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名人名家 >> 身边名人 >> 浏览周口

张明山的平凡与不平凡

2014/7/15 15:32:26 点击数: 【字体:

    今年不满50岁的张明山经历丰富:当过兵,做过基层领导,干过检察官、法官,现在是河南省周口市中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得知记者要采访张明山,新闻同行说,像这样的人早就该写了,不写,是记者的失职;当地老百姓说,他是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和张明山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说,像这样的领导干部实在难得。
  
    张明山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个答案逐渐浮出水面……
  
    在乡村他与百姓心贴心
  
    100米的距离,在田径场上,运动员只需要九秒多便可跑完全程,而张明山要走完河南省郸城县巴集乡中心大街不到百米的距离,却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这还是在其他同志再三努力之下。
  
    时间回溯到1993年1月7日。这天天刚亮,几千名从附近村庄赶来的群众挤满了巴集乡政府大院,乡亲们从不同途径得知巴集乡党委书记张明山调任郸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他们主动要为张明山送行。人越聚越多,九时左右,巴集乡中心大街已水泄不通。张明山出现了,拥挤的人群像麦浪一样往前倾,唢呐在寒风中尽情呜咽。接张明山的车来了,人们跟在张明山的身后送了一程又一程,百姓在哭,书记也在哭,直到上午十一点多,张明山也没有走完不到百米的巴集乡中心大街。最后,只得用高音喇叭阻止送行的人群,又组织了十多个群众信赖的老干部出面才说服了群众。
  
    平日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镜头在这里真实再现。
  
    1982年,张明山从南海舰队转业被分配在郸城县司法局从事人秘股长工作。1986年2月的一天,张明山参加了一次县里组织的扶贫动员大会。这次动员大会感动了张明山,他决定到郸城县最穷的地方扶贫。
  
    扶贫最难的事就是缺资金,贫困户眼巴巴地望着张明山。张明山决定给群众借钱渡过难关。他骑车回家,和妻子商量后,把家里最值钱的彩电卖了,为妹妹置嫁妆的700元钱也拿来了,又从同学、朋友那里借了一些,加上自己的部分工资,统统交到了贫困户的手中。
 
    一个贫困户用张明山给的钱,操起了磨豆腐的旧业。但豆腐出锅后,他却因年老体弱不能赶集销售。张明山见状,二话没说,拉起豆腐车就上了街。不到半年,这一家不仅还清了债,还存款一千余元。一个贫困户没有任何特长,张明山就让他收破烂,他嫌丢人,张明山自己拉着车让他跟着,连串十几个村,大声吆喝,这个贫困户看不下去了,夺过车说,国家干部不怕丢人我怕啥,后来他靠收破烂每天能赚二十多元。
  
    像这样的例子,在张明山身上不胜枚举,由于在基层工作出色,张明山先后被提拔为李楼乡党委副书记、巴集乡党委书记。在任上,张明山带领群众致富一方,人瘦了,落了病,换来了所在乡各项工作跨入全县先进行列。
  
    看着他当时的照片,年轻、俊朗、消瘦,记者对张明山说:“有点不像。”张明山说:“我都不相信那是我自己。”“其实,我为群众所做的事根本算不了什么,我为群众奉献的只不过是身上的几斤肉罢了。”“老百姓最纯朴,你为他办点实事,他会从心眼里感激你。”
  
    在检察院他获全国“十杰”检察官称号
  
    从事检察官工作,张明山取得了足以令同行羡慕的骄人业绩———1998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
  
    干检察,张明山敢于碰硬是出了名的,他先后在郸城县人民检察院、淮阳县人民检察院担任过检察长,后又调任周口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张明山上任检察院长后,从队伍抓起,从自身做起,明确提出办理一起案件,救活一个企业;办理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办理一起案件,稳定一方群众的办案指导思想。在张明山任县院检察长的8年中,办理的大要案数量、质量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所在院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检察院”。
  
    淮阳古称陈州,“陈州放粮”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老百姓称张明山是新时代包公,而他荣膺全国“十杰”检察官称号时,正是在淮阳县人民检察院担任检察长期间。
  
    2000年5月,张明山被任命为周口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在之后的4年时间里,他先后分管反贪、渎侦、公诉、控申等11项业务工作,所分管的工作年年被评为全省检察系统先进。2003年10月中旬,河南省周口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全市部分处级干部的任职情况作一视察审议。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来到周口市检察院,对张明山进行了民主测评。在整个过程中,人大代表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像张明山这样的干部太难得了,他的成绩全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眼睛里所看到的,耳朵里所听到的,都让参加这次视察审议的人大代表深深地感受到:张明山是个难得的好干部。一位人大代表由衷地说:“我们原来是来视察审议的,最后变成了学习先进事迹。”
  
    在法院他将后进变先进
  
    2004年3月,张明山调任周口市中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放着轻车熟路的检察工作不干要到法院工作,什么原因?”记者纳闷。
  
    “同行也有些猜测。”但张明山没有二话就服从了安排。
  
    而当时的周口市中级法院是怎样一种状况啊!
  
    从领导到百姓对周口市中级法院的印象都是一致的———刑事审判出现问题,案件质量不断下滑,发回重审、改判率居高不下,超审限、超期羁押时有发生……尤其严重的是,还发生过罪犯当庭脱逃事件、刑二庭庭长因犯罪被判刑、财务管理混乱、主管会计被抓判刑……
  
    老一点的法官说:“当时刑事审判处于低谷,在全省排倒数几名。”
  
    正是考虑到张明山总是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来,市里才下决心把他调过来。周口市委书记董光峰针对张明山履新这样讲,“谁来当常务,非常重要,我们选择来选择去,下决心把明山同志从检察院调过来,他是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一般情况下不应该动他,为什么把他调过来,目的就是为中院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班子。”
  
    这位主管刑事审判等七项工作的常务副院长从搞卫生抓起。那时法院的厕所管道不通,屎尿遍地,当事人只能靠垫几块砖头方便,而干警们都跑到另一个办公地点方便。张明山心里堵气———这样的法院像什么样子,老百姓怎么看!他找来通下水道的人疏通了下水,又组织人将法院彻底打扫了个遍。
  
    2005年,法院在商水县开庭审理周某等39名被告人暴动越狱、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盗窃等涉及10个罪名的特大案件。案件被告人之多、涉及罪名之多、被告人作案次数之多、社会关注之广泛在周口中院建院以来堪称之最,这又是一个“硬骨头”!张明山的那股拼命劲又上来了。当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他负责案件审理的组织、协调、指挥等工作,连续半个多月每天工作都在15小时以上,忙得不可开交,生病了连输液的时间都没有,抓起一把药片塞进嘴,一口水送下。他这时真的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机器,而药片是润滑油,吞进去,机器又开始运转。在张明山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下,整个庭审严谨、高效,没有出现差错,还比法定期限提前了39天。
  
    “张院长在工作上始终像个拼命三郎。”干警们感慨地说。
  
    周口市中院变了。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周口中院刑事审判面貌焕然一新,发回重审、改判率同比下降60%,没有发生新的超审限和超期羁押现象,案件质量明显提高,跨入全省先进行列。省高院主管领导对他们的做法给予了表扬和肯定。
  
    过去由于财务混乱,资金使用不合理,还有外债,法院新建大楼迟迟不能竣工交付使用,干警们的差旅费不能报销,经济困难。一位老干警的儿媳妇生了对双胞胎,按说这本来是件喜事,却愁坏了这一家人。儿子是临时工,儿媳没工作,老干警无奈之下上医院卖血换来钱喂养两个孙子。得知这件事后,张明山心如刀割,他一方面对外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对内建章立制,杜绝不合理开支,使得经济有所好转,清欠了部分外债,再无新债发生,法院新办公大楼也恢复建设并于2004年底竣工投入使用。今年春节,张明山和同事一起代表院里慰问了那位老干警,他还自己出钱给他买了些物品,老干警是个老实人,无以为报,春节前,他一口气给张明山发了5条短信,表达他们祖孙三代对张明山的感激之情。
  
    记者是在周六来到周口中院的,大楼里,好多办公室开着门,好多干警在加班。气派的审判庭、高涨的工作热情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什么总是张明山?”记者心里琢磨。
  
    “把公家事当成自己的事做,没有做不好的。”张明山说。
  
    “以后会更好。”张明山对记者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法制日报(2006-06-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