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走进郑州 >> 印象郑州 >> 浏览郑州

修复晋王庙 还原民俗古街 唤醒郑州的历史记忆

2015/2/28 9:50:23 点击数: 【字体:

    ●位于郑州市管城区的晋王庙将被修复,并将还原民俗古街文化区

    ●遗存的石碑和多年延续的庙会民俗,保留了晋王庙历史的烟尘

    ●扩建晋王庙周边古建筑群,有望形成郑州市独特文化氛围的聚集地

    2014年10月以来,随着郑州市管城区杨庄村片区的拆迁,地处这一区域的晋王庙历史遗存的命运,被当地群众和媒体屡屡关注。

    近期记者了解到,抗日期间被毁的晋王庙将要被修复,在原址附近还会扩建古建筑群,还原唐文化生活民俗古街生活区。修复方案目前已经通过论证。

    另外,羊年农历二月二,在晋王庙附近还要举办一场庙会,光大多年延续的庙会民俗。举办方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有学者提出,晋王庙和庙会,应该成为郑州市城市文化的乡愁记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晋王庙千年往事

    乡愁,是一缕牵挂,一份情思,一段往昔的记忆。在城中村改造日益推进的今天,城市的乡愁在哪里?也许是一棵老树、一条河流、一座庙宇,是庙会上一幕场景……

    晋王庙,这个即将被河南省中博股份有限公司筹资修复的庙宇,正是郑州市往昔记忆中的那一份乡愁。

    2015年2月3日,在郑州市管城区晋王庙村的一片废墟上,石碑和拴马石依然挺立。

    两块石碑被铁栅栏圈起,井字形钢架将其紧紧固定。村北的石碑碑额上“灵显王之赞”五个篆字,笔力遒劲,碑身虽然残破,碑文却依稀可辨;村西的石碑则安然倚靠在一个水泥墩上。

    文物保护标牌显示,两块碑是1964年被郑州市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灵显王庙赞碑”。

    村民介绍其历史:“这里原来是晋王庙,石碑和拴马石都是遗存遗迹。”

    晋王庙始建于唐代,又称仆射庙、李卫公庙、灵显王庙,纪念的是唐初名将、后被封为晋王的李靖。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拜谒晋王庙,派遣官吏修缮庙宇,并规定每年春秋两次祭祀。

    公元1011年,宋真宗赵恒路过郑州,拜谒晋王庙,对屡建战功的李靖大加赞扬,著文纪念,在庙内竖起了《灵显王庙之赞》御制碑(碑高2.6米,宽1米,厚0.3米),文前有“御制御书并篆”,碑文称赞李靖“存功于国,惠浃于民”。

    晋王庙经历过后世的多次修葺和扩建,名气越来越大,居住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慢慢形成了晋王庙村。

    公元1190年,郑州郭知州动员当地绅民重修晋王庙,使之殿阁辉煌,雕梁画栋,市民多聚于此。明清直至民国中期,晋王庙一直是郑州市的主要庙宇之一,得到多次修葺和保护。

    1944年日军攻占郑州后,晋王庙惨遭火焚,建筑尽毁,仅留下宋真宗御制碑和金代《郑州重修唐忠臣李卫公庙记》碑。

    金代碑是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立(碑高2米,宽1米,厚0.2米),碑文完整,字迹清晰。碑正面刻有细致的图案,碑额文为“有唐忠臣李卫公庙碑”九个大字。

    庙宇虽然被毁,但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十四的庙会民俗仍存,始终是当地村民一年一度的盛事。

    李靖与郑州的故事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曾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过赫赫战功。

    公元620年李靖随从秦王李世民东进,先后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身经百战,无往不胜,唐高祖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

    公元626年唐太宗登基,突厥颉利可汗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兵临渭水便桥之北。李靖出兵,一举歼灭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也洗刷了唐高祖与太宗向突厥屈尊的耻辱。

    公元635年少数民族吐谷浑进犯凉州,李靖不顾足疾与年事已高,亲自远征,历经两个月的浴血奋战,攻灭了吐谷浑,向京师告捷。

    公元760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

    同时,李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因为战功显赫,传说他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到晚唐时代,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在之后的《西游记》作品中,更是把李靖附会成了托塔天王的神化,流传至今。

    郑州人对李靖的纪念在史料中多有记载。

    (五代)翰林学士王仁裕根据公元935年所见,在《玉堂闲话》卷三中记录:“乙未岁,契丹拒于河朔,晋师拒于澶渊。天下骚然,疲于战伐……路过郑州,见州民及军营妇女填咽于道路,皆执错彩小旗子,插于陂中……皆曰郑人比家梦李卫公云……”

    说的是,战乱时期,李靖托梦给郑州军民,说他已经率部队准备御寇,但缺少旌旗,请在仆射陂献旌旗以助杀敌,郑州军民照办,后唐果然打败了入侵的契丹人。

    为北宋统一作出突出贡献的名将呼延赞,因为母亲姓李,就“拜郑州灵显王像为舅,自称甥以祭”,对抗御突厥、巩固大唐江山的李靖顶礼膜拜。

    宋神宗时期,远道而来的日本高僧成寻,在灵显王庙中“八百八文买纸幡一百连,香一裹,供奉烧香”。

    北宋末年,宋军在仆射陂周围大败金军,取得宋金交战以来少有的胜利,郑州人将这次战役的指挥者——宇文虚中、马忠两位官员的画像放入庙中参拜。

    李靖是历史英雄,文学作品中的主角,自李唐以来的群众都能从他的身上寻找到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

    在晋王庙前挥毫提笔刻石立碑的宋神宗,历经战乱,渴望江山的稳固,他在盛赞李靖时,又何尝不是对李靖那样战功显赫的将军的呼唤。

    郑州当地群众对晋王庙数次的修复、朝拜,又何尝不是对英雄的敬仰,对和平的追求和对盛世的期盼。

    河南省博物院副院长李红教授说,郑州市管城区和二七区一带,有占地约25平方公里的商代早期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市区内最早的都城遗址。

    但除了古城墙,郑州市的文化历史,同周边城市开封、洛阳相比,仍旧比较年轻,也没有那么厚重,郑州市尤其要思考,怎样打捞历史人物的动人故事,挖掘出更多的历史元素,让城市增加几多回味。

    李靖的故事深入人心,一千多年来,已经给郑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在唐初开疆扩土战争中的传奇故事,即使在今天也依然能够感染人,鼓舞人。

    修复晋王庙,复原李靖骁勇善战的英雄故事,将为市民的生活增加几许文化积淀。

    让晋王庙成为文化新名片

    作为一个载体,晋王庙以及一年一度的庙会,唤起的是一种理想,也是一份无法割舍的乡愁。

    近10年来,都市村庄不断被吞噬,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乡村文明承载的宝贵文化遗产、蕴含的深厚历史信息,能够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寥若晨星。而恰恰是那些对乡村文化遗产的挖掘,对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坚守,才是乡愁得以附着的根据。

    “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化进程,怎样才能实现与旧环境的契合,保留下来地域的历史感?

    欧洲国家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善待,可视作对“乡愁”的无比珍视。例如巴黎,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上,其主管部门不是建设部,而是文化部。去过欧洲的中国人都会感叹,不同的城市,都保存着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巴黎、伦敦、维也纳等城市仍保留着远古风韵。穿行在城市中,你会真切感到历史与现实的亲密融合。

    郑州市城中村建设中历史遗迹的修复工作,可以借鉴他山之石。

    负责杨庄村改造工作的河南中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将要修复晋王庙古建筑,还原唐文化生活民俗古街生活区,保护其中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民俗传统,保留民间记忆。

    同时,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庙会组织起来,在古色古韵的建筑内,汇集民间艺人、特色小吃、手工艺品,让晋王庙庙会成为郑州市的新名片。

    目前,晋王庙的修复方案已经通过论证,晋王庙原址的可用地面积为30亩,这一遗址和附近占地192亩的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如果能够连为一体,扩建成为仿古建筑群,将会形成郑州市独特的区域性文化氛围聚集地,使郑州更具有文化竞争优势。

    专家提出,对于这一建筑群的修建和维护,应当注重提升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力,提升其文化含量,使古老的文化意蕴同现代的城市发展融为一体,赋予城市浓郁的人文气息,让那些久远的习俗、慢节奏的生活,在郑州市中心城区也有一个稍作停留的诗意去处。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