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安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落腔的历史

2013/10/21 14:47:45 点击数: 【字体:


    关于落腔的渊源已无文字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由民间曲艺“莲花落”衍变而成,是宋代路歧人和露台弟子借以谋生的一种歌曲,通常是七言句的顺口溜,有时也作故事的引譬。发展到元代便成为一种唱调。清代则演化成一丑一旦登场演唱故事的形式。从清嘉庆末年到光绪,落子由写景或叙事,逐渐衍变为分别由人物登场演唱故事的戏曲。据艺人相传,清嘉庆年间,安阳就有人彩扮(化汝)演唱莲花落,后有内黄一姓赵的艺人,喜歌善舞,把当地流行的时尚小曲加了进去,逢年过节化妆登台演出一些短小剧目,颇受欢迎,群众谓之内黄落子。至道光年间,落腔已广为流传。

    清末,落腔在安阳一带非常流行。当时北郭乡贾北郭戏班是安阳县最早的落腔戏班,民初的落腔班子有:安阳市东大街戏班、东郊郭家街戏班、安阳县北郭乡许北郭戏班、孟辛庄戏班等。较有声望的演员有二把合子、宋金秀、耿俊、刘长贵等。这时期落腔的声腔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三大流派,以安阳、林县、成安、临漳为中路,称落子腔。以武安、涉县为西路,称武安落子。以内黄、魏县、清丰、南乐、滑县、濮阳为东路,称落腔。三个流派各有特点,西路武安落子声腔层次多变起伏跌宕,行腔高昂嘹亮。中路落子腔发音较平,然唱腔粗犷讲究偷字闪板擅唱花腔。东路落腔平稳古朴吐字清晰长于悲剧。

    1927年中华书局发行的分省地志《河南》中载:“安阳腔--名落子腔,安阳最盛,南至汲、辉二县,极简单猥鄙,每数人就地为台,演于太行上之荒村。”虽在贬斥,但也道出了落腔真谛,反映了它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风格独具的民间艺术,在其流行区域,一些传统剧目如《兰桥会》《小二姐做梦》《小喜只赶嫁妆》等,其唱词和调门群众已耳濡目染,闲暇时许多人都能哼上一两段。

    建国初,落腔发展到鼎盛时期,土改运动中,落腔业余剧团遍及安阳一带城乡,除演传统剧目,还编演了《王贵与李香香》《赤叶河》《兄妹开荒》《血泪仇》等现代剧目和自编的时事小戏,对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