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当代周口 >> 展示我家乡 >> 浏览周口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大闸:守护周口 守望变迁

2013/5/4 10:35:40 点击数: 【字体:

大闸:守护周口 守望变迁

史华伟 供图
 

    大闸,在沙河、颍河于周口交汇的地方。

    认识大闸,像认识一位美女,不用问她的年龄,只需细细品味,更富有一种知性美。

    认知大闸,像认识一位英雄,不用问他的出处,虽饱经沧桑,但值得一生敬仰。

    你看或不看,大闸,就在那里,它是无数小恋人爱情起航的地方,是无数周口人生命和幸福的避风港;你知或不知,大闸,就在那里,它守护着周口37年的平安与稳定;你爱或不爱,大闸,就在那里,它守望着周口翻天覆地的变迁。周口人,依偎在它的怀抱吧,或者让它走进你的心里,默默相守、相望……

    当我想更深刻地了解周口,认识周口,审视周口历史文化,就不得不把焦点对准大闸,还有承载周口历史演变的沙颍河。

    汛期将至,激流拍岸,河水碧蓝,大闸英姿初露,我决意去访问大闸。

    孟夏的太阳从东北方升起,慢慢爬上河堤,便漂浮在缓缓的流水里。随着大闸下的激流冲向下游,激起的水花把河里的太阳撕得粉碎,波光粼粼,像撒了一河璀璨的珍珠,炫彩夺目;登高远望,沙颍河就像一条“和田”玉带,系在三川腰腹,而大闸就是玉带环,把三川装点得无比尊贵。单看大闸,它又像一艘劈波斩浪的航空母舰,头西尾东逆水而行,展开3层楼高的双翼拦河而居,霸气十足,庄严坚固。

    大闸,守护周口成长历史

    记忆中大闸周围沙颍河两岸低矮的房屋,窄窄的、长长的街道,背着小筏挑着鱼鹰靠打鱼养家糊口来往穿梭的人群已不再。经过刷新的周口已是高楼林立、通衢如织。仔细打听,记者才在大闸北侧张埠口村找到一个坚持几十年的鱼鹰渔家——夏光明。

    时至今日,夏光明仍持续着老周口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他家住沙颍河北岸,在沙颍河打鱼30多年,他亲眼看到周口历史上最大工程之一——拦河建闸的恢弘场面。“刚开始建浅孔闸是为了防洪治水,那时候把整个沙河大闸段抽干了,河里栽的全是钢筋水泥柱子,像森林一样;上世纪70年代又建一次,是为了积水灌溉,建深孔闸时技术先进多了,我们沿线渔民都能在上游河上打鱼。”夏光明没有其他技术,多年靠打鱼为生,能维持三餐温饱,薄有积蓄。但他与大闸的感情胜过一切。“落闸我就有鱼吃、有钱挣,提闸放水我就要跑好远去打鱼。大闸一举一动关系我全家的口粮,所以我最清楚。”当年,与夏光明并肩打鱼的同行好多都转行了,而夏光明选择了与大闸一同坚守。

    像大闸守护周口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样,一直住在大闸里面守护大闸安全的周口市沙颍河工程管理处大闸管理站工作人员对于大闸的历史,更有发言权。现任大闸管理站站长郭蕾已经日夜坚守大闸7年了,在他之前已经有9任站长传递着保护大闸的接力棒。他和 1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把大闸里里外外打扫一遍,保持大闸洁净如新似乎成为大闸管理站的最重要工作。记者走进大闸中间的办公区,与窗外交通桥上的喧嚣车流相比,里面3层楼,30多间房,大闸控制区数百平方米一尘不染。“每一粒沙尘都有可能破坏机器运转,关键时刻影响甚至威胁周口人民的生命安全,日复一日地擦拭、检查,虽然乏味,但我们视为最神圣的使命。”郭蕾说着又习惯性地朝提闸钢丝绳上抹了几刷润滑油。

    郭蕾说,1958年规划时,受经费等原因限制,在“以蓄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建设了14孔浅孔闸,设计泄洪水位50.93米,设计流量是3000立方米/秒,闸门为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结构,门顶高47.50米,每扇门重34吨,靠2×50吨双吊点电动卷扬机才能吊起。1965年,商丘周口分家,1974年周口应对大旱,又在老闸南侧设计建设了深孔闸,两闸设计蓄水位47米,闸上蓄水3429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每年可向原周口地区电厂、地区棉纺织印染厂、周口自来水厂等单位分别供水1700万立方米、950万立方米和720万立方米。可以说,是大闸为周口各大企业富甲一时、为周口人民安全饮水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了大闸,周口不淹了,两岸居民不再忍受像蚂蚁般逢汛举家外迁的苦日子了;有了大闸,周口不渴了,大闸有节制控水,满足了周口城区20多年的饮水、周边厂矿企业用水和农田灌溉。守护大闸,是我们的使命。”正是因为大闸的神圣功能,令大闸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有着誓与大闸共存亡的气势。

    大闸的建设凝聚了从中央到地方无数人的心血。记者翻阅河南省水利志看到:“1957年12月10日至16日,中共河南省委在郑州召开沙颍河治理座谈会,商丘、许昌地委参加了会议(当时周口属商丘专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到会听取汇报并讲了话。会议制定了 ‘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办为主’的‘三主’方针。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说,从在2~3年内消灭普通水旱灾害,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的主观愿望出发,充分发动群众,什么事都能办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就这样,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代,周口人民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凝聚智慧和力量,肩扛手抬把大闸建成了。

    1975年8月,水位50.17米,流量3450立方米/秒(超过设计值30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顺利过闸,未对周口造成灾害,如果没有大闸节制控水,会有无数间房屋和家庭被洪水冲走;1978年9月,洪峰流量2000立方米/秒、2000年8月洪峰流量2920立方米/秒、2004年8月2380 立方米/秒、2010年9月2680立方米/秒……37年数十次洪峰,而且每次汛期都坚持两个月左右,而周口大闸岿然不动。

    有大闸陪伴周口,37年来,再也没有出自周口的水灾情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周口人便乘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解决温饱到自给自足、从中原粮仓到国家粮仓、从产粮大市到工业强市、从跨越发展到科学发展,直至沙颍河复航通江达海,周口由水害到水利的转身,大闸则是名副其实的砥柱中流。

    在大闸文化宣传展板上,历任地委书记、市委书记来了,对大闸寄于殷切希望,表示不惜代价维护和保护大闸正常运转和设备安全;水利部、水利厅主要负责同志来了,又对大闸提出新的设想,他们想把周口大闸建成能发电的大闸。

    大闸,守望周口幸福明天

    行文至此,记者对大闸多了几分崇敬与神往,开始慢慢品味大闸秀外慧中之美。

    上游,三五成群的游泳爱好者在上万平方米的水面上嬉戏玩耍,他们或打着水仗,或玩着水中排球,或奋力游向对岸,比赛看谁游得最快。不少放假的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戴着游泳圈也在河边慢慢试水,享受着水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大闸就像一位母亲,静静地观望着,张开双臂阻拦着激流,聆听着孩子们的笑声。

    两岸,夹道梧桐、水杉、雪松等浓荫蔽日,如崇山峻岭护送一河清流东去,远看苍松翠柏枝繁叶茂,近看百花烂漫香气宜人,河中央撒网捕鱼者与夕阳相映,岸边垂钓的市民排成两行,大闸身姿倒映在水面,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大闸正中有道铁门,推门进入,是大闸管理区。呵,这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身处此间,人会瞬间忘却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只听见哗哗水流声和清脆的鸟鸣。“航空母舰”鱼头(像鱼头一样的分水岭)处,由于很少去人,松柏郁郁葱葱;鱼尾(与鱼头相对应的分水岭尾部)处的10多亩土地里,绿化麦冬没过了小腿,阡陌小道被绿化草坪挤占着更加狭窄,走在小道上,似是在草丛中漫步;在草坪中间,管理员种的柿树、樱桃树、桃树、李子树竞相挂果、诱人口水;几棵与大闸同龄的参天雪松像巨人的手臂,站在大闸旁边向世人招手;最喜人的还有一池莲花,朵朵红莲与大闸镶嵌的粉红色边缘相映成趣。

    离开莲池幽径,记者来到楼上大闸控制中心。5台电脑显示着10多个摄像头实时传回的多角度监控画面,有上游洗衣游泳的人群,可以看清两岸垂钓的鱼竿,还有下游水闸泄洪水流奔腾而下的壮观场面。“最初34吨重的闸门在2007年4月份整修时,已全部换成了8.5吨重的新钢闸门,新闸门质量轻、起落快,可以完全用电脑控制。以往提一扇混凝土闸门需要几十分钟时间,而且操作员不能离开电机,时刻等着关闭;新闸启用后,在危急情况下鼠标一点仅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启闭。”郭蕾说,操控中心的电脑一年只在汛期用一两次,但他们每个人每周都在模拟练习提闸、放闸、监控操作规程,做到军事化管理,有备无患。

    随后,记者来到了周口大闸的心脏区域——启闭闸门电机总控制台,24台大功率电气化启闭设备身着红装一字排开,静静地躺在每扇闸门上方,在启闭机上悬挂的钢丝绳大有力擎千钧之势。凭窗眺望,西侧大闸上游拦截水域如一片人工湖,湖水碧连天,这里如今的长期蓄水量达到3460万立方米,每年可供周口城市用水、企业用水4000万立方米;东侧大闸下游在提闸后扬起冲天水浪、落下激起波涛汹涌,沙颍河水域孕育着两岸千万民众。

    大闸,就这样,无语地诉说着历史,守护着周口平安,守望着周口幸福的明天。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周口晚报(2012-7-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