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历史传说 >> 红色革命故事 >> 浏览三门峡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陈谢大军挺进豫西——解放三门峡之“强渡黄河篇”

2013/5/24 16:27:03 点击数: 【字体:


陈谢大军挺进豫西——解放三门峡之“强渡黄河篇”

阅尽沧桑的茅津渡口。
 
    【背景】 1947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处于巨大变化的前夜。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重点进攻”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其中,国民党军集中34个旅共 25万人,由南、西、北三面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延安的形势异常严峻。针对蒋介石集团的兵力部署,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果断实行“中央突破”的方针,把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中原,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机动歼敌。其中,由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和三十八军强渡黄河,挺进豫西,自此拉开了三门峡地区解放的序幕。   

    铁马冰河,强渡黄河

    王清理,三门峡市一位79岁的离休干部,对陈谢大军强渡黄河那段历史深有研究。7月29日,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当时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的渡口之一——茅津渡。

    面对着滔滔的黄河水,老人动情地讲起了当时的情景……

    1947年8月22日,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这种天气持续了一天。

    陕州河段守护河防的国民党官兵看着暴涨的河水,喜出望外。在他们看来,豫西黄河沿岸牢固,地势凶险,水流湍急,这本就是他们的“天然屏障”,此刻又逢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波涛汹涌的黄河是无论如何也渡不了船的,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恶劣的天气的确给大军强渡带来了困难,可是因此而思想麻痹的国民党军队也恰恰给了我军机会。

    入夜,由太岳二十二旅组建的两个渡河突击队,冒雨抬着油布包到黄河岸边,几十架油包布首尾相接,活像一条金色巨龙,一字排开,准备渡河。

    晚上8时,随着旅部一声令下,第一批渡河的十几架油布包载着100多名突击队战士,一个个像脱疆的野马,飞向河心。老艄公稳稳掌舵,战士们镇定自若,迎着风浪,奋勇前进。伫立在北岸的指战员和将要跟进的各个梯队,沉静而又焦急地等待着对岸的消息。过了十几分钟,只见南岸登陆地带火光闪闪,紧接着传来了枪炮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不一会儿,我军即突破敌军河防阵地,占领南岸,并向纵深发展,突击队员立刻在三门峡西边的马家河底山包上,燃起三堆熊熊大火,这是渡河胜利的信号。北岸渡河大军(三十八军和二十二旅)在一片欢呼声中,一队接一队渡过黄河,直逼陕州城。

    当陈谢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占领南岸时,陕州河防队才如梦方醒,不过很快就成了我军俘虏。正在南关抱着姨太太看戏的河防队长芦涌泉听到报告,呆若木鸡,不知所措。继西线勇士渡河之后,东线左纵队各部也在23日拂晓从垣曲至济源间各渡口渡过黄河,进入新安县。至此,人民解放军已在东起洛阳、西至陕州的300里地段,全部渡过黄河,并向纵深发展。它像一把钢刀,直插蒋介石集团在豫西的战略要地。

    破釜沉舟 挺进豫西

    为了更为详细地了解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的历史背景,记者翻阅了大量史料。

    据记载,当年,陈赓兵团挺进豫西,毛泽东同志专门作了重要指示:刘邓大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搞得敌人手忙脚乱,到处调兵去堵。胡宗南又被牵在陕北,陷入绝境。豫西敌军不多,是个空子,师出豫西是有战略意义的。进去以后应当放手发展,东向配合刘邓、陈粟,西向配合陕北,东西机动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开辟豫陕鄂根据地。

    毛泽东专门向陈赓讲了“破釜沉舟”的故事,鼓励陈赓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到豫西去。

    1947年8月上旬,陈赓返回太岳,在山西阳城召开的兵团前委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讨论了渡河的部署,决定了挺进豫西的第一步方案:全军分左、右两个纵队渡河。二十二旅、三十八军为右纵队,在茅津渡以东渡河,尔后以一部向东奔袭陕县张茅镇和观音堂车站,以策应左纵队作战。其主力则向西南方向发展,威逼陕县(陕州城),并向西迂回大营车站,切断灵、陕之间敌人的联络,抗击牵制由陕西东援之敌;四纵、九纵为左纵队,在济源、垣曲间渡河,尔后攻占新安、渑池,威逼洛阳,以吸引较多的蒋军回调豫西,减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压力。    

    充分准备,万无一失    

    有了目标,各项围绕渡河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军事方面,各渡河部队都在认真地补充兵员,一大批觉悟高、身强力壮的翻身农民和解放战士积极参军入伍,充实了我军兵力。与此同时,军政训练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面学习军事四大技术,苦练杀敌本领;一面开展以诉苦为主要形式的思想教育,激发广大指战员的阶级仇恨,使渡河战士都知道自己的责任不仅要保卫解放区,还要解放全中国的阶级弟兄。

    物资方面,主要是渡河器材和挑选水手。各渡河部队和太岳解放区各级政府周密安排,同心协力,一面在黄河北岸的黄河支流上,隐蔽修造船只,在群众中征集各种小船、葫芦、油布包等渡河器材;一面在黄河沿岸村庄选调水手,进行夜渡演练。

    在渡河器材中,那种叫“油布包”的东西帮了大忙。它是把粗布用生黄油浸泡晒干,缝成大口袋,再往里面塞一些麦秸,做成后就可以当船使用了。油布包互相碰撞时没有声响,即使子弹打穿了油布包,未脱脂的棉花也不会被水浸透。

    正是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工作,陈谢大军才能够在1947年8月22日的一夜之间强渡黄河成功,开始了挺进豫西的革命征程。

    陈谢大军强渡黄河,挺进豫西,首战告捷,不仅为战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从战略上调动了敌人,迫使胡宗南主力第一军、第二十九军迅速南撤,以保西安。蒋介石更是慌了手脚,急忙采取剜肉补疮的措施,一面临时组织军队在洛阳附近备战;一面将分布在陕州、灵宝以及潼关的兵力,组成陕东兵团,企图从东西两面夹击人民解放军,打通陇海路,阻止陈谢大军的战略进攻。

    就在蒋介石调兵遣将的时候,毛泽东给陈赓兵团接连发来电报,指出:“洛阳地区敌所必争,不应使用主力;主力应当向西,乘胡宗南在西面尚未完成部署的机会,抢占陕县、灵宝、阌乡等城,歼灭分散守备之敌,然后以一路出陕东南,一路出伏牛山,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陈谢大军立即缜密部署,“灵陕战役”即将打响……

  (有关史料由三门峡市委党史地方史志办公室提供)
 
陈谢大军挺进豫西——解放三门峡之“强渡黄河篇”

    王清理老人在茅津渡口给记者讲述当初“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的经过。 本报记者 尤黎明 摄

陈谢大军挺进豫西——解放三门峡之“强渡黄河篇”

这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我军强渡黄河的瞬间。

陈谢大军挺进豫西——解放三门峡之“强渡黄河篇”

陈赓在前线的照片。

陈谢大军挺进豫西——解放三门峡之“强渡黄河篇”

陈赓留下的“挺进豫西”手迹。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西部在线 2009-07-31 作者:李博
0
下一条:马跑泉事件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