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安阳

神奇的安阳“抬阁”技艺 既像演戏又像杂技

2014/1/17 9:51:10 点击数: 【字体:

神奇的安阳“抬阁”技艺 既像演戏又像杂技

神奇的安阳“抬阁”技艺 既像演戏又像杂技

    “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传统游艺,是中原地区民间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历经传承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抬阁”顾名思义,就是人们抬着一个用竹木或铁质材料扎制成类似“阁”的架子上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抬阁”在豫北一带有称为“抬装”的,豫西一带则有“扮故事儿”之称。

    “抬阁”有平阁、高阁之分。平阁的制作和表演相对简单,架子一般为一层,表演者或站或坐在上面进行表演。高阁的制作和表演则繁琐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高阁有称为“铁枝”的,即在被称为主枝的架子上,再分上、中、下三架,每架的分枝上分别安排不同的表演者。主枝一般高3 -8米不等。主枝和架子不但要制作的坚固,而且要求轻巧、巧妙,既能承重又要满足造型要求。高阁的另一诀窍,在于巧妙的掩饰和伪装,主枝和架子要利用道具和表演者的衣物进行巧妙遮掩。制作者大多采用纸扎的亭、台、楼、阁和虫、鸟、花、草等,与表演者的服装相互依托,层层叠叠而浑然一体,不暴露任何架子的痕迹。只有这样,表演者看上去才如同悬于空中一般。

    过去,“抬阁”的架子都由竹质或木质扎制而成。现在,大多采用铁质和钢筋扎制了。

    为了表演者的安全和保持阁子行进平稳,“抬阁”支架上一般置有一些长长的彩色飘带,除了增加“抬阁”的装饰性外,另一个目的是由地面人员拉扯控制,帮助表演者更好的保持平衡。在抬阁的周围,还经常可以看到有手持长叉者,他们除了为表演者传递道具等物外,由于“抬阁”较高,行走过程中难免遇到树枝等障碍,此时,他们手中长叉又是缺少不了的工具。

    阁上的表演者由儿童担任,一是体重较轻,二来民间有可以受到神灵保佑之传说。能上阁表演者,自然受到众人宠爱,如今,在豫北还有:“女孩上过装,婆家不用相。男孩上过装,媳妇随便相”的俗语。一般一个“抬阁”,根据表演情节由3-5名儿童组成。他(她)们在架子上或站、或仰、或卧,身着戏装,依据扮演的戏剧人物特点,随着“抬阁”行进的频率而随意摇摆,显得非常可爱。有一定表演经验的孩子,还可以根据不同剧情,利用道具做出一些造型来,如小演员身骑白马,把“西游记”中的唐僧扮演的活灵活现,两个小演员分别扮演渔翁和渔翁的女儿,一场“打渔杀家”就历历在目。“抬阁”的表演内容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故事和耳闻目睹的民间人物,如潘金莲、吴大郎,孙悟空、猪八戒,花木兰、白蛇传、穆桂英下山等等。

    “抬阁”演出时,均有锣鼓和秧歌队引导。铿锵的锣鼓、欢快的秧歌簇拥着庞大的“抬阁”,场面十分壮观。清乾隆年间《新乡县志》风俗部就有:“二十八、九……有背装、高跷、旱船、竹马、秧歌、狮子、皇杠,诸色,并随抬阁游历城关”之说, “抬阁”在诸多民间游艺活动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小演员衣裙飘拂,不断变换造型,看上去即像演戏,又似杂技,十分扣人心弦、引人注目。表演者在阁子行进中颤颤悠悠的韵味和衣袂飘舞、凌空兀立之美感,是其它民间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原标题:神奇的安阳“抬阁”技艺 既像演戏又像杂技)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民俗网(2014-01-17)
0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