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新乡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新乡

二夹弦的唱腔结构

2013/4/16 14:36:25 点击数: 【字体:


    二夹弦的唱腔结构属板腔体。按其腔调可分为大板、北词、娃娃三类.另外还有少量的杂曲小调。

    大板类:大板类的诸板式在二夹弦唱腔中最为常用。包括[大板]、[二板]、[三板]、[迷于]等基本板式以及[垛子大板]、[山坡羊大板]、[二板垛子]、[砍头橛]、[捻子]、(赞子]等变体或附属性的板式。

    [大板],亦称[慢板]、(头板]。一板三眼(记谱为4/4)。其起板过门俗称“大板板头”,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八板”和“四扳”(每一板为一小节)两种。[大板)唱腔的基本结构是一句两个腔节。一对上、下句有四个腔节(每个腔节后均有随腔过门),艺人习称“四句腔”。上句句尾(二句腔)落音,男腔为2。女腔为1;下句句尾(四句腔)男女腔均落1音。

    如:
 
    上例是[大板]唱腔中最普通的一对上、下句句艺人习称“二番四旬腔”,它可以多次反复,构成大段唱腔。唱段开始的头一个上、下句则称“头番四句腔”,其结构除用作起腔的“头番头句腔”(速度极慢、旋律较繁复)外,其余均与“二番”相同。[大板]的收腔主要有两种形式,均是将第四句腔加以变化而成.其中原板眼形式不变仅将唱腔旋律加以扩充的,称“退口”;转为散板收腔的叫“锁板”。[大板]的“头番四句腔”一般速度缓慢而长于抒情,从“二番四句腔”起逐渐加快,叙事功能亦随之增强。
    
    [大板]的唱腔,有生、旦、净、丑之分。旦腔委婉,俏丽,花腔亦多;须生、净角唱腔较平直,不用花腔。[大板]可独立构成唱段,亦可转入其他板式,其中以转入(二板]者居多,转入[单北词],[双北词]者次之。

    [大板]还有一些变格形式,属有结构变化的有:  [山坡羊大板],其上句的唱词为“三、四(字)”结构的七字句唱腔旋律(尤其是前一腔节.即“头句腔”或“三句腔”的旋律)亦随之有所变化,其余与一般[大板]相同I(垛子大板],其特征是在[大板]的结构中叠加了若干短小垛句。属于腔调方面变化的有:“寒韵”,唱腔的基本结构不变,仅在将腔节或句尾落于颤动而不稳定的7音或低音区的5与1音,使唱腔带有悲凄的情调;“阴阳句”,唱腔的基本结构不变.’仅将“头句腔”与“三句腔”的旋律向上方四度移宫,是为“阴句”,尔后通过它们的随腔过门过渡,每句中的后一腔节即“二句腔”与“四句腔”仍转回本调,是为“阳句”。它常用于“二番四句腔”及其反复段,为须生和净角专用。

    [二板],一板一眼(记谱为2/4)。可快可慢,慢速者较长于抒情,中速与快速的则适于叙事。[二板]常用的起板过门为“八板”(8小节)和-“四板”两种。[二板]唱腔的基本结构为[大板]的紧缩,一对上、下句共有四个腔节和四个随腔过门.井可多次反复,构成大段唱腔。上句句尾(二句腔)多落“2’’音(旦角行腔拖音常在弱拍处滑向“1”。

    如:

    [二板]的收腔除用“锁板”和“退口”外.还有用不拖腔的“硬切”收腔(亦称“死板”),

    均是由下句第四句腔加以变化而成。[二板]可独立成段,亦可转入其它板式。[二板]的变格形式.有在其基本结构基础上插进若干短小垛句的[二板垛子](又称[一串铃]或
[二板连腔])。另外,[二板]也有“寒韵”和“阴阳句”等腔调方面的变化形式,其特点与[大板]相同。

    [三板].亦称[散板],无板无眼(记谱为  )。唱词的句式整齐,讲究押韵。其起板、上、下句唱腔和收腔过门均用锣鼓点和弦乐过门收转。[三板)可独立成段,亦可转向其它板式。转[二板]时,有一种特定的有板眼的过渡形式.叫“倒板”(亦称“珍珠倒卷帘”)。

    [迷子],又称[哭迷子]。无板无眼。唱词近于散文体,押韵不严格,常于唱中加韵白。
 
    大板类唱腔还有几种附属性板式:[砍头橛],一板三眼。唱词为五字句。速度平稳。句幅不长,一对上、下句一般为4小节。通常唱完一对上、下句后有一个4小节的模仿性随腔过门。它不能自行结束,常转入[二板]后收腔。

    [捻子],一板一眼,字密腔简,为旦角和小生所常用,丑角少用。上、下句多起于眼,落于板.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1音。

    [赞子].—板—眼。速度常由慢而快。上、下句多闪板起,顶板落,句中无过门,字密腔简,它自身不能结束,常在进入快速后转入[三板]而结束。此外,还有—种无
板无眼、起导引作用的[载板],它仅有—句上句式的唱腔。—般导入[二板]或[三板],亦可通过[二板]“退口”过渡导入[大板]。
 
    北词类:为旦角和小生所专用。包括[双北词],[单北词]、[连北词]、[散北词]四种。
 
    [双北词],又称[大板北词]或[慢板北词]。一板三眼。其基本结构与[大板]相似,并使用[大板]的起腔过门。只是随腔过门出现在上、下句唱腔之后,句子中间(如一句腔、三句腔之后)仅有一小节的过门。[双北词]可以用普通的上句起腔。此外,还有一种加花腔的起腔形式,艺人习称“花腔北词头”。为求得变化,还常在唱段的二句腔处沿用俗称为“挂哼”的花腔。[双北词]多用极慢的速度起腔,渐至中速和快速。收腔时,常通过转板的形式来完成,很少自行收腔。
 
    [单北词],又称[二板北词]。旋律较[双北词]简洁,使用[二板]的起腔过门。东路为一板三眼,西路则为一板一眼。[单北词]的唱腔结构由上、下两个乐句及过门反复构成,多板起板落。[单北词]原不能单独收腔.自20世纪6 o年代后,才逐渐形成了由下句唱腔变化而来的收腔唱法。

    [连北词],是将[单北词]的唱腔句子连垛起来,并省略其句间过门。速度很快,字密腔简。它不能单独收腔,只能上承[单北词]下转[三板]。

    [散北词],又称[新三板]。无板无眼。I 9 6 3年后在[单北词]的基础上瓶发展的板式,仍以上、下句为基本结构。调高、落音均与以上各种[北词]相仿。它可紧拉慢唱,亦可慢拉慢唱。
 
    娃娃类:一般为八句唱词,分作三部分.艺人习称“三壳”,其中“首壳”、“中壳”各三句,“尾壳’两句。它包括[大板娃娃]、[二板娃娃]、[武娃娃]、[三板娃娃]四种板式。前三种的唱腔为一板一眼,后一种为散板。它们的“首壳”和“中壳”每句唱腔的落音,除[三板娃娃]的每“壳”第一句落6音外.其余均落5音。

    [大板娃娃]“首壳”第三句有时亦有落#4音者,称为“含韵”)“尾帮上句落2或6,其余均落5音。
 
    [大娃娃],又叫[慢板娃娃],是旦角和小生的专用板式。速度缓慢、曲调婉转。它的传统起板过门较长,并前有锣鼓点导入。第一、四、七句即每“壳”的第一句唱腔均分为两个腔节,并且都加有由虚词衬字所构成的花腔。“首壳”和“中壳”的后两句唱腔均一气呵成,不分腔节,在“首壳”和“中壳”以及‘‘中壳”和“尾壳”之间均有稍长的过门。最后一句转散板收腔。

    [二板娃娃],为各行当所用。它的唱腔结构和[大板娃娃]基本相同.只是速度较快,旋律也较简洁。它的起板过门与“两壳”间的过门也均较[大板娃娃]短。各行当对花腔的用法有所不同:其中小生、旦角对各“壳”中的花腔既可全用,又可将“中壳”或“尾壳”中的花腔省略,须生和净角完全不用花腔。在[二板娃娃]的“中壳”里插入若干垛句的称为[垛子娃娃],为[二板娃娃]的一种变体。
 
    [武娃娃],一般为快速。除旦角外。它各行当均用。其基本结构与[二板娃娃]中省略花腔的形式大致相同,只因速度快,唱腔旋律亦常被紧缩简化,它的起板过门与每“壳”间的过门,又比[二板娃娃]短。并在唱腔的第三句和第六句中加入锣鼓。
 
    [三板娃娃],无板无眼,其唱腔的旋律与[三板]相仿,但结构程式仍为八句三“壳”。其起板和唱腔过门,均用锣鼓点起转。
 
    50年代以来,也有在唱完[娃娃]的前后两“壳”后,将“尾壳”两句转唱[二板]或[单北词]等板式的。

    二夹弦各类唱腔里的一些基本扳式中,需要加入话白或表演动作时,则在某个上句或下句形成压板。压板时通常接奏以该句唱腔尾音为旋律中心音并可作无定次反复的行弦音乐-各种板式行弦的板眼形式,依所“压’’的板式而有所不同。在唱腔的上句压板,行弦音乐仅将该句尾音作无定次同音反复者,又称“拘腔”。

    二夹弦唱腔中,还保留有少量的杂曲小调,如:[四河调]、[锯缸调]、[撑船调]、[打棒槌]、[肚里疼]等,一般不常用。

    二夹弦唱腔的北词类及大板类中的[大板]、[二板]、[砍头橛]、[捻子]等调高多为1= 娃娃类及大板类中的[三板]、[迷子]、[赞子]等谪高多为1= E。这两种不同调高的唱腔相互转换时,为四,五度的移调关系。二夹弦的演唱普遍运用真声吐字,假声行腔的唱法,特别是男演员,唱腔旋律凡在  上的多用假声,。6。以下的多用真声,变换非常频繁。艺人称这种唱法为“老少配”、“大口小腔”,不过,在部分男演员中,也有全用假声演唱者。黑头则用炸音演唱。【原标题:二夹弦的唱腔结构】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隔三差五戏曲网 2010-10-1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豫剧五大流派唱腔特点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