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当代洛阳 >> 展示我家乡 >> 浏览洛阳

见证山张走出大山的脚步

2015/3/25 17:13:45 点击数: 【字体:

见证山张走出大山的脚步


    (偃师网 石丹婷 文/图) 5月28日,记者来到距离偃师市区30多公里的我市南部山区大口镇山张村,探访这个由闭塞走进现代、无处不显露着朴素美的山张村。
 
    一个“巴掌”五条路
 
    八百里起伏连绵的伏牛山在它的北缘造就了风景秀丽的山张。山张村的8个自然村散落在牛心山下的山山沟沟之间,地势高低起伏,沟壑纵横,空气清新,植被丰富。
       
    站在位于下宫自然村的山张村委会大院门前,一眼就看到通往东窑、龙王庙寨、肖窑沟、牛心山、山张林场方向去的五条路。“山张像一只手掌,山张村委会是手掌心,这儿分出的山张的五条路就是五个手指头。”山张村党支部书记曹豪杰介绍。
       
    虽说是进山区,市区到山张难得一路都是水泥路。这是偃师市为开发山张,10年时间打开的一扇通往神奇的门。
       
    过去,村里道路坎坷难行,群众出行困难,全村经济发展也受影响。群众说,村道和生产路过去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路,坑洼不平,买一辆三轮车,没过几个月轮胎就坏了,山路磨坏的。
    
    要想富,先修路。2002年,山张村利用上级扶贫款,在市电业局的帮扶下,投资10余万元,硬化了村委会所在自然村下宫至龙王庙寨的第一条村道;投资近20万元,修筑了下宫至肖窑沟长约1.8公里的通组道路;该村利用“村村通”资金,投资25万元,修筑了从下宫到牛心山的旅游通道。投资近60万元,硬化了总长约5.4公里的5条主干道;投资40多万元,对村中所有街道约1.4公里道路硬化改造。
       
    牛心山文化厚重、双龙山秀丽瑰奇,淳朴神奇的“大山张”赫然呈现在世人眼前。
 
    山里人的文化盛会
 
    致富路修好了,发展经济才是根本。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山张村一年一度的庙会也为山张人赢得了文化上的一份独特荣耀。
      
    “山张村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人均年收入仅3200元。每年庙会来来往往的游客很多,秀丽的山野景色,淳朴的村民,实惠的特色小吃、还有杂耍、玩具、云霄飞车等为庙会增添趣味,让游客流连忘返。以往庙会期间,来做生意的多是外来人,今年,村里引导本村群众围绕庙会做小生意,卖农家饭、办停车场等,为村民们提供创收渠道。参与经营活动的村民平均每天可收入500元,经营者在庙会期间的收入可达1500元。”曹豪杰高兴地介绍,“村里以后还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争取为群众创造更多创收机会。”
     
    农历二月十二至二月十四是一年一度的山张庙会,这几天伴随庙会的洛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牛心山信俗也在庙会期间达到鼎盛。山张庙会起源于什么时候,这个问题连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说不清。每逢庙会期间,周边远近村民纷纷登一登牛心山,各种手艺人、杂技表演也在庙会上展露绝技,河洛大鼓登台亮相、民间广场舞也在山张庙会上一展风采。……节目丰富多彩,吸引了不少游客竞相观看,也吸引了媒体关注的目光。“山张的庙会,会越来越有看头,文化味儿也越来越浓了!”村民们倍感欣喜。
 
    山里人现在也不“瓤杆”

    26岁的小张今年刚嫁到山张村,她说:“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从村里到镇上不过10分钟,山上山下都一个样,山里山外一家人!”
      
    这也是不少外人对山张发展的印象。修路、发展经济,山张村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不断缩小差距,外村的姑娘也乐意嫁到村里来了。说起山张村近几年的变化,村支部委员曹义军深有体会,“最大的变化是外面的姑娘愿意嫁到我们山张村来了!”山张村过去因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落后,男孩娶媳妇难,不少男孩只好出去做“上门女婿”。“一位乡邻过去因家里条件差,眼看到了成家的年龄,找不到对象,后来到山下做了‘上门女婿’。”
      
    村民小温自信地说:“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年轻人,都顺利娶回了新娘子,咱山张发展得也不瓤杆!”“瓤杆”一词是洛阳人对不硬扎的植物的说法。“不瓤杆”道出了奋发图强逐步现代化的山张人自信的底气。
 
    吃上自来水  田地仍干渴
 
    山张村过去是个严重缺水村。不仅旱地浇不到水,长期以来,村民们居住在沟沟岭岭上,祖祖辈辈被吃水难、用水难困扰着。
      
    顺着肖窑沟自然村的水泥路,我们朝山上走,说话间,来到小水库旁,“这座水库是肖窑沟村民的饮用水源,可以保证这个自然村里的人畜用水。”水库边上,有两根水管从水库接到村里。就是这样一座小水库,供应着肖窑沟现居住的15户人家的生活用水。
       
    2008年,山张村请来水利专家,投资42万元打穿岩石层,在西窑村打出了一口260米的深井,让村里1000多口人通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以前生活用水基本靠河沟水,新打成的饮水井能满足80%的村民生活用水。”曹豪杰介绍。
       
    人畜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农田“干渴”依旧。位于大山北麓的山张村耕地有3000多亩,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管种管不住收的“望天田”,只有百亩左右是能灌溉的“好地”。曹豪杰说:“肖窑沟水库里面的水要留着人吃牛饮,下面几块地每年只能勉强浇一遍。”西窑村打的深水井,也只能保障村民日常用水,远远不够灌溉农田。
       
    灌溉水不足制约山张农业。村民张四化负责村里一家农场的日常管理。2012年,他和合伙人承包了300亩农田,种植旱地核桃树、石榴树。“300亩果园,浇透一次要花1万多元。风调雨顺年景,一年浇三、四次就可以了。如果碰见旱年,浇的次数就多了。”张四化说。
       
    种地是山张村民的生存之本,他们最盼望的事就是将来有一天,地里的庄稼能够彻底“解渴”,不再靠天吃饭。
       
    记者返回时,经过距离山张村北不远凌空飞架的东一干大渠渡槽。也许,解决干旱农田灌溉的出路就在这里。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偃师网(2014-09-0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山旮旯里“寻”唐窑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