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周口

公子风流散 人间遗恨长

2013/8/20 8:43:52 点击数: 【字体:

公子风流散 人间遗恨长
张伯驹与潘素 照片均由楼开肇先生提供
公子风流散 人间遗恨长
展子虔 《游春图》(隋) 张伯驹 捐赠
公子风流散 人间遗恨长
陆机 《平复帖》(晋) 张伯驹 捐赠
    【人物简介】

    张伯驹 (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冻云楼主、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著名书画鉴定家、收藏家、京剧研究家、词人。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等。因身出名门,多才多艺,儒雅风流,被时人与袁寒云、溥侗、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1937年正月,北平隆福寺街福全馆传出了余派老生的唱腔。而须生泰斗余叔岩并非台上的孔明,他与杨小楼、程继先、王凤卿三位名伶甘当绿叶,陪一位票友唱《空城计》。这场本为自娱的演出,作为佳话载入了戏曲史册。1956年7月,文化部长沈雁冰颁发一纸褒奖状:张伯驹、潘素先生将所藏晋陆机《平复帖》等珍贵法书共八件捐赠国家,化私为公,足资楷式。现存最古的墨迹 《平复帖》,能进入故宫博物院珍藏,也多亏了那场堂会的主人。这是一位不世出的奇人、怪人,书画、诗词、戏曲三个领域皆造诣不凡。有人说他荒芜正业,有人赞他傲视王侯,他则依然故我,笑骂由人。这份潇洒与通脱,为后人留下了谈资。他,就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

    关于“民国四公子”的说法,版本不一,但袁寒云和张伯驹入选,允为公认。因二人均属中原子弟,且别号中都有云字,又有“中州二云”之称。所谓:“中州更有双词客,粉墨登场号二云。”

    张伯驹从小过继给伯父张镇芳,7岁入私塾,9岁能诗,享有“神童”之誉。成年后,进入袁世凯的陆军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受训,其后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部任职。生性散淡的张伯驹厌倦军旅生活,便不顾双亲和众人反对,褪下戎装。1927年起,张伯驹投身金融界。历任盐业银行总管理处稽核,南京盐业银行经理、常务董事,秦陇实业银行经理等职。虽有这般头衔,张伯驹真正的职业仍就是玩。诚然,他玩出了风雅,玩出了学问,玩出了气节。这样一位玩家,在刘海粟笔下是“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那年海上花正开

    提及张伯驹,不能不提他的神仙眷侣潘素,他们的恋情上映地就在上海。

    “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嵌入“潘妃”二字的楹联出自张伯驹之手,这是他与潘素初见时留下的辞章,那一年潘素刚刚19岁。其父潘智合乃纨绔子弟,家产被其挥霍一空。潘素13岁时,母亲病逝,继母王氏给她一张琴,将其卖入欢场。潘素弹得一手好琵琶,人们称其“潘妃”。

    张伯驹在盐业银行任总稽核,每年到上海分行查账两次。其实查账也是做做样子的,他来上海只是玩玩而已,结果就撞上了“潘妃”。惊鸿只一瞥,爱到死方休。初见潘素的张伯驹,惊其为天人。一位叫臧卓的国民党中将,已和潘素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孰料半路杀出的张伯驹,一下折服了美人心。潘素要悔婚易嫁,这可惹恼了臧卓。于是臧卓把潘素软禁在西藏路汉口路的一品香酒店。张伯驹不惜屡险,在友人帮助下,成功带走潘素夤夜北归。这便是当年轰动上海滩的社会新闻:一品香夜半抢“潘妃”。

    张传綵是张伯驹和潘素的独生女,年过八旬的她坦言,对父母结合的事并不清楚。“从小家里有规矩,孩子不能过问大人的事,他们也从来不讲这些。但是我父母的感情好却是真的,父亲对母亲的呵护是令人羡慕的。”在张传綵记忆中,公子张伯驹会为潘素亲手煮咖啡,全力支持潘素的绘画事业。结缡后,潘素的潜能被张伯驹发掘出来,终成一代女画师。张伯驹填情词颇多,但异于袁寒云,他的情词只为潘素一人而写。潘素也成为陪伴他走完一生的女人,无论繁华抑或蹉跎。潘素生日,张伯驹写下:白眼看人世,梁孟日随肩。二人结合40年后,张伯驹与老妻暂别,依然有款款深情的《鹊桥仙》相赠。“白头共咏,黛眉重画,柳暗花明有路。两情一命永相怜,从未解,秦朝楚暮。”

    浦江遭绑,北平典房

    张伯驹从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他曾写道:“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张镇芳去世后,张伯驹成了一家之主,可以自由支配财产。但当他拿一所大宅院换来一张轻飘飘的字画时,曾对他寄予厚望的母亲免不了唠叨、抱怨。家族之中,更有人斥责他为“败家子”。除了家族的压力,让张伯驹更痛苦的,是有时不得不眼看着国宝流失国外。他后来回忆说:“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

    为了留住一件国宝,张伯驹时常历尽艰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在他的收藏生涯中,最复杂曲折的经历,要属与《平复帖》的缘分。此帖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有“墨皇”之称,曾为宋徽宗收藏,此后多次转手,清朝成为雍正孝圣宪皇后的嫁妆,死前赏赐给儿子成亲王,成亲王曾孙载治去世时,其诸子皆幼,恭亲王被指派为监护人。大约在此时,恭亲王乘机将《平复帖》据为己有,后来就传给了他的孙子溥心畲。上世纪30年代中叶,湖北一次赈灾书画展上,张伯驹第一次看到《平复帖》。因之前溥心畲所藏唐代韩干的名画《照夜白图》被古董商买去,流转到英国。张伯驹担心《平复帖》重蹈覆辙,急忙托朋友和溥心畲商量。溥心畲开价20万大洋,张伯驹根本拿不出。第二年,张伯驹又托溥心畲的挚友张大千致意,表示愿意以6万大洋收藏《平复帖》,但溥心畲仍执意要20万大洋。这年春节前,溥心畲母亲去世,急需大笔的钱。幸运的是,张伯驹此时正在北京,经傅增湘从中斡旋,双方商定了4万大洋的价码。张伯驹对此大为快意,“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而未能,此则终了宿愿,亦吾生之一大事”。

    然而,在动荡的年代,拥有《平复帖》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张伯驹蛰居四年,深居简出,但歹人最终没有放过他,1941年被绑架。绑匪狮子大开口,索要300万(伪币),否则撕票。张伯驹搞收藏跟别人不同,他是只进不出,收藏的都是珍品,一旦到手,决不出卖赚钱。如此一来,家里越来越空,根本拿不出那么多赎金,而绑匪后台竟是上海滩的杀人魔窟——汪伪76号总部。出于种种考虑,银行方面也拒绝帮忙。

    万般无奈的潘素设法与绑匪沟通,得到看望丈夫的机会。张伯驹悄悄告诉潘素,家里那些字画千万不能动,尤其是那幅 《平复帖》,“那是我的命”。就这样,一直僵持了八个月,绑匪看实在要不来那么多,就答应降价,张家以20根金条了事。此后,张伯驹将该帖缝在衣服夹层,须臾不离身,悄悄运送到西安。

    购买《游春图》,也是艺苑美谈。《游春图》是迄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2013年06月25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谢庄拍马拍出的祸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