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 >> 浏览洛阳
精彩推荐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张秀琴

    张秀琴

    张秀琴在向顾客介绍她创作的《十二生肖》获奖作品《离..[详细]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裴建平

    裴建平

    拓,指把碑刻、铜器等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详细]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姚炎立

    姚炎立

    男,汉族,1949年8月生,洛阳酒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家..[详细]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热点排行

裴建平

2013/3/27 9:16:16 点击数: 【字体:


裴建平
 
    拓,指把碑刻、铜器等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方法是在物体上蒙一层薄纸,先拍打使凹凸分明,然后上墨,显出文字、图像来。

  东汉时,拓印发明于洛阳,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20世纪七八十年代,洛阳偃师裴氏传拓技艺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达到了字口清晰、黑白分明、拓片完整、墨色均匀而不透纸的极高境界,广受赞誉。我国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更是赞其“妙手传拓,化身千亿”。这门技艺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今天我们带您走近偃师裴氏传拓技艺。

  始于东汉出自洛阳

  传拓,又称拓印,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的洛阳,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作为复制和保存金石文献资料的重要方法,拓印的发明与东汉时期盛行的刻碑之风和蔡侯纸的出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蔡侯纸出现约大半个世纪之后的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汉灵帝诏蔡邕等人书刻《周易》、《尚书》、《论语》等七经文字于46块碑石之上。这些碑石立于东汉太学(位于今偃师市佃庄镇)门外,史称“熹平石经”,这是我国古代刻于石碑上的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石经立起后,每日到太学门前观览的人不绝于道,甚至出现了“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的景象。

  《中国通史简编》中记载,“刻石技术愈益普遍而精工,好字因好刻得保存于久远,并由此发现摹拓术”。学界通常认为,熹平石经的刻制,直接导致了拓印的发明。

  与拓结缘孜孜以求

  1975年秋,洛阳知名拓工石庚寅和几位文物工作者来到了位于偃师的缑山,拓印竖立在缑山之巅的武则天撰书碑《升仙太子碑》。

  时年16岁的裴建平闲来到缑山游玩,被眼前神奇的一幕吸引了——石庚寅和几个人把一张一张纸往偌大的碑面上那么一贴,再拍几遍墨,揭下来就成了黑白分明的字帖拓片。当天,裴建平目不转睛地一直看到石庚寅一行人收工。后来,在短时间内,裴建平就以自己的谦虚、用心、好学赢得了石庚寅一行人的好感。石庚寅亲自教他拓印,而裴建平上手之快也令众人啧啧称赞。就此,裴建平与拓印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论是投身军旅,还是在学校执教,或是在出差时,裴建平把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碑刻文化、研究拓印技艺,还探索制作出了独特的“扫刷”、“拓包”等拓印工具,并多次拜访石庚寅,与大师交流拓印知识。

  1987年,裴建平开始正式拓印实物,继本地的唐《升仙太子碑》、清《乾隆咏缑山诗碑》等碑之后,还拓印了清《乔履信家族墓志》、元《先天宫记碑》、宋《浮丘公灵泉记碑》等各地碑刻。2005年,裴建平被偃师市文物局商城博物馆聘为“特邀拓工”,同年裴建平又被洛阳师范学院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聘为“特聘拓艺师”。2007年,裴建平受邀到我国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冯其庸先生家里拓印墓志拓片。冯其庸先生挥笔写下“妙手传拓,化身千亿”的横幅赠给裴建平。

  裴氏拓艺堪称精妙

  裴氏传拓技艺在秉承传统拓法的基础上多有创新和发展,理念也有较大升华。

  在裴建平家中,他为我们展示了裴氏传拓技艺。他先将拓纸折叠并充分浸泡,使之含水均匀后备用。拓碑时,他将纸展开敷在碑石上,反复刷扫使纸紧贴字口,裴建平说,用“扫纸入凹”的方法替代“捶毡入凹”的方法,能够减少因拓印给碑石造成的损伤。待纸干燥后,层层均匀着墨,达到黑白分明、字口清晰的效果,最后,他把纸揭下来,拓片就完成了。

  裴氏传拓技艺有几大特点:一是成功地把“擦拓”法和“扑拓”法合二为一,创造出“揉拓”法;二是恢复了被专家叹为几近失传的“蝉翼拓”法,“蝉翼拓”拓片墨色轻薄、淡雅,灵透而又纹理分明,俨如蝉之薄翼;三是提出“字口清晰、黑白分明、墨色均匀、墨不透纸、拓片完整”的拓印最高理念;四是采用“干拓”法,擅长用较薄的纸拓墓志和线刻,不但能使墨面乌黑发亮,且背不见墨;五是着力于碑刻拓片书法层面的表现力,避免“墨淹字口”现象发生,使拓片最高程度地复制原碑刻的书法风貌,使书法细腻之处的笔锋、飞白等表现得极其贴切、充分,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裴氏传拓技艺对弘扬传统文化以及金石拓本文献和金石碑刻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传技艺光大有期

  大凡碑刻多的地方就出拓工,但拓工有别,能秉承传统、深谙拓印精义的拓工十分鲜见。再加上拓印属于脑力加体力的劳动,拓工要经常野外劳作,跋山涉水、登高爬低,多数有文化的青年不愿当拓工。虽也有部分学者和爱好者因为酷爱历史、书法而从事拓印工作,但技艺不精。这些是造成当今缺乏高素质拓工的主要原因。

  在裴氏传拓技艺的探索之路上,裴建平在尊重历史、保护历史思想的指导下,从实践中概括出“因碑用纸、因纸用墨、因碑施艺,因纸施拓,因天施拓”的操作经验,拓出的拓片,不但精良、唯美,而且“因拓损石”的程度也降到了最低,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粹的精准传承有着深刻影响。

  裴建平现在已经开设博客传播拓印文化,还通过视频向各地的拓印爱好者传授技艺,受到众人热捧。

  2011年1月,裴建平受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邀请,去日本交流、讲课,展示裴氏传拓技艺。

  如今,越来越多有学识又肯钻研的人对裴氏传拓技艺产生了极大兴趣。裴建平表示,随着整个文化大环境的良性发展,传拓技艺也将得以更好地传承。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网-洛阳日报 2012-07-10
0
下一条:陆四辈上一条:王福信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