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走进周口 >> 印象周口 >> 浏览周口

“三百年盛衰”系列:发家后叶家尽心尽力建宅院

2013/10/15 15:42:04 点击数: 【字体:

“三百年盛衰”系列:发家后叶家尽心尽力建宅院   

叶氏庄园一号院堂楼院全景

“三百年盛衰”系列:发家后叶家尽心尽力建宅院   

二号院大门楼上的漂亮木雕

    “叶氏庄园三百年盛衰”系列

    2

    □记者盛夏文图

    引子

    叶氏庄园,无官宦之家的气派,却透着敦厚坚实、质朴规整的气息。叶家打算谨慎长远,挣了钱也不挥霍浪费,用大部分积蓄建宅院。

    叶家是四合院式民居,这是典型清代北方民居,盛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这种民居,灰瓦硬山,形制特征为组成院落的房屋是分离的,住屋间以走廊相连或不相连,各幢房屋皆有坚实外檐装修,所包围院落面积较大,门窗皆朝向内院,外部包以厚墙。房屋采用抬梁式构架。叶氏庄园一宅三院,基本符合这种特征。

    这种民居形式,夏季接纳凉爽自然风,有宽敞室外活动空间;冬季可获较充沛的日照,并避免寒风侵袭。

    清代北方四合院式民居中,以北京四合院最规则典型。相传叶氏庄园建造时,周边无可参考者。叶家人去了北京,看到北京四合院磨砖对缝,小刀勾灰,一青到顶,上散青瓦,前墙推窗亮,外出走廊,多进院落设过厅与左道,气派方便,便把这些元素都用在自家建筑上了。

    清代北方四合院式民居中,透过建筑格局,也可体现出儒家文化特质。

    叶氏庄园一宅三院,每进院落长宽相等,方方正正,是所谓的“四合头院”。从房屋布局看,每进院房屋都体现主次相配、长幼有序的对称和谐。长者居上房,幼者居厢房,厢房低于上房。厢房中,长子居左次子居右,两房格局一样。

    四合院内既有公共空间,又有独立空间,大家例行晨昏定省、共餐、问候、道贺的老规矩,追求着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传达着长幼有序、尊卑有礼的儒家文化。

    清代北方四合院式民居,多采用砖雕、木雕、石雕等工艺,叶氏庄园无砖不雕、无木不雕、无石不雕,其木雕曾名动一时。

    庄园二号院门楼上曾悬挂“十八学士下瀛洲”木雕,长七尺,宽三尺,厚七寸,是独板黄杨木,雕工出自宫廷匠人、洛阳大家李德秀之手,他雕了三年,雕好后观者如堵,数日不散。“1966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午,从周口发来两车‘红卫兵’,不到五分钟,就把这价值连城的木雕砸毁了。”商水县文管所所长王天星道。

    老叶家盖房子“百年大计”

    从建筑质量看,叶氏庄园房屋数百间,无论大小主次,建筑质量要求都很高,即“百年不修缮,千年不倒塌”,施工要求不求快,但求好,“深深的根脚宽宽的墙,小小的间道(长宽不过丈)粗粗的梁”。

    据传,叶家初建时,张庄乡范楼大财主范百万同时开工建楼院。一年后,范财主家四合楼院竣工,叶家地基才打好。

    地基打得牢,施工更精益求精。叶氏庄园每座建筑脊梁上,均写有“竣工年月日,领作师傅姓名、匠人姓名”,这是主家要求,也是施工者本领过硬,敢做敢当。

    “传说一号院大厅院扇瓦时,领作周师傅一天只扇五垄瓦,主家嫌慢。周师傅道:‘要快我也会,一下午我可扇三十垄瓦,但慢工出细活,不信你看。’说罢他双手拉住勾檐滴水瓦斗,打了个滴溜,瓦斗纹丝不动,大家啧啧称奇。”叶家后人、67岁的叶运廷道。

    老叶家盖房子,注重建材质量,他们在周庄(邓城镇东六里)沙河堤里湾买荒滩地十二亩,建窑四座,用麦草秕火烧砖瓦,火力匀,烧得透,三百年后仍无碱蚀、断裂现象。

   一号院三进院落气质各异

    “叶氏庄园一宅三院,一号院始建于康熙末年,成于嘉庆十二年。二号院建于嘉庆二十年,成于道光九年,称五门照。三号院建于咸丰十年,成于同治七年,称高门台。”《中原文化大观》记载道。

   一号院,由大门楼和大厅院、二厅院、堂楼院构成。

    一号院大门楼,为砖木结构两层楼,大门楼西侧,与之相连的有四间南楼,叫护院楼,高二层,青砖灰瓦,供杂役、院工、护卫、更夫等人居住。

    进大门楼往北走,第一进院是大厅院。这是由叶家七代叶方科动议设计,叶家八代叶敷梓主持,叶家九代叶含文操办所建,祖孙三代耗时二十多年。

    大厅院由主楼、东西两侧厢房及坐南朝北的护院楼围合而成。主楼,是高台式敞二层楼阁式建筑,色调明艳,正面以云杉木本色、宝蓝、赭石为基础色调,雕梁画栋,热闹华丽。

    主楼前墙,是十二扇赭石色落地棂子门,棂门正中悬七尺匾额,上题叶氏堂号“慎徐新”三个大字,体现出主人的治家理念,意为小心谨慎,不图冒进的同时,也追求创新。

    主楼一楼宽敞亮堂,是叶氏家族公共区域,同族共同议事、春节阖族拜年、丧事祭吊、婚礼时新人落轿,都在这儿。

    这里还诞生了第一张“河南省地图”。1922年,冯玉祥任河南省督军时,令河南省陆军测绘专科学校,用新式仪器测绘《河南省地域图》,全校五十名师生,历时半年,取得上万条资料,在叶宅大厅院内架长案,费时一个月,用投影法绘制出第一张《河南省地域图》,这是今天河南省地图的最早版本。绘图时,全校师生的食宿招待,均由叶家包下。

    1930年,商水县推行梁漱溟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整个大厅院,成了商水县邓城镇平民小学,聘叶氏十四代叶长仁、张淑贵夫妇为义务教师,招收贫家子女八十名免费就读。

    自大厅院北行,进入二厅院。它由一主两厢三座楼围合而成,楼皆小巧玲珑,比前后两进院都低很多。主楼为垂花廊檐,梁檩全封闭,一楼左右开两窗,为菱形绕枝图案。院落幽静淡雅。

    自二厅院再向北行,是最高大最有气势的第三进院落堂楼院。堂楼院正面主楼明三暗五,两侧厢楼直接搭建在主楼上,主楼厢楼的二楼,畅通无阻,也就是所谓“转厢楼”。一主两厢三座楼房,青砖到顶,威严凌厉,有肃杀之气。

    堂楼院的西跨院,是叶家的私塾。

    一号院整个建筑群内,不种树,厕所厨房设于别院,既保持干净卫生,还能防火防盗,消除鸟啼蝉鸣等噪音。这种设计理念,也是清代传统北方民居的理念。

   一号院三进院落,大厅院喧闹华丽,堂楼院深沉威严,二厅院恬淡安然。二厅院整体形成马鞍形,寓意“家宅安康”。

    二三号院大半被毁

    二号院三号院,是叶氏大富之后,持续修造的“豪宅”,当年很气派,有些细节,远胜一号院。

    二三号院,现在基本全毁。想厘清叶氏庄园整体形象,有必要回溯一下二号院三号院的修造与当年盛景。

    二号院紧挨一号院,原有大门楼和两进院落。现在,除大门楼和十五间西厢房外,余皆不存。但从外墙看,一二号院两门楼紧挨,加上各自临街建筑,形成巍峨整齐临街建筑群,仍有“虎死不倒威”的气势。

    二号院是叶家九代叶含文为弟弟叶含明所建。两进院落,第一进大过厅院,第二进是内宅院。

    大过厅院高大轩敞,像一号院大厅院一样,后来也成了一处公用建筑。抗战时曾作过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物资仓库、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救济物资转运站。1938年淮阳沦陷后,淮师、淮中被迫解散,流亡师生组建成七区联合师范、七区联合中学。从1938年到1943年,七区联中占用了一号院大厅院和二厅院,七区联师占用了二号院大过厅院。叶家未收取任何费用。

    七区联师、联中设在叶氏庄园时,沦陷区数百青年在此求学,庄园内名师云集,其中有数学家王云五,现在的郑大教授刘祥五,地理学家曾次克,首师大教授王文榜等人。

    至今,二号院所在地还是座小学,延续着抗战时即响起的琅琅书声。

    二号院第二进院,是叶家内宅院。当年颇华丽精致,今已无存。

    值得一提的是二进院东侧跨院,这是叶氏作坊院。

    当年的东跨院,除了粮仓、牛马房外,还有酿酒作坊、酒窖,榨油作坊、炒料房、碾房等,人欢马叫,熙熙攘攘,是当年叶氏庄园内最热闹的地方。

    三号院位于二号院东南侧,与一二号院隔一条小街,坐东朝西,有楼七座、平房三十座,共一百八十余间房屋。这是叶氏庄园最后一座建筑,现在保存下的只有门楼及附属建筑,还有几间南配房。

    三号院主人是叶氏十代叶兆先。他有四品知府衔,但未上任。叶兆先起建此宅,本意要盖过一号院二号院,他建的大门楼,要上七个台阶,远远超过一二号院。但时局不靖,叶兆先也灰了心。一改一二号院“群楼护院”的形制,院内建筑,很多都建成了平房,有点儿“虎头蛇尾”。

    “一二三号院,新中国成立后都被政府征用了。一号院是镇政府,二号院是学校,三号院成了镇卫生院和粮管所。一号院当办公室直到2004年,很幸运地完好保留。二号院做学校,要建操场建教学楼,大拆大改。三号院粮管所要建仓库,扒了大片建筑腾地方,建仓库的砖也是从老房上拆的。卫生院也拆了很多建筑。这导致二三号院几乎全毁,一宅三院毁掉一大半。”王天星道。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2-01-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