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北宋东京城的上元文化节

2013/10/31 17:31:23 点击数: 【字体:

上元节的起源

汉代永平年间,明帝因提倡佛法,每到正月十五日晚即令点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以示尊崇。而道教有上、中、下“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诞辰。”

上元节的节期在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3天,而到了宋代则延长至5天。这延长节期说起来还是太祖赵匡胤的决策,公元960年(建隆元年),这年元夜,刚刚建立北宋政权的宋太祖赵匡胤登上了宣德门城楼,只见万家灯火辉煌,箫鼓间作,士女欢会,填溢禁陌……出身武将,经历五代多年战乱的太祖看到如此歌舞升平的景象,百感交集,非常高兴,特意问身旁大臣李■:“这景象比之五代如何?”李■回答说:“民物繁盛,比之五代数倍。”于是触发了赵匡胤借上元张灯欢庆一番的念头。加之以后陆续削平二李,讨定荆湘,孟氏投降,于是,赵匡胤在乾德五年正月甲辰,以年丰米贱无边事为由,特下诏:开封府在上元节时,延长十八、十九两夜,即是由原来的3天欢庆延长到了5天,让士民行乐,从此便成为了惯例。

上元节

“中国的观灯节”

南宋官员刘昌诗在他的词作《上元词》中所言的“卷尽红莲十里风”, 就是他在回忆东京上元观灯之时全城的灯景盛况。

自宋代开始,由于游乐时间更为充裕,东京市民将上元祭祀从昏时到天明的观灯习俗加以充分发挥,将东京布置成了一片灯的汪洋,使得整个城市在上元之夜的灯景非常诱人,光灯的品种就有:滚球灯、球灯、绢灯、日月灯、诗牌绢灯、镜灯、字灯、马骑灯、凤灯、水灯、琉璃灯、影灯、诸般巧作灯、平江玉珊灯、罗帛灯、沙戏灯、火铁灯,进架儿灯、像生鱼灯、海鲜灯、人物满堂红灯……这情景好像天上的星星翻转到地上,化作了万灯千盏,闪闪烁烁,遍处生辉,触目皆是,装点着东京城的上元之夜。

各种灯品汇聚一处,其最高处要属“灯山”,也可称为“鳌山”。东京的鳌山通常是冬至日下午开始扎缚,架造时间长,规模气魄大,最高的鳌山扎缚到“高一十六丈,阔三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长二十四丈,两下用金龙缠柱,每一个龙口里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蔚为壮观,由此可知东京城上元观灯的景象是何等热闹非凡了。

上元节

“中国的狂欢节”

在整个东京城中,灯俨然成了上元节欢乐元素的基础,因为有了灯,在灯的照耀下,人们才能狂热起来。东京城的艺人都愿意将自己的拿手好戏在上元之夜演出,因为这时观众最多,也是最容易将绝妙的伎艺加以传扬的时刻,犹如当今的春晚,所以这时的绝技也最为集中,像张九哥表演的吞双面锋刃的铁剑、幻术使唤蜂蝶,小健儿的口吐五色水等。

在上元期间较多的是群众性的自娱自乐演出,东京城娱乐的市民构成了狂欢上元的主体。如那些女子舞蹈队,人数竟有千人之多,舞蹈演出从冬至以后就开始了,每晚灯烛初亮,便响起声声箫鼓,等到了上元之夜,街上的舞队更是规模庞大,花样百出,且都以人物故事为主,将“唱、念、做、打”兼容一体的歌舞戏剧大汇演。像“村田乐”以乐旦、正末扮为一对在农村劳动的伙伴,用唱对念,表现了田野丰收的喜悦之情……

普通市民更是犹如化装舞会般,乔三教、乔迎酒、乔亲事、乔教象、乔焦、乔谢神、乔捉蛇、乔学堂、乔宅眷、乔像生、乔师娘、乔卖药等,“乔”为“装”,加以各种特色装扮,加以调侃诙谐。这么多的好戏集中在一起,引得许多心盛少年,拦街嬉耍,这就使本来簇拥不前的舞队,更无法行进,以至天亮了,鼓吹还不绝于耳……甚至整年身居深宫的皇帝也非常需要上元节欢乐的气氛来调剂精神,几乎每年的上元之夜,皇帝都要做出与民同乐的样子,自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起,东京的彩山中间还高张大榜,用烫金大字书写“与民同乐万寿彩山”。

上元时的东京城,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种狂热的欢乐气氛之中。整整5天,每个人都是穷日昼夜,狂欢不已,其参与人数之多,表达感情之奔放,丝毫不逊色于西方的狂欢节。

上元节

“中国的情人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从北宋词人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这首词中反映出,这上元节注定是一个浪漫而诗情的节日,是一个可以在瞬间擦出爱的火花,催生爱情的节日。

由于古时的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上元节这天才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不少多情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心上人,青年男女们的情感交流就这样欢快地释放了出来,手拉手,肩并肩,仅东京城端门一处这样的少男少女,少说也有上千对儿。这在整个古代城市上元历史上也是鲜见的,他们将上元之夜当成了自己寻觅情爱的乐园,许许多多青年男女由相识到相爱到结成永久夫妻的故事不绝于闪闪的彩灯旁……所以说上元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说上元节是中国“情人节”,还有诗词、小说为证。辛弃疾《青玉案》的:“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就是描述上元之夜的情境,堪称千古绝唱。宋代小说家《张生彩鸾灯传》中着力描写了一位标致的张舜美秀士,是如何见到一位随一盏彩鸾灯而来的绝色女子,便进行“调光”,并于上元之夜相约私奔……而这只不过是上元之夜千千万万狂欢青年男女中的一对。

上元节的浪漫温馨丝毫不亚于现在火爆的西方情人节,上元夜之夜,情侣们或密笺赴约,或互赠诗帕,传情达意是一种纯洁的男女之情,这种感情含蓄内敛的意境远远超过了“洋玫瑰”,比西方的情人节更有内涵,而且韵味十足。

上元节

“中国的放偷节”

上元之夜的人们,因夜禁的开放,夜间行动的空间和时间似乎比往常都要自由和开放。上元节的到来,便意味着“放偷节”的到来,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人们从契丹人那承袭放偷习俗后,有妇女明目张胆地率领婢妾到他人家中趁主人迎客之际偷窃物件,主人发现后还要提家用茶食糕点上门赎取。物主对这类“偷窃”行为大多采取相当宽容的态度,因为你偷我的,我偷你的,偷窃在元宵只是嬉闹玩乐的一种方式而已。

放偷节里,人们都偷些什么呢?“偷青”当属人们的最爱。“偷青”即窃取他人蔬园里少许的青菜。《沙川抚民厅志》提到妇女出门观灯时:“或私摘人家菜叶,以拍肩背,曰拍油虫。”因为在民间有未婚女性在上元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上元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除了偷菜,人们也还偷别的东西,比如偷灯。送灯或偷灯以祝愿生子的习俗很早就有。《岁时广记》引《本草》称,宋时东京城的居民们认为正月十五日的灯盏可以使人生子,若夫妇共同去别人家偷来,放置床下,当月可怀孕。还有民谣唱:“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当年生,有了女孩叫灯哥,有的男孩叫灯成。”上元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门前都燃一些用豆面捏成的或用水萝卜刻成的灯。女子上元节上街去偷灯吃,一般偷刘姓和戴姓的,取其谐音,意为“留住孩子”,“带上孩子”。虽是迷信的说法,但也喜庆。

上元节

“中国的灯谜元宵节”

据记载上元节,“观灯猜谜”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流行,《委巷丛演》曾记载:“元夕,多于谜为猜灯,任人商略。”灯谜这个名词从此出现了。当时宋朝的人们将“文义谜”写在绢灯上,供市民猜戏,民间还成立了谜社组织,涌现了不少猜谜的行家,其中多半是文人,使猜谜发展成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受到大家的欢迎,因而相延成风,历久不衰,现在已成为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色彩和风格的一种文艺形式和文娱活动项目了。

“元宵”是正月十五的特殊食品,宋代,即流行一种上元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宋时的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作为农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春耕未始,没有了春节期间繁复的拜年,这时的百姓心情最为放松,这种以欢乐为宗旨的惯例的形成,是与当时宋朝百姓安居乐业、政府国势强盛分不开的。

一代大儒陈寅恪先生说:“唐之世近于古,宋之世近于今。”因为宋朝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王朝,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王朝,是一个“超前”事物多得数不清的王朝,千年前的宋朝,无论是在物质文明方面还是精神文明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人类的最高峰。当我们用一点时间去了解了宋代的史事,就会发现我们过去称之为传统文化的事物,大多数都是宋代的事物。往事虽已千年,宋人的生活与我们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汴梁晚报(2010-03-01)
0
下一条:龙津桥上一条:澶渊之盟和天书封禅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