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信阳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信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淮滨泥叫吹(4)

2013/12/2 10:17:40 点击数: 【字体:

    肖营飞出个泥凤凰

  距离红陶鸟出土地点不远的肖营村,如今是淮滨泥叫吹的主要产地。肖营村现有600多口人,以郑姓为主。在这里,记者一行走访了郑镇江和郑保民两位老人。据肖营村村支书介绍,这两位老人别看已经上了年纪,如今可是肖营村的“领军人物”呢。“他们都是省里评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村支书骄傲地说。

  在两位老人的带领下,肖营村如今有几十户人家都在从事泥叫吹的生产制作。据记者了解,两位老人的手艺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泥叫吹的,谁也说不清楚了。不过两位老人家里的男女老少,如今都会做泥叫吹。就连他们的小孙子,如今也会时常坐在爷爷身边,出神地看着一团团的泥巴在老人的手中化作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小动物。“收入还是不错的,每年都能弄个几万块钱。”郑镇江老人谈到收入时还有点羞涩。“你能只弄几万块?”村支书插嘴道,“你们两家哪一家一年不弄个十来万啊。”“反正比种庄稼要好得多。”郑镇江又笑了。

  “我们做的传统泥叫吹,都离不开红陶鸟的基本造型。”郑镇江老人说。“你们也知道红陶鸟?”记者有点惊讶。“那咋不知道啊。红陶鸟就是在这附近的沙冢遗址挖出来的。当时我也去帮考古队挖土了,是大队组织的,能顶好几个工分呢。挖了几天,刨了个可大的坑。刚挖得差不多了,考古队就不让继续挖了,说大家辛苦了,休息一天,晚上组织放电影。结果所有人都跑过去看电影了。第二天就听说坑里出土了一对儿红陶鸟。这时候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考古队的‘障眼法’呀。”郑镇江老人回忆起当年考古挖掘沙冢遗址时说。

  在郑镇江家中,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泥叫吹,不仅有传统造型,还有很多戏曲人物。“这是小苍娃吧。”记者在满眼的作品中发现了《卷席筒》中的人物。当然,小苍娃身边的两个“好比那牛头马面”的解差也是不可少的。在郑保民老人家中,我们看到了形似汉代镇墓兽的泥叫吹作品。虽然还没有上色,但其古朴的造型、威武的气势依然让我们赞叹不已。

  “你们来拍一下这个。”倪老师招呼我们。两件精巧的模具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很少见的泥叫吹的石模子,在我省是首次发现的。”倪老师介绍说。

  “现在肖营村生产的泥叫吹,除了一部分在庙会上销售之外,县政府还专门订购了一部分,作为淮滨县的特色礼品。其中十二生肖系列、百鸟朝凤系列还在省里、全国的比赛中拿了金奖,现在已经成为具有我们淮滨特色的文化名片了。几年来,经过专家的考证、政府的推介、媒体的宣传,淮滨泥叫吹的品牌价值凸显,影响力明显上升,产业化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如今,淮滨泥叫吹已经形成了十大艺术作品系列,销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郭文斌介绍说,“接下来,我们还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并辐射到周边的乡镇去,让泥巴真正成为能让广大农民致富的黄金。”

  每年的正月十五,肖营附近都会有大型的庙会活动。记者向老艺人求证得知,今年的庙会就在离此处不远的地方举行。知道我们要去庙会转转,老艺人们几乎众口一词,“我们会上见啊。”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魅力中国 2013年04月0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