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周口

故乡人眼中的袁世凯

2014/12/15 11:27:06 点击数: 【字体:

故乡人眼中的袁世凯
   袁世凯行宫
故乡人眼中的袁世凯
袁世凯故居
 

    在项城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个人比袁世凯更有名。近代以来,项城这个名字被国人广泛知晓,离不开的就是袁世凯——近代之前,名人之间的称呼有时冠以籍贯,而袁世凯因为生于项城,而被时人尊称为袁项城。

    项城市东南17公里,有一个叫袁寨的村子,公元1859年,袁世凯就出生在这里。如今,当年的袁氏旧居已经被当地政府辟为袁世凯故居,向游客开放。现在的袁世凯故居占地270亩,房屋都是典型的明清样式。

    清末,袁家是当地的名门世家,公元1857年,袁家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花巨资买下,开始扩建,三年后竣工。新中国成立前,因为袁氏旧居有1800米长、10米多高的寨墙,因此被称为袁寨。袁世凯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在他的故乡,袁寨村人却似乎不以为然。

    袁世凯可谓项城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人,但也有项城人认为,袁世凯所做的“最对不起故乡人”的一件事就是不通火车。长期以来一直有种说法,当年京汉铁路南北贯穿,袁世凯为了避免铁路破坏老家的风水,力主京汉线绕道漯河,由于远离铁路这个交通便利,项城长期以来经济不甚发达。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见于史料。袁世凯是清末新政的领袖之一,思想颇为解放,修铁路、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都是他极力举荐之事,铁路风水一说信不信或在两可之间。

    袁氏一门地方显赫

    在项城市中心南大街,有一座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三组三进明清风格院落,这就是袁世凯行宫。据项城市博物馆馆长马海珍介绍,袁世凯行宫建筑布局,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鸟瞰成一个“富”字形。

    袁世凯行宫始建于1907年,1916年竣工。袁世凯行宫是袁世凯的同族堂弟、当时著名的实业家袁世钧出资建造的,最早名字是“帅府”,1915年底,袁世凯恢复帝制称“洪宪皇帝”,“帅府”易名为“行宫”。但这座行宫,袁世凯生前从来没有居住过。

    事实上,袁世凯在家乡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从他离家投笔从戎之后,就很少再回到过老家。

    项城市政协副主席袁晓林先生是袁氏后人,他告诉记者,项城袁氏源于汝南郡。明代初年,袁姓一支从汝阳迁到项城。项城袁家在袁耀东之前,没出过几个读书人。袁耀东继承了祖业的30多亩地,也算富裕人家。袁耀东39岁卒后,其妻郭氏曾读过几年书,她望子成龙,振兴家业,就努力操持家业,克服困难供4个儿子读书,期望都能进入仕途。袁家一门的崛起就在郭氏的努力下成为了现实:4个儿子都顺利中举,袁家的命运就此改变。

    这4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是次子袁甲三,他先后历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并官至钦差大臣漕运总督,因战功赫赫,屡受朝廷嘉奖。袁甲三官运亨通,袁氏家族也声威大震,其长子袁保恒在公元1850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官居刑部左侍郎;次子袁保龄在公元1862年中举,官至内阁中书;其侄袁保庆在公元1858年中举,曾任济南知府等职……到了咸丰年间,袁家食一品俸禄的有6人,二品的3人,四品的1人,七品的3人,堪称豪门。

    清末,为了镇压南方太平军、北方捻军,清代各省涌现出了一批团练派官员,如湖南的曾国藩,安徽的李鸿章等,而河南最为著名的团练大臣一系,当属袁家。袁甲三、袁保庆、袁保恒、袁保龄,袁氏家族的四大支柱率军镇压捻军,屡立战功,饱受朝廷嘉奖。不仅皇族亲贵、督抚疆吏对其刮目相待,本地、外省的袁姓也纷纷到袁寨认姓归宗。一时间,袁家门庭若市,显赫于世。

    到了光绪年间,随着袁甲三、袁保庆、袁保恒、袁保龄等人相继辞世,袁家豪门的风光不再,导致袁家门庭冷落,袁府上下由原来的上千口人减少到200余人,虽然袁氏家族项城仍然堪称大户人家,但在国内已威名不再。

    但仅仅过了十多年,袁氏子弟中崛起了一位后生,他在仕途的步步高升,不仅重振袁家,而且使得项城这个名字也传遍国内,时人都尊称为袁项城,他就是近代史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袁世凯。

    从六品武官到清王朝的内阁总理大臣,后又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进而登基为“洪宪皇帝”,袁世凯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传奇,而这个传奇,就是从项城,他的故乡开始的。

    青年时期个性初现

    袁世凯在家中排行第三,他的父亲因为自己兄弟袁保庆征战在外,40岁还没有儿子,因此便把儿子袁世凯过继给袁保庆。

    公元1866年,袁保庆在山东做道员,袁世凯也随之到了山东。袁保庆替袁世凯请了一位老师,教他读书。两年后,袁保庆由山东调到江苏,袁世凯随同前往。公元1870年,袁保庆由扬州调到江宁(即南京),这时袁世凯生父袁保中夫妇和他的长兄世敦、次兄世廉都迁到南京来同住。袁保中和袁保庆两兄弟对袁世凯都很溺爱,虽然袁世凯不太喜欢读书,但善骑悍马。到了1874年5月,袁保庆卒于江南盐巡道任内,他生前好友刘铭传、吴长庆来给他治丧,把袁世凯送回原籍项城。

    青少年时期的袁世凯,更有几分男儿本色。袁世凯读书很多但不求寻章摘句,每逢作文,常常看出其豪气一面。据说有一次他的老师王雁臣曾命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要他撰写一篇八股文。袁世凯作文中有如下几句:“东西两洋,欧亚两洲,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土,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稽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之无赦!”王老师看完这篇文章,为之咋舌不已。

    袁世凯很喜欢作诗,但不谙平仄,不讲对仗,所赋律绝,多不合体裁,唯桀骜不驯的气概,跃然纸上。据说早年袁世凯曾有七绝一首:“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在各类书籍中,青年时期的袁世凯最喜欢读兵书。他归里守制时,经常广览兵书,还和宾客们探讨兵书要略。袁世凯曾对一位朋友说:“过去我好奋匹夫之勇,现在学了万人之敌,才知道好勇斗狠,实在没有什么用处。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袁世凯在家乡待的时间不多,他的爱好是饮酒和驰马,每饮酒必豪饮数斗,骑马则驰骋郊原。

    袁世凯早年受堂叔袁保恒督教最严,也最敬畏袁保恒,所以在他随袁保恒在北京读书那三年,最为乖顺,书也读得很多。袁保恒认为袁思虑太多,防患太深,就告诫他遇大事必须当机立断。这些训示,对袁世凯后来做人做事有很大影响。

    袁保恒病殁于河南开封任内,第二年清廷把袁保恒的捐官转给袁世凯。清朝盛行捐官,袁世凯因不善制艺,乡试落第,得到叔父的余荫,当了一个捐官。他并不把这个捐官放在眼里,不过他自己是个落第书生,叔父已死,没有人督教他了,这时他把所有的诗文和书籍都用一把火烧掉,对自己说:“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郁郁久困在笔砚之间以自误岁月?”

    袁世凯的“四方之志”很快就有了机遇:公元1880年冬天,他嗣父的好友吴长庆督办山东海防,急需人才,有人推荐了袁世凯,吴长庆就调他到山东军营中。袁世凯就此离开家乡,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斗转星移,袁世凯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如今,袁世凯的后人分居于河南、北京、天津、黑龙江、台湾等省市及美国等,都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项城,这座诞生了袁世凯的城市并没有忘记袁世凯这位近代风云人物,袁世凯故居、袁世凯行宫等各项古迹都已经修葺一新,向各地游客展示:这里,曾是一位枭雄的故乡。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09-2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