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历史传说 >> 红色革命故事 >> 浏览安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东江窑村民抗日自卫战

2013/4/7 9:19:09 点击数: 【字体:


东江窑村民抗日自卫战

东江窑村民抗日自卫战

东江窑村民抗日自卫战

东江窑村民抗日自卫战

 (抗日英雄傅凌云故居) 

    核心提示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以各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现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丰功伟绩,发扬革命传统,加强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在汤阴县瓦岗乡东江窑村,村民们为纪念该村“三·二七”焦土抗战,拯救和保留72年前村民自发的抗击日寇自卫战,积极奔走、多方努力,他们急切希望能在当年的战争发生地修建纪念馆,让这段历史永世相传

  村民夙愿:

  建造抗日纪念馆缅怀英烈

  1939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汤阴县瓦岗乡东江窑村村民曾与日伪军展开一场可歌可泣的“三·二七”抗日自卫战。战争之后,村里参战的一些人会经常向后代讲述这段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参战的人渐渐离开人世,年轻的后代人脑海中有关这段历史的画面也是越来越模糊。因为遗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当地村民一致认为要广泛搜集“三·二七”抗战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参战抗日英雄的回忆录和相关的实物,同时希望建一个纪念馆再现那段抗日历程,来拯救即将湮没的历史。“我们正在搜集资料,准备筹建一个抗日战争纪念馆,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弘扬革命传统。”3月22日,东江窑村的仕君告诉记者,他手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为建抗战纪念馆而四处奔跑。

  3月23日,记者前往东江窑村了解情况。在该村村委会门前,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得知媒体向他们询问当年该村抗日情况时,很是兴奋,立刻通知了村支书和村长,在他们的带领下,记者走访了东江窑村。

  “这就是当年与日军交战的主要地点,这些即将倒塌的破房子就是被日军轰炸后留下来的。”村支书张玉宾向记者介绍,当年许多房子都被炸为平地,这些被摧毁房子的住户当年或流离失所,或投靠亲友移居他乡。

  “这是当年抗战的组织者,优秀革命党员傅凌云的故居。”该村92岁的参战者张永安讲述,该村“三·二七”焦土抗日战争之所以村民坚持到最后,主要原因是傅凌云等人的组织和指挥。

  傅凌云的故居虽然还在,但屋顶已经倒塌,墙壁出现多处裂痕。据村民介绍,他的故居在2009年冬因失火被烧毁。

  随后,在村民们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众村民介绍,该纪念碑是1951年10月立于村中,碑文由傅凌云执笔撰写。碑文大体记载着1939年3月27日该村与日寇英勇激战中牺牲者的主要事迹。

  回首历史:

  那场动人心弦的抗日自卫战

  1939年正月,皇协军四五十人乘两辆汽车到汤阴县瓦岗乡东江窑村催要粮款,曾遭到村民坚决抗拒。皇协军人少,离县城又远,未敢动手,只好悻悻离去。

  1939年农历三月二十七,皇协军队长张文华亲带70名伪军,再次到东江窑村催逼粮款,并强迫村民交出保家护村的枪支。愤怒的村民将他们拒之村外。张文华进村与保长交涉,村民手持步枪、大刀、红缨枪等武器把他们围住。“你们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是中国人为啥替日本人办事?”“中国人为啥要养活日本人?”还有人骂他们是汉奸、走狗、卖国贼。张文华见众怒难犯,就往村外走。皇协军副队长刘万有见村里坚决不给,就写了一封谎报军情的信,说东江窑村有红胡子(八路军),叫日军来打。

  当时,日本正规军一个团驻扎在汤阴县城。日军闻报即出动战马40多匹、汽车12辆、载步兵200余名(后增至500余名)、轻重炮7门、机枪40多挺,杀气腾腾直奔东江窑而来。13时许,张文华遥望日军大队人马开来,先向日军开枪射击,制造假象,引发日军向东江窑村猛烈开火。

  东江窑村民自卫武装仅有16支步枪、2支***和少量手榴弹。全村青壮年120余人参加战斗,大部分人拿的是红缨枪、大刀、劈斧、铁叉、粪钩、棍棒。虽势力单薄,但士气高昂。当时大家推举傅德顺和枪法精准的傅纯为总指挥,傅凌云去周围各村组织外援。村里的6个出入口均安排了人把守。

  战斗打响后,日伪军向村东和村东南迅速扩展,对村庄形成四面包围,不断向村里发起冲锋。村里拿步枪的人都到高平房(二层楼房)顶上对敌射击。在村庄四面被围、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斗争之艰苦可以想见。但农民武装士气高涨,以一当十,沉着应战,毫无畏惧,凭借有利地势,敌人硬是未能攻进村。

  当日15时许,敌人开始炮击,顷刻,村中高平房均被炮弹削平。拿步枪的村民只好凭借断墙、房屋对敌射击。

  入夜,傅凌云联络的近村武装向包围东江窑的敌人开火,分散其火力,东江窑村老弱妇幼乘机突围,胜利转移,武装人员则继续留村防守。村民出村后,敌人再次炮击,且较之前更为凶猛。一时间烈焰冲天、炸声撼地。夜半,参战人员疲劳已极、弹药几尽,遂主动撤离。次日早晨,日军入村,见村内空空荡荡,气急败坏,乃大肆抢掠,纵火焚烧,并抓获村民3人。

  此次战斗,毙伤敌人30多人。日军打了300多炮,炸死村民6人,其中包括一名刚出生的婴儿,负伤1人。房屋被烧毁485间,所剩无几,被抢掠及损坏粮食、衣被、家具等无数。

  战斗之后,国民党汤阴县政府派人到各村张贴标语,大力宣传东江窑村焦土抗战的壮举。中共冀鲁豫边区六地委则直接与傅凌云取得联系,并先后派马冠群、苏友若、石侠风、朱天德诸同志来汤浚边区开展工作,成立卫西工委,以东江窑村为基地,发展党组织,壮大抗日力量。

  资金匮乏:

  建造纪念馆困难重重

  “抗战中遗留下来的这些旧民房很快就会倒塌消失,当年参加抗战健在的老同志或详细知晓这段历史的村民也已寥寥无几,恐怕过不了几年,这段历史就会被人遗忘。所以我们一直都盼望着能够建个纪念馆,让后代们学习前辈们先进的革命事迹,继承优良革命传统,真正从中受到深刻教育。”走访中,众村民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这些旧居,纪念碑都是东江窑村的记忆。没有了它们,我们的后人可能就逐渐淡忘了这段历史和文化。时光的流逝不应该冲刷掉这段爱国壮举。”作为年轻的一代,小李也希望将这段历史以一种形式保留下来。

  据该村村长傅国银介绍,把该村历史记录下来并更好地流传下去,让后代人受到良好教育是他们责无旁贷的职责,他们村几十年来一直想办法在拯救当地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曾多次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过,但手续审批繁琐,时间过长,而如果由村委出资修建纪念馆,他们的能力显然不够。

  灿烂篇章:

  东江窑村抗日英雄的风雨人生

  傅凌云(1908-1963):原名傅凌,又名傅崇山、傅宗山。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遭国民党通缉,与中共汤阴支部其他成员自行隐蔽。1937年底,国民党汤阴县党政机关为避日撤至县西山区,傅凌云始得返乡,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8年2月,日军占领汤阴县城,为了抗日,当年秋,傅凌云接受国民党汤阴县西县政府任命,出任汤阴县二区区长。

  1939年秋后,傅凌云任浚县民主政府秘书,后受命秘密打入浚汤交界处地方武装团体之天门会,开展地下工作,发展组织,搜集情报,建立了铁路以东、卫河以西交通线,护送太行至冀鲁豫之间的过往干部、战士、学生4000余人,其中包括邓小平、杨勇、肖华、吕正操、舒同等高级领导干部,直接支援了各解放区的对敌斗争。

  1945年9月19日,浚县第一次解放,成立浚县民主政府。杨贯一任县长,傅凌云任秘书。1947年5月,浚县第二次解放,傅凌云任浚县县长兼县大队队长。1951年1月,浚县局势平稳,傅凌云离开工作岗位,住院就医。1963年6月,在安阳地区医院逝世,终年56岁。

  傅学恕(1919-):后化名李明德,“三·二七”战争主要骨干之一。1942年春,傅学恕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分配到天门会开展地下工作。1945年秋,冀鲁豫军区攻克汤阴县城,建立了民主新政权。傅学恕先后被任命为汤阴县第三区区长,高陵县三区武委会主任。1948年10月,傅学恕被调到原阳县,先后任三区、一区区委书记。1951年11月,被任命为原阳县委宣传部部长,1954年12月任县委书记。1958年春天,傅学恕被调到吉林省榆树县任县委书记。

  1962年春节前后,傅学恕去北京参加了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八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多次聆听中央领导的讲话。从北京回来后,大搞农业生产建设,经济形势很快得以恢复,榆树县成为全国两个产粮大县之一。1971年春,傅学恕被分配到吉林省农业大学,任革委会副主任。3年后,任学校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8年春,傅学恕调长春市,任革委会副主任,兼农办主任,主抓农业工作。1983年春,又调到长春市任政协副主席,主要做统战工作。1985年末,傅学恕退休。

  傅学善(1925- ):傅学恕之弟。“三·二七”战争中曾跟随傅学恕英勇参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1947年,先后在共产党领导的浚、汤支队、长垣县大队、冀鲁豫独二旅任保卫干事、政工干事等职,在豫北、鲁西南地区作战。1948年春天参加临汾战役。1949年夏,随六十军由晋中、晋南转战河南,在豫西一带参加剿匪。1954年调空军政治学校训练部党史系任教员(正营级),为空军部队团、营、连干部讲授党史。1962年任训练部理论教研室副主任。1981年任研究员兼编辑校刊《教学研究》。1983年离休(副师级,行政13级)。

  傅德平(1918-1990):“三·二七”战争主要骨干之一。194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中旬,自豫北出发,随冀鲁豫干部团进入东北。1946年1月20日分配到辽北军区后勤供应部直属队任指导员。1949年9月,调四野军械部任运输科长。1951年8月,调四野军械部四总库任副处长。1960年1月,调广州军区202工厂任厂长。1964年,因脑部留有弹片,经常头痛,为不影响工作,主动要求离休。

  傅金平(1929-1999):东江窑村人。参加过解放汤阴、内黄、长垣、东明、黄县、玉山等县城的战斗和绥溪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贵州剿匪、抗美援朝等战役,多次受到嘉奖,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

  张永祥(1920- 2010):在“三·二七”战争中,持枪与张永安共同把守村西北口,阻击向村里进攻的日伪军,发挥了重要作用。1973年11月至1984年5月,任浚县物资局副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政协副主席。

  记者手记

  在东江窑的土地上,一群热血男儿用鲜血、用生命书写了抗日救国保家乡的传奇。“三·二七”焦土抗战,充分显示了东江窑村民众团结战斗、抗日保家之正气雄风,庄严壮烈地宣示了炎黄子孙英勇不屈、刚毅果敢之民族气魄,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之凛然不可征服。东江窑村的旧居、石碑以及历史遗留物都镌刻着这个村庄几十年的沧桑记忆,延续着历史的经脉,存储着不可再生的人文生态,以及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人”与“灵魂”的生命遗迹。

  我们也真诚地期待,一座宏伟壮观的抗战纪念馆能够在这片热土上巍然屹立,让她默默地向世人讲述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法制报 2011-03-25
0
下一条:安阳保卫战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