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漯河 >> 漯河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漯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舞阳农民画 散发泥土芳泽

2013/4/28 10:20:49 点击数: 【字体:


    舞阳民画画风朴拙,更承泥土芳泽,反映农村风光和农民生活,故而得名。其风格可概括为“构图丰满、形态生动、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粗中见秀、大巧若拙”。
 

 舞阳农民画 散发泥土芳泽

《大爱》——王文浩作品
 
舞阳农民画 散发泥土芳泽
《情系千里》——刘志刚作品

  舞阳民画画风朴拙,更承泥土芳泽,反映农村风光和农民生活,故而得名。其风格可概括为“构图丰满、形态生动、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粗中见秀、大巧若拙”。
  
  作为起源地之一的河南舞阳,其农民画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其时,陕西户县、江苏邳县、上海金山、河南舞阳等地几乎全民皆画。“大跃进”时代的豫东平原上,舞阳农民一手拿锄头劳作、一手执画笔创作,带着狂热的红色梦想,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纸质的绘画作品彰显。
  
  作品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虫鱼等个体,勾画农村生活原生态。白描和漫画形式相得益彰,构图简约饱满;非常注重运用色彩对比,画面冲击力强;用以装饰陋室墙壁,大俗中露出大雅;风格浪漫稚拙,怪诞抽象,浑厚质朴,气韵生动。粗犷里蕴涵细腻,浓艳而不失淡雅,古拙中流露天工。由于成长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的舞阳农民画普遍存在着乌托邦式的狂想,更着上政治功利主义的痕迹。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一批农民画家开始思变,通过不断探索,他们完成了舞阳农民画由壁画向纸张绘画的艺术形式转变,题材亦由个体写生向表现农村生活的大场景过渡。
  
  然而舞阳农民画也经历过“大跃进”的苦楚:这个时期的作者为提高作品审美效果,开始向专业绘画靠拢,画法上多为钩线平涂。但奈何农民自身的美术功底不高,导致舞阳农民画在艺术定位上误入歧途,彷徨、迷茫成了当时农民画状态的写照。
  
  70年代后期,与舞阳南北呼应的金山农民画,率先向传统的民间艺术回归。舞阳随后效仿金山经验,农民画的地域特色开始凸显,拙朴童稚的构图形式,高亢激越的色彩效果,亲切感人的生活内容,回归了初始的本真。
  
  在复兴大潮的带动下,民间作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舞阳更在80年代荣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在文化部1987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武天举等人创作的《东河湾·西河湾》等6幅作品入选该届艺术节美术展览,作品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之后虽又经历过90年代大批画家弃画从商的冲击,但近年来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得一批优秀作者纷纷回归,更涌现出如《情系千里》、《大爱》等一大批精品画作。其中名家王文浩的《大爱》,笔触圆润,色彩对比鲜明,慈母形象如在眼前。
  
  砥砺50余载风雨,舞阳农民画虽几经洗礼仍岿然不灭,生命之张力可见一斑。这一风格独特的艺术形式得以保留并发扬光大,民族传统艺术幸甚。 作者:冯雷、左旭光【原标题:舞阳农民画 散发泥土芳泽】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公报 2010-02-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