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濮阳 >> 濮阳风情 >> 民间习俗 >> 浏览濮阳

濮阳岁时节日

2013/4/8 18:33:55 点击数: 【字体:

    濮阳境内传统岁时节日繁多,几乎一年中每个月份(农历)都有传统节日,粗略计算不下二十个,现举较为重要的介绍一下:

    ①、春节“春节”俗称“年下”,是当地民间一年之中持续时间最长,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一年的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始到第二年的正月十六结束,共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又包括众多的节日。计有:

  ·腊八(腊月初八)民谚:“腊八祭灶,年下来到”,故腊八又有“小年”之称。这一节日的标志是食用“腊八粥”(早饭)。此粥以小米为主料,加红枣、花生、绿豆、豇豆等八种原料细煮而成,香甜可口。食用前还要将粥抹于各种果树上,希望来年果实累累。腊八虽规模不大,但为一喜庆节日。

  ·祭灶(腊月二十三日)民谚:“二十三,祭灶官。”传说这天晚上灶君要升天向玉皇汇报人间善恶,于是人们便用“祭灶糖”(一种特制糖)为他践行,带有贿赂性质,希望他上天说好话。同时,人们在这一天要换上新的灶君像,像两旁贴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定”,横批“一家之主”。


除夕(腊月三十日),俗称“年三十”。这一天人们进行贴对联、请灵(从祖茔请回列祖列宗魂灵供祭,直到正月十六送回)、烧大红草、发压岁钱、守岁、辞岁、撤岁、上供等系列活动。

  ·年初一(正月初一日)这是春节的主体节日,这天,人们供祭神灵、祖宗,之后男女老少衣着一新,首先谒拜家长,其次向街坊邻里拜年贺节。

  ·串亲戚 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便带礼品来来往往串亲戚,有的甚至串到初七、初八。
·破五(正月初五日) 从初一到这一天,人们一般不大干活,五天之内不蒸新馍,妇女不用剪刀以免破财;初六日以后,方可动手干活。

  ·元宵 又称“灯节”,古称上元节。举行灯展、舞狮舞龙、吃元宵等,正月十五、十六两日吃元宵闹花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日子。至此春节的气氛才近尾声。

  ②、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节”,古时的中和节。因其在惊蜇前后,万物复苏,故有龙抬头之说。人们供奉龙王,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晚上儿童击瓦唱谣:“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

  ③、清明节多在阳历4月5日前后,农历三月初。由古时寒食节演变而来,起源于春秋时晋文公下令一日停火以哀悼介子推之事。这天人们上坟扫祭。濮阳过清明节,人们多折柳插于门口,此俗起源于唐高宗三月三日祓(fǘ)禊(xì)(古代春秋、扫除,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以清除不祥的祭祀)渭阳,赏赐群臣柳圈各一之事。实际上,清明节、寒食节、三月三相近,百姓合而为一以度之。

  ④、端五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系从古楚地传来的节日,传说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在门口插艾。

  ⑤、六月初一 濮阳俗称“小年下”,取一年过半之意,夏粮入囤,秋忙未至,故聊庆丰收,包饺子、炸油条以改善生活。

  ⑥、乞巧节(七月初七) 此为妇女,尤其是未婚姑娘的节日。此日,姑娘们欢聚设宴,供奉织女,并做穿针等游戏,晚上向织女祈求智慧。

  ⑦、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 在濮阳这是一个颇隆重的节日。至节,无论城乡,人们都购置月饼、瓜果、酒肉,孝敬长辈,馈送亲朋,庆祝丰收。八月十五日晚,皓月当空,家家置案于庭院中央,摆上月饼、瓜果,合家团圆,祭月赏月品味。

  关于八月十五日吃月饼,本地还有“食月饼杀鞑子”的传说: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为防止人民反抗,不准民间使用铁具,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每五家派一个蒙古族人(民间称为“鞑子”)监督。这些蒙古族人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但敢怒不敢言。后来高邮张士诚把月饼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月饼中夹进小字条,送到各家各户,号召人们在中秋节之夜举行起义。中秋节之夜,早就不满异族统治的人们,纷纷从蒙古人手中夺得菜刀,杀死监督的蒙古人。至今民间尚有“八月十五杀鞑子——人心齐了”的歇后语,后来为了纪念人民群众这一英勇斗争,习惯制作各式月饼,并在月饼中加进“青红丝”(效仿当初纸条),取齐心,团结之意。

  ⑧、九月九(重阳节) 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两个阳数相重,故称重阳。此时正值秋收秋种农忙季节,在乡村,人们顾不得大肆铺张,仅仅改善一下生活而已,至于登高赏菊之举,在民间则不为。

  ⑨、十月一(十月初一)俗称“鬼节”,每至此日,人们总要上坟化纸扫祭。

  ⑩、冬至 当地多称“冬下”,为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多在农历十一日。这天人们多吃饺子,新婚妇女要由娘家返回婆家。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濮阳结婚风俗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