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平顶山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叶邑故城的前世今生

2013/12/7 9:20:53 点击数: 【字体:

叶邑故城的前世今生

在今叶县旧县乡的叶邑故城,春秋时期是楚国北方军事要地,这里有许多贵族墓葬,发掘出土许多国内罕见的文物,受到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澧河岸边的这片田野,就是已发掘过的楚墓所在地。

   
    车缓缓停在澧河桥上,平顶山市文物局文物工作队队长米柯莱拉开车门,雨顺着门开处斜斜扑过来,一阵让人打战的冷意也随之扑了进来。

  米队长指着烟笼雾罩的澧河岸说:“那里便是楚墓群。”

  这是2007年11月初,一个落雨的日子,我和米柯莱队长来到叶县叶邑故城,寻访故城上的楚墓,这让我们的造访大打折扣。顶着雨丝行不多远衣服便湿了,只能站在河岸上,倾听米队长讲述这里墓葬的价值和发掘故事。

  “就是不下雨的日子来,你所能看到的也只是河岸和田地,因为发掘的楚墓早已被填平了。”米柯莱队长笑着对有点儿失望的我说。

  实际上,在来到楚墓之前,热衷于叶县文化事业的叶县文化局原局长李元芝已将叶邑故城的有关情况介绍给了我。

  李元芝先生说,叶县位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和郑国、晋国之间,是楚国北方的门户和北扩的跳板。这里有作为南北方交通要道的“夏路”,还有楚国北方著名的防御工程“楚长城”。在“夏路”的两侧及附近,有许多城堡或小城,历史上称为“方城”。在楚国北方军事要地——叶邑故城附近,有许多贵族墓葬。1986年以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和叶县的文物工作者先后抢救性发掘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10余座,其中有多座属于楚国大夫级的官员墓葬,特别是2002年年初抢救发掘的许国国君许公宁墓,出土文物300多件,其中60多件为国内罕见。李学勤、李伯谦、王子初、谭德睿等文物专家考察后,都给予很高评价。

  叶县人说,这里的墓葬发掘有着传奇经历,而墓葬里发掘出土的很多文物不仅填补了叶县文物收藏的空白,而且在全国也受到重视。

  米柯莱队长说,由叶邑故城之墓葬的出土,足见叶邑故城在文物上的价值。

  但因叶邑故城尚未发掘,它有多大的分量、文物价值究竟如何,只能靠想象了。

  叶邑故城是楚文化凝聚的地方

  因为要探访的楚墓葬属叶邑故城,就不得不说说叶邑故城。

  在这方面,李元芝先生是地地道道的专家。

  “要谈这个话题,就扯远了。”李元芝先生说,“但这又是不能不说的话题。”

  据李元芝先生介绍,进入东周后,随着周王室的逐渐衰微和王权的旁落,偏于南方的楚国通过数十次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消灭了南方众多的诸侯小国。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楚国便将矛头指向北方,准备问鼎中原。大约在春秋早期,楚国已完成了北进中原的准备工作,而开辟道路则是北进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为叶县自古为南北交通的要道,其南接楚国,北通中原,是楚国北进的必经之路,因此楚国就在叶县南部与南阳北部修筑长城,其目的是出于国防战略的考虑。有了长城,楚国北向中原,进可以攻击,退可以固守。而楚长城以北的叶县、平顶山、宝丰、郏县、襄县在历史上亦称为“方城之外”。《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也就是说,叶邑故城是楚国在方城之外的屏障。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穿封戌曾为方城外的县尹。这就可以推断,楚国早期在方城外就设立了县制。

  按照李元芝的著文,楚长城有称之楚方城者,主要位于今河南南阳方城县至平顶山叶县及驻马店泌阳县境内,是楚国为抵御中原诸国南下攻伐而修筑的我国最早的大型防御工程。它由许许多多分散的小城堡组成。《水经注·汝水》记述澧水时说:“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故号此城为万城,或作方城。”这些城堡,都建在低矮的山顶或山麓等较为险要的地方。

  《汉书·地理志》记载:“叶,有长城,号曰方城。”就是指的这个长城。清人姚鼐《左传补注》云:“楚所指方城,据地甚远,居淮之南,汉江之北,西逾桐柏,东越广黄,止是一山……然则方城连岭可七八百里也。”按照推断,当时楚人早期经南阳过方城山北上的通途主要有三处,且都筑有城堡。

  其一在叶县常村乡东南之点军场。点军场南为小关口,关口东、西侧山岭上俱有石筑城墙。其西属方城县管辖,其东在叶县境内。其二在历史上楚之方城城下。今叶县保安镇西有花山和余沟山,在两山之间有一条贯通南北狭窄崎岖的山间道路,其南端出口为方城大关口,其北端路东即为楚国之方城古城(今闯王寨)。该道不但南锁入宛之道,而且西扼楚长城点军场缺口东进之路。当为《淮南子·地形训》列为天下九塞之一的方城古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其三为今保安至独树的方城缺口(也称荆襄夹道)。在今平顶山叶县与南阳方城县交界处,有两座山峰东西对峙,位于东者为桐柏山余脉,位于西者为伏牛山余脉,两山之间形成隘口,俗称“方城缺口”或“荆襄夹道”。通过这个隘口有一条贯通南北方的隘道。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08-01-30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掘(二)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