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开封

“搞艺术的永远没有满意的一天!”——走近书画名家、古阳轩主王鸣

2012/6/29 15:34:44 点击数: 【字体:

 
    王鸣先生是洛阳书画界的名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主任,还兼有其他一些社会职务。和王鸣先生见过几次面,却一直没有对话的机会,因缘际会,在9月中旬,我有幸走进古阳轩,和王鸣先生进行了一次较深的交流。由此,书法名家、古阳轩主王鸣的书画历程,一点点展现。

“搞艺术的永远没有满意的一天!”——走近书画名家、古阳轩主王鸣

    河南诗书画三绝

    在古阳轩落座,王鸣先生就向我递来了一本装帧考究、印刷精良、最近出版的新书——《读荷》,吴长忠散文诗9首,王鸣书写,张文江绘画。信手翻阅,文辞清新,书法老到,插图精良,使人爱不释手。

    生于1957年的王鸣从小就喜欢文学作品,他出生于文艺世家,舅舅是一位剧作家,舅母是剧团的名角。受家庭的熏陶,王鸣很喜欢诗歌等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诗,短小精致,读来别有一番味道。

    谈及《读荷》,王鸣微笑着将这本书的来历道来。刚开始,王鸣读到了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先生的一组散文诗,“一片大海、一条河流、一壶池塘、一个故乡,还有几枝花朵”,作者在俗事和凡物中体味生活,发现奥秘,揭示事理,品味人生。诗心、诗意、诗情,深深地打动了王鸣,由于喜欢,就用小楷抄录了一遍,被吴长忠先生看到之后,很是欣喜,逢友人造访,便予展示,博得一片好评。很快,省内文化圈的高朋良友建言献策,要求出版成书。吴长忠先生觉得美意难违,邀请河南著名画家张文江先生插图,后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内文为宣纸,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赞誉,被省文学院原院长孙荪、著名作家张宇、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华平、名誉主席周俊杰誉为“当代河南诗书画三绝”。

    从小开始刻苦练字

    王鸣说,他7岁开始在洛阳上小学,同年开始练字。当时字帖类出版物很少,能看到的字帖更少,他只能经常去书店,看各种书籍封皮上的题字,那是他当时最好的学习对象。

    由于学习成绩好,王鸣从小学开始就担任班长,文革时期,经常组织同学沿街串巷在墙报上书写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谈到这里,王鸣坦言,出墙报,也是他练字的一个“阵地”。

    到了20世纪80年代,市场上开始出现一少部分字帖,王鸣看了爱不释手。他曾用钢笔双钩过书法大家于右任的《标准草书》,还有隶书《石门颂》等,通过双钩,他对汉字的理解,对草书和隶书的结构、用笔特点等有较深的体会。

    30年之后的今天,王鸣还一直念念不忘,他说,这段练字经历对学习书法有很大的帮助,虽然苦,但是乐在其中,这是他终生难忘的一种学习途径。

    后来,王鸣开始练习唐楷,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等大书法家的碑帖,成为他的研习对象。尤其是褚遂良,对王鸣影响最大。《雁塔圣教序》的汉字结构,让王鸣感悟至今。

    书法大赛频频获奖

    1984年,河南省第一届中原书法大赛,让原本学画的王鸣改变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最初,王鸣在天津美院跟随霍春阳先生学习花鸟画,后来又师从白庚延先生学画山水。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上,王鸣获得三等奖,获奖作品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一下子名声大噪,收到的求字、求教信件每天至少几十封。

    王鸣说,1984年的中原书法大赛,打响了中国书法热的第一枪,尘封了几十年的书法从此开始苏醒,经过持续不断的活动,1984年—1994年,形成了“全国书法热10年”。10年间,全国举办各类书法比赛,书法展览逐渐走上正轨。

    获奖之后,王鸣将时间和精力逐步转向书法创作。后来,王鸣又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神龙书法大奖赛金奖、“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一等奖等奖项。作品先后入展全国第三、六、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五、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二届正书展,全国首届行草展,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等一系列大展。作品被中南ú?、人民大会堂、美国赛克勒博物馆等国内外文博单位收藏。

    热心扶持书法新秀

    担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之后,王鸣开始积极为省内青年书法家尤其是我市书法家服务,策划开展各种活动,悉心培养和指导青年作者。

    2010年,在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中,洛阳入展获奖有6人,这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实现了洛阳书法在国展历史上的突破。因为书法基础工作做得好,书法作者队伍逐步扩大,近几年,参加河南省书法展的群众作者,洛阳都名列前茅,获奖人数较多,尤其青年书法作者层出不穷。偃师、新安先后被中国书协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更是为洛阳增光添彩。目前,洛阳有国家级书协会员近百人,省级会员1200余人,市级会员数千人。

    王鸣说,从艺者的成功,虽然要借助一定的氛围,但更要有天分。洛阳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周边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但是洛阳在有着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需要领导重视。王鸣认为,书法是最能与洛阳十三朝古都底蕴相表里的一种文化,但周边个别县还没有实现国家级会员零的突破,还需要引起当地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关注书法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在培养和发现新人上下些功夫,把县级文化融入到洛阳的大文化氛围之中。

    其次,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应该打造文化品牌。在关于洛阳精神的讨论会上,王鸣曾站在书法的角度谈了他眼中的洛阳精神:“沿着中国书法史的发展脉络,它有主题精神。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情,明人尚意,这就是精神。今天崇尚什么?应该崇尚河洛精神。这精神需要提倡,需要宣传。提倡主题精神,文化是根。文化涵盖了很多,儒、道、释,书与画等等。概括起来就是:帝都、包容、尚德、进取。洛阳,拥有五千年的历史,用千年帝都的胸怀,不断开拓进取,以对外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未来。”

    再次,书法应与地方文化旅游建设相结合,不能仅仅是自然景观的走马观花,还应是人文景观的深入人心。以栾川老君山老子文化广场为例,王鸣配合省书协,策划组织了来自国内的81位书法名家,以正、行、隶、篆四种字体书写81章《道德经》,每人一章,并勒石刻碑,立于老子文化广场之上。这样游客在老君山既欣赏了神奇的自然风光,又领略了《道德经》的精神内涵,还能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一举三得,是传统书法在当代的一种良好发展形式。

    建言献策奉献爱心

    王鸣是政协河南省委员会第九、十两届委员,在笔墨之余,他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关注民生,从教育、医疗、社会安全等方面入手,献计献策。

    王鸣关注民生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面对国家突发的大灾大难,曾多次作出义举。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王鸣在第一时间组织洛阳书画家20余人创作出30余幅作品,由洛阳市红十字会牵头义卖,所得30余万元全部捐赠赈灾。其中,王鸣的作品《大爱无疆》现场拍得6.5万元。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王鸣再次组织书画义卖,其创作的《情系灾区,玉树不倒》等募得善款数十万元。

    在抗震救灾之外,王鸣还经常参加、支持洛阳红十字会的各项慈善活动。

    艺无止境永不满足

    王鸣坦言,人一旦成名之后,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有很多人成名之际时即是消失之时,获奖只是证明这一阶段学习的知识得到专家的认可,真正献身艺术的艺术家需要花费一生之力。作为书法家,要想永葆艺术青春,更应该沉下去,静下来,把过去所学的东西梳理一下,经常反省自己,才会不断提高。

    虽然已经是书法名家,王鸣还坚持天天临帖。他说,对书法家而言,临帖是一辈子的事,只有坚持临帖,才能更好地读懂字帖的内涵。

    谈到自己的书法创作,王鸣说他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不掉队,潜心钻研,深挖传统,楷书仍以褚遂良为根基,夹杂北魏以及清代的何绍基,不断学习,糅合新元素,求新求变,丰富自己的创作语言。行草书以二王为主脉,承袭宋元明清之精华,崇尚高古、淳朴、简远。

    眼下,王鸣创作完成了一幅18米长的草书长卷《洛神赋》,计划于年底前正式出版。王鸣坦言,在创作之前,他曾遍览了历代前辈书写曹植《洛神赋》的不同作品,对自己的这幅新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古阳轩主谈书画

    大家都知道王鸣是书法家,却忽略了他的画家身份。1981年,王鸣就开始学习绘画,油画、水粉、国画、素描等,都曾涉猎,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从1984年开始,王鸣的画名逐渐被书名所掩,画家王鸣便被人“刻意”隐藏起来。

“搞艺术的永远没有满意的一天!”——走近书画名家、古阳轩主王鸣

       
    走进王鸣自己设计的古阳轩,进门是一扇屏风,古色古香,屏风之后就是王鸣的书画展厅,挂满了王鸣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展厅继续往里,是王鸣的创作室。谈及“古阳轩”这个名字,王鸣说,自己出生在开封,成长在洛阳,两个城市都是“古”都,就取“古阳”二字,“阳”指代洛阳。还有一层意思,龙门西山有古阳洞,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都在古阳洞,他自称古阳轩主正是对古阳洞的一种敬意。

    王鸣是书法家,是画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创作室里,一尊达摩祖师像,一尊观音菩萨像,小香炉里,点燃着一炷香,禅意很浓。王鸣说自己是个广结善缘的人,做事的原则就是与人为善。

    王鸣说,艺无止境,搞艺术的永远没有满意的一天,只有不断突破自己,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原标题:“搞艺术的永远没有满意的一天!”——走近书画名家、古阳轩主王鸣】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洛360°》第二期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