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洛阳一居民家中珍藏清代文魁匾 探访匾背后的故事

2014/2/24 9:11:40 点击数: 【字体:



洛阳一居民家中珍藏清代文魁匾 探访匾背后的故事

赵存廷向记者展示他们家的牌匾

洛阳一居民家中珍藏清代文魁匾 探访匾背后的故事

牌匾上写有“颁发者”的名字

    □记者段伟朵通讯员崔聚成文记者王亚鸽摄影

    本报讯昨日,记者从洛阳市洛龙区档案史志局了解到,最近该区辛店镇发现一块清代道光十四年间匾额,上书“文魁”两字。据洛阳匾额博物馆有关专家介绍,文魁是古代科举制度中对乡试中榜者的一种称呼,秀才乡试中榜成为举人后,政府会为其颁发相应的牌匾,文魁匾是其中的一种。

    【探访】

    家中有块1834年的匾

    上书“文魁”

    21日,记者来到发现牌匾的村子,见到了这块古色古香的匾额。匾额长1米有余,中央书写着“文魁”两个大字,匾额左侧书写时间和匾额主人的身份——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的举人赵焱若,当年排名为13名;匾额右侧书写了“颁发者”的身份,分别是“大主考京畿道河南监察御史许”和“大主考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李”。

    此外,匾额周边雕刻着精美花纹,包括蝙蝠、花瓶等形象。

    59岁的村民赵存廷是匾额的主人,据他介绍,老屋的房子是清代传下来的,这块匾额一直悬挂在院子正门上方,前两年,老屋无人居住了,担心雨水造成坍塌,遂将匾额摘下,放在屋内保存。“听老辈人讲,这块匾的主人是我的老祖爷,也就是我爷爷的爷爷”。

    【说法】

    “文魁”是对乡试

    考第七名以后之举人的称呼

    匾额上写的文魁是啥意思?这块匾的背后又隐藏了哪些故事呢?昨天下午,洛阳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田国杰抵达现场,对这块匾额进行了初步鉴定。

    “文魁是古代科举制度中对举人的一种称呼,秀才考上举人之后,才可以考进士。”田国杰介绍说,清代乡试考场设于各省称贡院,于八月举行,九月放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人们通常将匾额悬挂在宅子大门之上,以示“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由于当时政府很重视,所以会任命主考官,匾额中提到的京畿道河南监察御史、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就是当时监考的考官。”

    “除了‘文魁’会发匾,科举考试中很多时候都会发匾。‘状元及第’匾是为第一名状元颁发的,‘亚元’是为乡试的第二名发的,‘武魁’是武科考试中的称呼,‘国魁’是通过科举考试选入京师国子监的生员。不同的匾额背后都是丰厚的历史文化,洛阳匾额博物馆就收藏有不少这样的匾额,这些匾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田国杰告诉记者。

    清朝科举制度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秀才可以参加乡试,但是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

    乡试中举之后,方可参加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通过会试之后,方可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取中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原标题:洛阳一居民家中珍藏清代文魁匾 探访匾背后的故事)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02-2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