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濮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濮阳

濮阳梅庄马戏源起宋朝 由宫廷表演到谋生手段

2014/10/24 10:59:57 点击数: 【字体:

濮阳梅庄马戏源起宋朝 由宫廷表演到谋生手段

    梅庄马戏,源起宋朝,至今千年。本为宫廷表演的艺术,后流传民间,梅庄百姓以马戏卖艺,走南闯北,谋生讨饭。时境变迁,马戏团被政府和景区纷纷“收购”,步入正轨。马戏艺人带着流传下来的浑身技艺,纷纷留在外地“工作”。

    □东方今报记者肖萌/文沈翔/图

    由宫廷表演到谋生手段

    梅庄村位于濮阳市清丰县城向东8公里处,这个以马戏闻名的自然村始于唐末宋初。当下秋收已过,田间地头,村中老人还佝偻着身体下地干活。他们其中大多是曾行走江湖的马戏艺人,如今留守在这片土地。

    老人们已记不清何年何月村里开始有耍马戏的,可根据历史记载,村里的马戏艺术,源于宋朝。

    古时,马戏多为宫廷表演,供王公大臣欣赏。宋代都市经济繁荣,瓦市勾栏兴起。瓦市勾栏就像现在的城市娱乐场所,在北宋时广受欢迎,在宋人的城市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勾栏作为瓦市中的演出场所,其中的表演内容颇为丰富,有小唱、嘌唱、杂剧、讲史、散乐、舞旋、影戏等,骆驼、猴戏、驯熊、驯鸟的表演也偶尔掺杂其中。

    大众化色彩明显的瓦市勾栏,是民间与社会上层沟通、追逐上层社会时尚的所在。随着北宋没落,马戏便在民间流传下来。梅庄的驯兽技艺,大多从那时源自流落民间的宫廷马戏技师。北宋末年,梅庄马戏油然而生。

    因濮阳地处黄河中部,十年九灾,近代的梅庄马戏则成了黄泛区人们除种地外,唯一的谋生手段。

    梅庄村最出名的马戏艺人,

    数民国时的梅进宝。打小随祖辈在北京耍猴为生的梅进宝,在京城结识了各地马戏大师,融百家之长,渐成一家,创作了羊蹬花瓶、老虎骑马等一系列在马戏界至今风靡的项目。

    传闻,一次袁世凯看了梅进宝的马戏表演后,赞不绝口地称:“其演绎之妙,令人匪夷所思。”

    人与动物的“小江湖”

    今年80岁的梅魁森是梅进宝之子,他17岁那年,父亲梅进宝去世,梅魁森辍学回家,接过了父亲的“马戏家业”。

    63年前的梅庄村有300多口人,当时村中共有四个马戏团队,每个团队30人左右,皆为村民自发结合一起,用马车拉着动物,外出谋生。

    那年17岁的梅魁森与村邻凑钱,买来了狗熊、豹子、猴子,组成了马戏团队。“动物是从南方买的,家中世代都玩马戏,和江湖上专业逮动物的人都有联系,从他们手中购得。”梅魁森说六十多年前的中国,这些动物还非常好买。

    梅魁森的“江湖第一站”来到了蚌埠,他从清丰县赶着马车,每天步行前进。有时一天要走60里,有时则走80里。人们带着动物走到一处演上一出,挣了路费再去往下个地方。每天的行走,让刚出学堂的梅魁森双脚满是水泡。

    “和要饭的差不多,不管地方穷富,只要有口饭吃就行,走到一处就支起自带的杆子,架起大棚,让人们买票进来参观动物。”梅魁森记得当时全国动物园很少,他们更多是让人进棚观看动物,图个稀罕。

    行走江湖,人可以吃不饱饭,但动物不能饿着,而且狗熊、豹子之类还要以肉为食。“当时用粮票换饲料、换肉让动物吃,我们就吃窝头,甚至饿着。”梅魁森说。

    民间艺人的马戏之路

    随着汽车的发达运输更方便,梅魁森开始带着动物,从濮阳包车,去更远的地方表演马戏。东北、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甚至中越边境,梅魁森都去过。

    在如今梅庄村,与梅魁森年龄相仿的老人都是曾经的江湖艺人。鼎盛时期,村中的马戏团队多达二十多个,每个团队有20多人。

    1979年,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出门在外的马戏艺人有一半以上,为了家中土地,纷纷回到了村里,从江湖卖艺变为回家种地。从那时起,梅庄村的马戏艺人明显减少了。

    还有些马戏团队被政府所“收购”。如今的安阳、阜新、贵州等10余地动物园内的马戏团,都是由当时被驻地“招安”的梅庄马戏艺人形成。

    “政府看到了梅庄马戏的价值,花钱收走了动物和人员,成立了正规的马戏表演团。卖艺人也变成了表演团的工作人员。”梅魁森说。

    而有些团队当时还因内部出现矛盾,闹到最后,被迫“分家”。艺人们卖掉动物,解散团队,各自退出江湖。

    那年45岁的梅魁森,既没被“招安”,也没为了土地回到村中,他将自己刚高中毕业的大儿子梅留青拉上了“马戏之路”。

    流离于他乡的大篷车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梅庄村剩余的马戏艺人开创了“马戏大篷车”的经营模式,常是哪里有物资交流会哪里就有马戏大篷车。马戏艺人结束了“跑马卖解”的历史。

    1980年,梅留青注册创立了“濮阳市明星马戏团”,成为获国家林业部门批准的动物相关项目企业。以企业之名与各地动物园和游乐园合作,常驻演出,成为梅庄马戏如今的出路。梅留青也凭着祖传手艺,让自己的马戏团出了名,还带着团队参加各种马戏比赛。

    梅庄村现在有700多口人,还留有八九个马戏团体,这些团体常年在外演出很少再回梅庄。

    村支书梅正川说:“往年玩马戏的一返乡,全村人口甚至没有动物多。当时家中养动物的也多,村里还很热闹,”如今的梅庄村,只剩梅魁森家中,还养着三只狮子、一只老虎。

    秋收后的田间地头,老人们或扛着锄头,或收拾秸秆,或只背着手,注视着广袤土地。他们的儿女多是正带着祖传手艺,在远方谋生,留给他们的只有一片片庄稼,和曾一起行走江湖的那条老狗。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2014-10-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