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焦作

一个家族和一门绝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断而复续的故事(3)

2014/1/2 16:57:34 点击数: 【字体:

一个家族和一门绝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断而复续的故事
2013年8月19日,陈正雷率众弟子在陈家沟祖祠练拳。“文革”时被划为“黑五类子弟”,陈正雷直到1973年才能公开表演、比赛。近三十年里,他每年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国外教拳。像他一样在国内外教拳的拳家,陈家沟“不下60人”。 (沈翔/图)


    “打太极拳不犯法了”

    1958年,陈照丕回家这一年,陈正雷9岁,陈小旺13岁。陈正雷的父亲陈照海跟陈照丕是亲兄弟,都是陈登科的儿子。陈照海在1945年前是温县保安大队队长,掌兵权,参与抗日,一直到日本投降。共产党在当地成立政府后,陈照海写了一个报告,和***一起,交给了一个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便出门到郑州去经商。

    1949年郑州刚解放,陈正雷出生在郑州。“那年阴历十月,我四个月大时,有人去叫我父亲,说你回去到县里把你过去的事说清楚。他说,我已经把枪交了,材料都写得很清楚了。郑州很多朋友都不让他回去,还有人让他去台湾,他说,我又没血债,而且也没参加三年内战,我怕什么?”

    没想到一回去就被关进了温县城法院。陈正雷的妈妈听说丈夫回不来了,找了个毛驴,把行李服装一装,包着四个月大的陈正雷就送回了陈家沟。陈父捎话说,要看看孩子。“我父亲大我五十岁,我们家乡有种传说,如果是老来得子,看到后他要咬掉一个手指头。”家里人担心他咬掉小正雷的指头,没送。

    陈照海被关进去一年后,赶上大镇反。“当时的政策是,只要保长、宪兵连长以上的,统统枪毙。结果,拉出去就崩了。”回忆这段往事,陈正雷心下黯然:“我对父亲一点印象也没有。”

    陈小旺的父亲几年后也遭遇不幸。张蔚珍说:“他是1955年被逮捕的,四五年后,死于狱中。”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太极拳成了大毒草,陈家祠堂被拆,祖宗牌位被砸。74岁的陈照丕被扣上一堆帽子,翻他跟国民党的旧账,一起练拳的人,被批为“搞小集团”,搞家族、宗派组织,说他们“夜聚明散”。

    “我是村支书,成了走资派;斗陈照丕,抓到公社批斗多次,老先生实在受不了,跳井自杀了,井水浅,没淹死,又把他抢救上来。开始王西安还是一般群众,在生产队开小机器,当技术员。”张蔚珍的村支书当不成了。陈照丕遭的罪更大,1967年初春跳井自杀不成,虽然被救起来,但是脚被井底的竹筒尖尖的斜茬刺穿。因为他是批斗对象,大队卫生室的医生不敢给他看病,陈正雷和陈春雷跪在医生面前求情,医生经不住,让他们回去用先盐水洗一下,等到晚上,才拿着碘酒偷偷去给他擦了包住。结果,没消好毒,陈照丕瘸了一年多。即便一只脚不能挨地,膝盖跪在凳子上,老先生还要讲太极拳。

    从那时起,陈照丕把太极拳编成了语录拳,一边练一边唱。崔春冬记载了这段故事:“红军不怕远征难”,太极拳起势;“万水千山只等闲”,“嗵”,一个金刚捣碓。

    在毛语录的庇护下,人们又开始练拳。村里的批斗会也照开。陈正雷和陈小旺为了避人耳目,只能偷偷跑到乱坟岗苦练。

    1967年,清理阶级队伍。张蔚珍说,“过去没当过国民党,就是历史清白的。当过了,跟政府交代过,就是历史清楚的。”当时,给陈照丕数出四条罪:第一是地主;第二条伪国术教官;第三条,在国民政府教推拳时,他们集体参与入过国民党;第四条参加过还乡团。

    陈照丕好不容易熬到1968年落实政策,老爷子平反:参加国民党这些事,都交代清楚了。参加还乡团,没有的事。

    这一年,张蔚珍又当上了支部书记。

    一天早晨,陈照丕去问张蔚珍:“你说太极拳我还敢教吗?”张蔚珍想了下,说:“太极拳是好东西,它没有阶级性,谁掌握它为谁服务。”

    陈照丕接着问:教拳再出问题怎么办?张蔚珍说:“我负责。”

    当时陈照丕年龄已大,决定重点培养几个人,把拳传下去。张蔚珍说自己列了四个人:“一个是陈正雷,他亲侄子;陈小旺,他堂侄。他俩也练得比较好,另外就是王西安,这人爱好太极拳,跟我关系也不错,保护我的;朱天才是民办教师,在陈家沟小学教书。陈氏太极拳以前是传内不传外,现在解放了,人家愿意传。”

    1969年,《人民日报》登了一条毛主席语录:“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

    陈照丕凑巧看到了这条消息,拿着报纸去找陈正雷:“小雷你看毛主席号召打太极拳了,打太极不犯法了!”

    陈照丕不仅让村里的年轻人继续去练拳,一高兴,还说要写书。于是开始整理资料,“理论十三篇”就是从这时开始的。陈正雷从中获益匪浅:“快80岁的人,写字有点发抖,怕人家不认识,就让我来抄,那时没有复写纸,都是一本一本抄,我整整抄了五本,四本分别寄给国家体委、省体委、地区体委、县体委,我们留了一本。我全部都会背了,后来我教学、写书都派上用场了。”

    1970年,陈正雷开始教学,两年后,23岁的陈正雷收了第一个学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2013-09-0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