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焦作

一个家族和一门绝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断而复续的故事(6)

2014/1/2 16:57:34 点击数: 【字体:

    推手进奥运不容乐观,国家层面,推手比赛已停止有年。主要原因还是推手比赛像“拳击加腿”,顶牛现象严重。

    陈正雷的入室弟子、曾多次获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的傅能斌建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应尽早恢复推手比赛,不能等规则完善再去恢复,应先恢复赛事,慢慢去完善规则。”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观众最爱看的还是推手,看对抗项目。我跑了二十多个国家,你推手不行,别人不会佩服你。”

    师徒制与学员制

    政治的压抑一旦消隐,太极拳的生命力就迅速迸发出来。

    张蔚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村里现在在国内外教授太极拳的拳家,“不下60个人”。从1972年第一次收徒,陈正雷的弟子也越来越多。

   直到1999年,他们在郑州开了第一家太极拳拳馆,才改变了免费教学的惯例,开始摸索市场化的传拳模式。

    陈正雷的观念转变,是他在河南省武管中心工作后。“每年春节,我们买些礼品,封个红包,去拜访老拳师。很多老拳师家里都非常可怜,为武术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教了那么多徒弟和学生,老了生活那么清贫,几乎连自己都护不住。这些老拳师又没有文化,不能把自己的武术整理出书,拍录像带,没能力把无形资产转换一下。我想,我以后也要变老,要带这么多徒弟,难道以后我带领一帮乞丐,当丐帮帮主?”

    出国授拳是陈正雷的工作内容之一。领导布置任务,让他出去教学的同时,调查国外武术市场,思考中国武术怎样才能走出去。

    到欧美国家一看,全部练的都是日本的空手道、柔道、剑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甚至法国武术。哪有中国武术?原来,喜欢中国武术的人,根本找不到人教!

    陈正雷总结了几条。第一,人家有个崇高的信仰,把祖师爷像都挂着,每天上香,把练功场所看得非常神圣,让你肃然起敬,出出进进都要鞠躬。但那时中国不让搞个人崇拜,认为这是精神领袖;第二,人家有一整套场馆模式,有规范的教学模式、竞技模式和服装模式。

    回来后,陈正雷打了个报告,建议定点定期去给外国人上课。一个年龄大的副主任说:你定期去了,人家要是不来呢?陈正雷又说:主任,你要想让人家花几千美金来这里学习,首先得让他上瘾。开个玩笑,就像卖大烟一样,首先你得免费送他点。“他哈哈笑了。我连续打了三年报告,石沉大海。”

    后来,这套想法,陈正雷用在了自己的武馆事业上。十多年来,在郑州、上海、广州、合肥、克拉玛依和欧美等地,众多分馆或加盟馆慢慢多起来。主持各地馆务的,多是陈正雷的入室弟子。2013年,其长女陈娟又在广州开办了一家陈正雷太极会馆。

    1979年出生的陈斌,已是陈正雷太极体系的“少帅”。他的危机感很强烈,从英国留学回来后,更倾向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发展:“师徒聚在一起就是一家人,其他学员来学习,就是消费者与服务提供商的关系,我们就得提供最合适的产品。”

    在太极拳的发展上,大家都跟政府站在同一条船上。太极拳是温县乃至焦作市的一张绝佳名片,让太极拳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成了当地官员时时刻刻念叨的口头禅。他们认识到,这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有利于社会和谐,还能带来经济发展。对在全球传播陈氏太极拳的老一辈“四大金刚”,温县“父母官”李英杰、张金太表态:以后要叫“一代宗师”或“杰出代表人物”。

    按早就排好的日程,2013年9月3日,陈正雷赴美传拳讲学。“30年来都是这样,有时半年在全球各地巡回教拳。”

    2013年8月21日,陈正雷去参加2013年焦作市旅游转型项目签约会,签了一个价值不菲的“陈正雷国术院”项目。虽然还只是一个意向,但陈正雷早已想在陈家沟办个太极拳的教学研发基地:“全世界那么多学生,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进修机会和场所。”【原标题:一个家族和一门绝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断而复续的故事】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2013-09-0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