者进行有意的埋葬了,这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自己集团的成员的关怀和眷恋死,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产生了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的宗教情感,他们认为,人死灵魂不灭,祖先的灵魂具有祸福本集团的神秘力量。因此,人们为了祈福避祸,便聚集起来为死者殡葬。丧葬意识与丧葬制度开始萌芽。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生产力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都有了新的升腾,灵魂不灭观念日益强化,祖先崇拜明确确立,丧葬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先民们按自己的信仰风俗,对死者遗体进行装扮;根据"坐皆蹲踞"的生活习惯,折弯他的手足、使膝盖碰着下颚、双手托着面颊,弄成坐的姿态。然后用土把死者埋葬在居住区附近的氏族公共葬地。为了便于灵魂的进出,甚至在葬小孩子尸体的陶灌上面要开个小孔,作为灵魂的通道。

  进入文明社会后,丧葬制度受到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完善化。《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在集结夏商周丧葬制度基础上,提出治理国家应该特别看重"民、食、丧、祭"[2]四个件大事。其弟子曾子发挥孔子的丧葬思想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3](《论语学而》)"慎终"就是要正确慎重地对待的死亡人,突出的是丧葬之礼;''''''''追远"就是在内心怀念已经逝去的人,继承他的事业、思想和道德,强调的是祭祀。"民德归厚"是要使人们的道德归于淳厚,这是"慎终追远"的目的。传统丧葬制度长期运行,以及它与人们的信仰和心理上的深层次契合,再加之儒家和历代统治集团大力推崇,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三门峡文化网 2008-07-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