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平顶山

探访元次山碑(2)

2013/12/9 9:48:23 点击数: 【字体:

    张怀发先生说,他曾多次数过,它正、反两面各17行,两侧各4行,共42行,现存字1149个,不过,依他多年的研究,该碑原先字数应为1379字。他做过实际测量,碑身高190厘米,宽96厘米,厚29厘米,碑上的字边长约5.5厘米,与《多宝塔碑》边长为2.6厘米和《颜勤礼碑》边长为4.3厘米的字相比,它的字为现存颜真卿书法碑刻中最大的。

    历经千年风霜后,元次山碑早已不是当年的面目了。记者注意到,碑身右下角是曾掉下来后又被人用水泥砌在一起的。张怀发先生说,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41年),有一个叫唐有庆的人,看到元次山碑“历暴晒烈日骤雨中,已残十之二三……将化石为乌有”,他不忍心看颜筋与碑石同碎,便将其从元结墓地——位于今鲁山县梁洼镇泉上村青条岭——运到鲁山县学(今鲁山一高),并出钱五千,筑亭栖之,亭取名颜碑亭,人们习惯上称碑为颜碑。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又重修颜碑亭。据说,清乾隆帝喜爱书法,曾下旨将元次山碑送至北京,鲁山当地官员为保护此碑,将其一角砸掉,并报告皇上说,碑将破碎,不堪运输。这样,元次山碑才得以安放于鲁山。

    政府为保护这块珍贵的文物,1963年即将其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今年5月25日又将其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二、碑文盛赞元次山

    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何况是由颜真卿这位刚正耿直之士秉笔的元次山碑呢!在1379字的碑文中,颜真卿为后人描绘了一位喜山乐水、忧道悯世的元结,一位心古、行古、言古的元结。

    元结,字次山,后魏常山王遵之十二代孙。其曾祖仁基,为朝散大夫、褒信令,袭常山公。其祖利贞,为霍王府参军。其父延祖,为魏成主薄、延唐丞。延祖乃是一位喜欢清静恬俭的人,辞官后归隐多产灵药的鲁山商余山。元结与其父一样,也是一位雅好山水之人,“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

    碑文说,元结“聪悟宏达,倜傥而不羁”。17岁时,他才开始跟着同族的兄长元德秀读书,曾写《楚赋》三篇,受到朋友苏源明的极力称赞:“子居今而作真淳之语,难哉!然世自浇浮,何伤元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元结举进士。

    元结生当盛世,雅好山水的他过着隐居的生活。可是,在他33岁那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在“百僚窜身,奉贼称臣”的时代背景中,元结选择了不合作,率邻里族人200多家逃往湖北襄阳,后到氵襄 溪(在今江西瑞昌县境)才停下来。

    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大将李光弼与叛将史思明战于今河南孟县,皇帝想亲临河东(今山西),听说元结有谋略,便“虚怀召问”。元结献《时议》三篇,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兵势。肃宗很高兴,称赞道:“卿果破朕忧!”遂决定不再前往,并拜元结为右金吾兵曹,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

    随后,元结到唐、邓、汝、蔡等州(今豫西、鄂北等地)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山棚、高晃等人率5000余人归降元结。元结还将此前战死泌南的将士遗骨收葬,并刻石立表予以纪念。他的作法深得人心,将士们十分感激,更加奋勇。史思明的不少部下送来降书,更有甚者,一名叫张谨的人将史岁羽杀掉前来归降。元结还屯兵泌阳,坚守险要之地,保全了附近15座城池。因为元结,史思明不敢南侵。皇帝升他为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等官。令时人惊奇的是,这一连串的事情竟发生在短短十个月内。

    元结生来喜爱山水,但当国家需要时,他会入世为官;当国家安定后,他便又如其父一样归隐山林。公元762年代宗即位,要例加封赏,可元结坚辞不受,请求归乡侍奉老母,遂隐居湖北武昌的樊口,过着读书、优游的生活,人们戏称其为“聱叟”,他也自称“漫叟”。

    一年多后,元结再被起用,任道州刺史。在道州任上,他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官。在《元次山碑》上,颜真卿写道:“君下车行古人之政,二年间归者万余家。”

    道州,就是今天的湖南道县。元结赴任前夕,此地曾被附近的少数民族“西原蛮”攻陷并占领月余,掠去当地居民数万人,仅余不足4000人。这段历史,在宋代欧阳修和宋祁的《新唐书·元结传》中记载颇详。当时,安史之乱虽平,生民刚遭过涂炭,朝廷征敛却变本加厉。元结不忍加重百姓负担,这在他的名作《舂陵行》中有清楚的表达,他在这首诗的序中写道:“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旧时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矣!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元结是如何做的呢?他冒着被罢免的危险向皇帝上书说:“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岭南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馀屯,一有不靖,湖南且乱。请免百姓所负租税及租庸使和市杂物十三万缗。”皇帝应允。第二年,有官吏让元结供上十万缗,元结再次上书:“岁正租庸外,所率宜以时增减。”皇帝再次应允。元结为老百姓建造房屋、开垦田地、免除徭役,战争时逃亡者归乡的多达万余。

    两年后,元结转任容州(今广西北流市)府都督兼侍御史、本管经略使。战乱后的容州与道州相似,不过经过元结几年治理,生产恢复,人民康乐。后来元结为母守孝要辞职,不少百姓请求他留下。

    天不假年,元结在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前往京城的路上不幸染疾,四月庚午,长逝于永崇坊的驿馆,年仅50岁。

    三、真卿缘何撰此碑?

    元结去世后,当年十一月归葬鲁山青条岭泉陂原,其好友颜真卿为其亲笔撰写碑铭。

    作为中国书坛首屈一指的大家,颜真卿并不将墨宝随意予人,正如《重葺唐名贤碑亭题辞附引》中所说:“颜真卿博学、严行、善书,苟非其人求只字不得。”他为元结撰书碑铭,可见二人友谊深厚。在前往元次山陵的路上,张怀发先生向记者作了分析。

    他说,颜真卿与元结同为玄宗时进士,同朝为官,这是颜真卿为元结书写碑铭的原因之一。

    其二,颜、元二人同为保卫唐朝社稷的忠臣。史载,安禄山叛前,颜真卿在安禄山管辖的平原郡任太守。他洞察安禄山有不臣之心,便早做抗击的准备,而表面上每天都和朋友一起泛舟水上,饮酒作乐。安禄山叛后,河朔地区(黄河以北地区)很快陷落,只有颜真卿联络其同族兄长颜杲卿进行抵抗,被河北十七郡推为盟主。后来,在抗击史思明时,颜真卿也很有作为。

    更为重要的是,颜、元二人曾有一次堪称完美的合作。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元结带兵镇守九江,九江离他在数年前因避安史之乱所居氵襄 溪不远。这年八月,他目睹百姓流离失所的处境,便写下了表面歌颂实际讽刺的《大唐中兴颂》,叙述安史之乱、玄宗逃蜀、肃宗即位、克复长安、洛阳之事。大历六年(公元771年),他邀好友颜真卿将文章刻于今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上。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岩三绝”。后人为保护摩崖三绝,自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始,已经六次修建“三绝堂”。千余年来,文人墨客前来观赏,络绎不绝。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平顶山新闻网-平顶山晚报 2006-6-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