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洛阳

“揭顶分块”,西沃石窟“大搬家”(2)

2014/1/6 10:56:57 点击数: 【字体:

    按照施工安排,1997年6月25日是最后起吊的日子。当两台35吨吊机把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号石窟块体吊上岸后,现场一片欢呼声。

    意外又出现了。

    一群西沃村民挡在运输车前,要求把西沃石窟留在西沃乡境内。双方僵持到深夜,运输车只好留在了西沃乡政府。直到7月6日,才被运到千唐志斋。

    事实上,自石窟决定搬迁起,就有多地争夺石窟复原地,呼声最高的有龙门石窟、西沃乡和千唐志斋。最终确定为千唐志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同时又节约经费。

    复原工作是一项精细活。确定复原地在千唐志斋时,专家们开始按设计进行基础处理。考虑石窟原来面临黄河,在砌筑石窟基台时,还特制了七根水泥挑梁,营造下有栈道、面对黄河的气氛。

    因千唐志斋向北几十米即为陇海铁路,复原石窟的朝向,改成坐北朝南。

    把七块石窟雕刻连在一起后,为消除块体间切缝痕迹,专家们用环氧水泥将缝封牢,再一点点把表面凿平。

    石窟正面基本恢复原貌,但背后既不协调也不稳固。专家们就用毛石将背部、顶部和左右两侧包砌成一体,外形成为一个自然小山头形状,既稳定又加强了艺术效果。

    石窟按原貌恢复好后,文物专家开始了最后工序,把石窟雕刻表面的残留聚乙烯醇和灰尘污物清洗掉,再将新砌的正面做旧,使新老岩石色调协调。

    至此,这座北魏石窟原貌重现。专家们又修建了一座仿古保护殿堂,使得其“石佛宝殿,乔迁新居”。

    之后经一年多观察,复原石窟没有出现裂痕和沉陷。1999年6月8日,西沃石窟整体搬迁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内文物专家验收并受到了专家好评。

    西沃石窟的搬迁,专家们付出艰巨努力,工作也是完美的。

    但脱离了原来环境的西沃石窟,也有一些遗憾。这一点,文物专家们感受更深。

    “文物的价值赋存于文物本体和其所依附的环境,尤其是不可移动文物。它们的迁移,必然造成文物价值的损失。而文物的迁移保护不仅仅是工程问题,更要全面抢救历史遗迹和信息,并尽可能深入地发掘研究。”河南省古建所专家李中翔撰文道。

    宫大中则告诉记者:“西沃石窟迁址,损失有三点,第一,黄河漕运古渡口、古栈道和测水位功能消失;第二,原址可望而不可即,惊险且神秘。迁址使神秘感化为乌有;第三,遥相呼应的空间感和立体构图遭到保护性破坏。石窟东西区原本相距15米,各自就山崖地势自成独立文化区域,东西遥相呼应,疏密相间,立体构图显得顾盼生姿。复原后可能是基于集中保护,将东西区合为一体,失去了原有布局的真实性。”□记者 盛夏 实习生 李梦竹 通讯员 王亚飞【原标题:“黄河南岸悬崖上的西沃石窟”系列3 “揭顶分块”,西沃石窟“大搬家”】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2年11月2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