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陕西文物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座谈会摘要

2017/2/22 11:38:17 点击数: 【字体:

  编者按: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西安博物院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2017年2月14日,陕西文物系统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简称《意见》)精神,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为主题组织召开“博物馆教育座谈会”。陕西省、西安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西安地区主要国有、行业、非国有博物馆负责人共150余人参加。

  会上,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以“自觉担当,传承文明——积极服务于陕西文化自信走在全国前列”为题作主旨发言,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科技处)负责人和来自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12家博物馆的代表分别围绕《意见》,以“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研习基地建设”“碑林文化街区(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建设”“博物馆公众教育”“‘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等主题进行讨论发言。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会议另收到书面交流文章20余篇。现将相关内容摘要如下: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物、博物馆工作。两年前,习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视察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论述是陕西做好博物馆工作职责的新诠释。日前,中办、国办下发的《意见》为陕西文物系统如何进一步发挥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引。

  陕西拥有“中华民族精神标识”,是国务院公布的“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上有当仁不让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守护国家珍贵遗产的文物工作者更要勇于担当,充分领会习总书记讲话和两办《意见》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突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不断创新丰富博物馆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陕西省文物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两办下发的《意见》和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守护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坚定文化自信作出陕西贡献”讲话要求,在巩固和深化传统优势的同时,发挥陕西省博物馆协会、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等机构的作用,实现博物馆从传统“讲解员教育”到“学者型教育”的转变、从以青少年为主的教育向全民教育的转变、从展陈认知教育向深层次文化教育转变的“三个转变”,通过举办“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活动的“一个引领”作用和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习基地、一批社区博物馆、一批陕西文化遗址公园的“三个平台”建立,讲好陕西故事,传播陕西声音,为坚定文化自信作出陕西文物系统的贡献。

  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与来自西安地区各文博单位的同仁们围绕“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这一主题,就博物馆教育进行交流讨论。本次会议是文物系统深刻领会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学习会,是学习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的一次动员会,意义十分重大。

  希望西安市各文博单位按照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相关安排,找准自身定位,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加油干,自觉担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者、传播者和推广者的使命,为祖国和人类守护好陕西文物,积极服务于陕西文化自信走在全国前列,为陕西追赶超越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科技处)处长蔡理华:

  今年2月15日是习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发表“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重要讲话两周年的日子。借此机会我们在西安博物院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为主题召开“博物馆教育座谈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贯彻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不断深化和巩固,是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的具体行动。赵荣局长的讲话是对陕西省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两办《意见》的总动员,对转变观念、调整思维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辅导,为我们担当博物馆社会教育责任鼓了劲、加了油,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次、更持久的力量”。陕西雄厚的文物资源、完备的博物馆体系为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对社会公众“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也赋予我们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2017年,我们将带领陕西省博物馆在继续坚持、继续深化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通过“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活动、创建“优秀传统文化研习基地”、推动社区博物馆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陕西省博物馆公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履职尽责,为助推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陕西“追赶超越”作出应有的贡献。

  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

  习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讲话,站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赋予博物馆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博物馆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结合中办、国办《意见》和赵荣局长的主旨发言,陕西历史博物馆将进一步重新思考和定位博物馆教育,大力解决认识不够到位、视野不够宽阔、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尽快实现博物馆教育从讲解式教育向专家学者型教育的转变、从以青少年为主的教育向全民教育的转变、从传统的认知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的“三个转变”。同时,还将以两办《意见》为政策引领,尽快启动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工程,改变原有“亮宝式”陈列观念,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努力将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为一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大学校”。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

  习总书记在视察西安博物院时要求博物馆“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为了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近年来秦陵博物院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保护世界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发展优秀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做了系列创新和实践,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当前,结合两办《意见》和赵荣局长讲话精神,秦陵博物院将全面开展展览提升工作,深入挖掘文物承载的文化精髓和时代意义,将陈列展览从认知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探索研究“兵马俑”及其所处时代背后的故事。同时,一方面持续巩固秦陵博物院“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秦陵移动课堂”“欢乐博物馆”三个品牌教育项目,做好博物馆公众服务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已有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研习基地,共同构建博物馆贯彻国民教育体系始终的框架,为博物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裴建平:

  习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指示,与他对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这次两办印发的《意见》就是习总书记系统文化建设思想的体现和落实。西安碑林博物馆要把贯彻落实《意见》要求融入建设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中来,按照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到西安碑林博物馆专题调研碑林文化街区项目的指示和陕西省文物局专题会上提出的要求,科学筹划,加紧实施。一是要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的总体思路,根据《意见》要求进一步梳理、归纳、凝练碑林文化内涵,使碑林文化核心内涵真正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二是建设新的现代化一流博物馆,使碑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在恢复西安孔庙格局的基础上,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思路,建设扩展社会教育、文化体验互动、文化创意区域,达到文化融入人民生活的目的。总之,通过实施碑林博物馆项目彰显西安碑林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作用,突出其至高性和唯一性;通过实施碑林文化街区项目,依托碑林、孔庙发展周边文化,提升西安城市文化品质,使碑林文化街区成为西安城市核心文化地标,为守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作出应有贡献。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院长李举纲:

  学习两办《意见》精神、重温习总书记关于“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重要论述的意义在于明确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方向。博物馆作为凝聚民族文化基因、传承历史文明遗产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必须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育人资政,将博物馆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汉阳陵所处的历史时代是汉文化、汉民族的形成期,开启了封建社会稳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文景之治”,中华传统文化在此政治经济基础上统一成型,以此塑造汉阳陵的特色文化品质。我们将做强“模拟考古、研学教育、科普教育、环保教育”四大系列特色教育活动,创建传统文化研习基地,以菜单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引领传统文化研学,为博物馆构建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作出贡献。

  西安博物院院长余红建:

  习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赋予当代博物馆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即博物馆首要职能在于社会教育。珍藏着无数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通过丰富的实物资料和生动鲜活的教育形式为观众提供直观、原真的感受,进而实现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从而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使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公众都能终身受益于“大学校”。顺应趋势、完善职能、推动和促进博物馆公众教育发展,不仅是当代博物馆的首要任务,也是博物馆实现自我价值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西安博物院围绕公众教育在教育项目开发方面进行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通过“校本教材开发”“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教师培训”“快乐中华节”“彬彬有礼中国人”等系列活动,为公众提供了多种具有引导性、启发性、互动性、趣味性、参与性并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博物馆教育体验项目。通过这些项目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公众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加强,对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民族的价值认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今后,西安博物院将自觉立足于国民教育第一线、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第一线、创新改革博物馆教育新理念和新方式第一线,有信心、有责任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将西安博物院建设成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国智慧、展现文化自信根基的“大学校”。

  西安半坡博物馆副馆长张希玲:

  并不是所有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博人应该有一双慧眼,能够识别出真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凝结其中的精髓和基本精神,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从历史进步的角度、从积极弘扬正能量的角度去阐述、传播其时代意义和对现实的启示。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博物馆教育需要树立“大格局”,进行整体规划,搭建系统工程,多措并举不断拓展其有效途径。不仅要策划富有时代感的公众教育活动,开发妙趣横生的学校教育课程,提升讲解的层次和拓展讲解方式,还需要不断推出特色鲜明的展览,设计形式新颖的创意文化产品,积极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建立博物馆网站、出版博物馆教育读物、创新开展博物馆咨询服务等,运用立体的、全方位的手段完成优秀文化传播。还应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开创“博物馆+旅行社+社会机构+学校+社区”等多种教育模式,在多方联合、跨界合作等方面探索博物馆教育新途径,实现教育功能最大化,以充分发挥博物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西安事变纪念馆馆长陈斌: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扬好红色革命文化是纪念馆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西安事变纪念馆以做好革命旧址复原、保护、利用和传承工作为基础,通过建立馆藏文物资源大数据库、找准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去伪存真,尊重、展示并还原西安事变真实历史根本;以科研为支撑,积极组织业务人员参与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题资源和研究成果数据库;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基本陈列、创新传播形式,提升基本陈列展览效果和历史语境;以历史事件本身为依托、以青少年教育为基础,以充实国民教育体系为目标;结合爱国主义教育、革命题材教育,衍生党史国史教育和相关历史题材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以文化创意产品助推纪念馆文化产业发展,设计贴近生活、针对性强、极具特性的社会教育项目,开发“西安红色研学之旅”经典教育项目,实现红色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馆长霍学进:

  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发展和弘扬红色文化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革命类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激发国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指示,围绕“树立西安红色文化之城形象”的目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未来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旧址保护规划》为依据,依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和标准,不断提升旧址保护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以文物、展览精品的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博物馆建设为抓手,提升文物展示水平;三是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空间,更新教育方法,努力将纪念馆公众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以充分发挥纪念馆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四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培育以革命文物为支撑的研学旅行线路和红色文化体验旅游精品线路,助推西安红色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张驰:

  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加强育人功能的发挥并努力提升公众教育水平。在育人方面,作为课程改革新模式的平台,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提供条件;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并通过招募培训学生志愿者、讲解员,为学生成长搭建锻炼平台。在公众教育方面,积极履行服务社会职责,坚持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平均每年开放达300天;积极举办临时展览,开展学术交流讲座活动,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盛宴;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升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目前,陕西师范大学正在建设“教育博物馆”,预计不久的将来,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博物馆将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陈理娟:

  如何更好地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课堂,则是新时期博物馆更好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在公众教育阵地积极发声的重要探索。一方面,博物馆应立足自身,积极思考如何深入挖掘、凝练、盘活馆藏文物资源,积极策划实施与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展览项目和社会教育活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鲜活起来,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使命提供涵养、资源和支撑。另一方面,博物馆应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积极探索结合“互联网+”,加强对馆藏文物历史价值的研究和阐述,通过虚拟博物馆、互联网传播、展馆现场播放、便民信息查询等多种方式促进传统文化走出深闺,使更多民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博物馆藏品,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缩短民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发挥非国有博物馆活力,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先后与丝路沿线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建立友好馆关系,倡议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搭建人文交流新平台,发起召开“首届友好联盟大会”,发表“友好联盟西安宣言”,选举产生联盟主席。联盟跨界协作的组织模式将在丝路经济带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资源整合、展览活动策划、科研项目协作、社会教育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目前已与丝路沿线12个国家的18家博物馆签订“友好馆”协议,未来将不断发展壮大“联盟”组织,努力创新“一带一路”博物馆国际交流新模式。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副院长瑚燕:

  多年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不忘初心,在做好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发展方向,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研学旅行活动作为青少年公众教育的主要途径,不断提升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博物院发挥自身典藏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博物馆传承体系和传播渠道,与当地教育、旅游、学校等机构联合开展系列体验式研学活动。目前,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夯实文化基础、提高动手能力的理想场所。但是,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距离实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总目标还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懈前行,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公众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性成果转化,努力把博物院建设成一所弘道修德、观风增识、崇文培才、览物进学、呈艺育美的“大学校”,在潜移默化中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