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新乡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新乡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比干庙与林氏的渊源

2013/4/16 9:21:21 点击数: 【字体:

   
   
    巍巍太行东麓,滔滔卫河之滨,荡荡牧野大地上,有一座耿耿正气的忠臣古庙——比干庙。它就是世界林姓宗祖、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忧国恤民、以死谏君的伟大爱国者比干的茔葬地。它位于新乡市东北20公里处,卫辉市境内的顿坊店乡。比干因规谏获罪,被剖心致死后,其子改为林姓,故比干庙又是中国林姓家庙。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干与林氏的起源:

  比干,殷朝沫邑(今河南省淇县)人,生于公元前1092年农历四月初四,公元前1029年,被纣王剖心致死,是历史上以死谏君的忠臣之典范,孔子赞誉比干为“三仁第一”,故称“天下第一仁”。《莆林族谱》关于比干的记载,与《史记》殷本记中的记述基本一致。林氏祖先在黄帝时姓高辛、尧时姓司徒、舜时姓契、禹时从姓昭明至姓天乙共有14代。从夏至商纣王时期历四十六代而生比干。比干官居少师,又是纣王的叔父。他亲眼目睹纣王“暴虐无道、杀害生民”加之“微子去、箕子囚、累谏不听,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谏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也。乃奋而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善行仁义所以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遂杀比干。刮其心、焚其面。下令曰:宗少师说妖言惑众故诛之。又剖比干次妃胎而观之。”就这样,忠臣比干死于非命。

  在纣王执政初期,比干尽心尽力辅佐纣王。纣王东征西讨,扩大疆域;比干辛苦监国,治理朝政。纣王回国后,比干还政于纣王。后来,纣王把国都迁到朝歌,开始大兴土木,享乐无度,自以为天下太平而自得意满。

  殷商末期,纣王荒淫暴虐,生灵涂炭,民怨沸腾,国势危殆。其妖妃妲己更是助纣为虐,随意把无辜百姓砍头、剁足、剖腹,还设置炮烙酷刑,以求刺激,满足耳目之欲。比干在朝内任少师,屡次规劝纣王恤民廉政,励精图治。他却充耳不闻,反在宫中营造鹿台苑林,设立酒池肉林,骄奢淫逸,醉生梦死。比干忧心如焚,不避汤火之诛,冒着丧生灭族大祸,一连三日泣血陈词,犯颜强谏:“吾王所作所为上不顺天,下不顺地,中不顺人,天地人心丧尽,倾国之祸迫在眉睫。”纣王饰非拒谏,勃然大怒:“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命左右推出比干,剖胸摘心。《史记·殷本记》中记载,比干是被剖心而死的。《西河九龙族谱》也载纣王杀死比干后,剖开肚子,取出心来观赏,并向全国下令说:“少师比干妖言惑众,赐死摘其心。”

  比干死后,骤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掩埋了比干的尸体,形成了著名的“天葬墓”。墓冢直径20米,高20余米,为一座高大的土丘,是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地呈圆形,像心形,寓丹心呈现宇宙之意。

  在比干的身上,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心报国、冒死劝谏、坚贞刚烈、不计个人名利的积极精神,与淡泊名利、避祸归隐、啸傲山林的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代李贤在《忠烈比干公庙记》中说:“比干之死为君也,为君而君杀之,则死当于理亦,宜乎重于泰山也。”明代斐骞的《重修殷太师祠堂墓碑记》中,有一句话最能打动人心,即:“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甚于比干。”

  比干庙是比干死后,周武王封墓,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因墓立庙。此后,历代皇帝或下诏封谥,或亲临祭祀,或题诗,或扩建,尊崇忠烈,毕恭毕敬,使得比干庙的规模越来越大,文化积累越来越多,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比干庙占地113000平方米,四周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环境幽深,是天下林氏后裔谒祖圣地。该庙因早于孔庙500年,更在关公庙、岳飞庙之前,且是第一个供奉圣贤的“葬人含坟之庙”,故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庙”。

  比干庙属于庙墓合一的建筑群,现存的基本格局为明代弘治年间重建后的样子。庙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碑坊、神道、比干公塑像、影壁、山门、二门、木坊、碑廊、拜殿、大殿、配殿、石坊和墓碑等基本保存完整,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登上比干庙山门石阶,仰观山门对面,巍然耸立着一座高6米、宽10米的照壁,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建筑物。其图案既不是雕龙画凤,也不是日月云水,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烧制的牡丹花卉图案,花根长在一个花瓶里,寓意林氏家族子嗣昌盛,支派同源。

  壁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拼砌的一丛丛“没心菜”。

  “没心菜”是比干庙最有名的传说。据说比干惨遭纣王剖心以后,忠魂触动天庭,玉皇大帝差遣姜子牙前来搭救,让比干缄口不语,骑马南行,到达心地(即新乡),就可长出新的心脏。他掩袍不语,面似土色,策马南行,不料行至牧野遇上妲己变成的老妇拦路叫卖没心菜。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答曰:“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该死。”比干听后,口吐鲜血,坠马身亡。

  忠魂化作千年碧,赤窍似留一片云。至今,比干墓冢上和庙周围的田野里仍然生长着一丛丛没心菜。没心菜,三片叶,没有心,人们认为是比干的七窍丹心化成。历史的飞逝,抹去了人们对古代史实的记忆,渐渐演变成这神秘莫测的传说,以此来寄托对比干的崇敬与哀思。

  照壁北为山门,山门古朴典雅,额上书“殷太师庙”四字。步入山门,甬道两侧有两株千古柏,一曰:忠柏;一曰:孝柏。孝柏长青,象征着比干忠贞而死,后裔忠孝昌盛。二门门楣上题有:“谏臣极则”四字,左右有石联:“主德谏难回,当此亲离众叛,欲尽如微子去,箕子奴,无以激亿万人忠贞之气;臣心剖不死,即此血溅魂飞,且将以周日兴,殷日衰,上诉主君六七陟降之灵。”引人注目。步入二门,甬道两旁碑廊里碑石林立,现在珍存的86方碑碣,大都出于历代明君贤相、地方官吏和文人墨客的手笔。历代帝王及文人骚客纷纷慕名到比干庙拜谒并立碑纪念,已成了一座弥足珍贵的文化宝库。穿行其间,令人顿发思古之幽情。据史料和林姓家谱所记,比干庙、墓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和保护,主要有武王封墓、魏孝文帝建庙、唐太宗下诏封谥、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他们把比干称为“三代孤忠”、“亘古忠臣”、“浩然正气忠良臣”,每当春秋两季,用“太牢”、“少牢”之礼祭祀,希望臣民像比干一样精忠报国。其中,魏孝文帝《吊殷比干文》格调古峭,风骨独特,是南北朝著名十大书法家之一崔浩所书,为魏碑体珍品,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书法价值极高,被公认为艺术史上的杰作;唐太宗《祭殷太师比干文》高达丈二,魄力雄健,气宇轩昂;乾隆帝《御制诗文碑》清新隽雅;明代曾用升草书《题壁诗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文化产业网 2010-09-07
0
下一条:财神之乡话财神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