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范仲淹墓:公主儿媳讨来的皇家坟地

2014/5/22 11:25:05 点击数: 【字体:

范仲淹墓:公主儿媳讨来的皇家坟地


    简介 范仲淹墓位于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约半公里处,北依万安山,南面曲河水,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重水复,气聚风藏,墓地内古柏林立,墓地分前后两域,总面积约35亩。

    范仲淹墓前域有一间青砖青瓦铺成的山门,还有石坊、石翁仲、石羊、石马等数件。范氏祠堂也在前域,一旁的飨堂内悬蓝底红字匾“以道自任”,为清代光绪帝所题。祠堂前有几通高大石碑,护有青砖碑楼,其中两侧范文正公神道碑的碑额为宋仁宗亲书的“褒贤之碑”四字,碑文为隶书,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范氏好友王洙书丹。祠堂后有范仲淹墓、仲淹母秦国太夫人墓及仲淹长子纯佑墓。

    墓后域前部为仲淹次子纯仁墓,其后有三子纯礼、四子纯粹墓及孙辈墓。一般墓葬排列顺序,多为父后子前孙更前。范墓则为仲淹墓最前,长子紧随,次子、孙辈远远在后,故俗称为“扯儿背孙”,较为独特。范仲淹墓于2006年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有大志成名相

    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少有大志,家庭贫困但学习勤奋,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曾任枢密副使、参政知事,乃是一代名相。

    范仲淹出生于徐州。其父范墉官小俸微,为官清正,于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去世,死后没有留下任何积蓄。其母亲谢氏无所依靠,便带着年仅两岁的范仲淹改嫁山东常山县的朱文瀚。
 
    由于家庭贫穷,范仲淹10多岁才上学,后在亲戚的资助下,寄居长山澧泉寺读书。他每天都煮两升粟米,待放凉后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以此果腹三年。

    当范仲淹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他毅然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今商丘市)的南都学舍潜心攻读。寒冬腊月,读书倦了,他就用冰水洗脸……经过多年艰苦生活的磨炼,使范仲淹“少有大节,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这造就了他日后的为官清正、刚直不阿。

    筑捍海堰“范公堤”

    唐朝时,政府在泰州、楚州(今淮安)、通州(今南通)三州之间修建了一条捍海堰,以防止海潮侵袭三地。及至宋代,这条捍海堰因年久失修,早已颓坏,每当秋季来临,奔腾咆哮的海潮淹没无数土地和村庄,时常威胁泰州城郭。

    公元1021年,范仲淹改任泰州西溪盐官,看到海潮危及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便向上级张纶写信,建议重修捍海堰,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公元1023年,范仲淹被朝廷任命主持捍海堰重修工程。接到朝廷公文后,范仲淹立刻实地勘查、规划路线,并在很短时间内动员了一支十几万人的筑堰大军。

    捍海堰开工不久,一场罕见的大暴雨与猛烈的海潮冲垮了已经筑起的堰堤,这引起了筑堰官员和朝廷的犹豫不决。范仲淹力排众议,向上级官员和朝廷上奏捍海堰的重要性和工程的可行性。他的决心和信心终于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经过一年多的施工,捍海大堰顺利竣工,沿海各州百姓再也不怕海潮侵袭。为了纪念范仲淹在修建捍海堰中的卓越功绩,后人把这道捍海堰取名“范公堤”。

    江淮赈灾免税费

    公元1033年,23岁的宋仁宗开始亲理朝政,这年,江淮、京东一代遭受了严重的旱、蝗灾害,看到报灾文书雪片般飞向朝廷,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便向上奏朝廷,建议派官员前往赈灾。但等了许久,皇宫里面仍是朝朝暮暮摆酒宴,丝竹歌舞唱太平。

    看到朝廷没有动静,范仲淹便前去觐见宋仁宗,苦谏皇帝关注基层百姓的疾苦,之后,他领命前往灾区赈灾。

    范仲淹到达江淮后,命令各地开仓济贫,官仓粮食不够,就动员当地豪门富户捐献粮食,终于使当地灾情得到稳定。为了减轻灾区百姓的负担,他报请朝廷,免除当地的部分税费,使当地的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镇守边关御西夏

    由于北宋长期对辽求和,西夏也在边境集结大批军队,企图伺机侵扰北宋边疆。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王元昊派十万之众围攻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城危在旦夕。延州是西夏进入北宋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朝廷命范仲淹到西安抵御西夏进攻。在上任途中,提出了“严戒边城,使持久可守;实关内,使无虚可乘”的主张。到任后,范仲淹要求延州军队严守要塞,并上书改革兵制、加紧军事训练、加固延州城防,以怀柔政策争取边疆地区羌族部落的支持。

    范仲淹的诸项措施使西北边防逐渐稳定,元昊本人提起范仲淹也有几分畏惧,边防上因而盛传起这样的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公元1042年,范仲淹在西夏腹地,设计筑成马铺寨,断绝了西夏与明珠、灭藏等族的往来,使“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公主巧要范家坟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于公元1052年、赴任颍州途中病逝,终年64岁,随其母亲被安葬在伊川万安山脚下,宋仁宗追封其为兵部尚书,并亲自为其墓神道碑篆额“褒贤之碑”四个大字。

    据说范家坟地本是皇上选中的皇家坟地,却被嫁给范仲淹四子的公主讨要给了范家。一日,公主找到皇上,哭着撒娇提意见:“你给我找的婆家太穷了,连块坟地都没有,这人死了可怎么办?”皇上知道这是宝贝女儿来巧要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哈哈笑着把坟地赐给了范家。

    范仲淹墓现存碑刻6通,最早一通为宋代所立,其余多立于明清两代,碑刻多为歌颂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及忧国为民的情怀。他的事迹和思想,不仅赢得了历史的敬仰,如今也在国际上有极大影响力。

    范仲淹为官清正,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生前即有一些百姓画了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颂扬其功勋;他调任时,百姓相送,万人空巷,并向皇帝上书挽留他留任;他去世的噩耗传到各地后,人们扼腕叹息,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赶到祠堂,痛泣哀悼,斋戒了三天才散去。历代仁人志士皆有以范仲淹为楷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文/图乐”千古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原标题:范仲淹墓:公主儿媳讨来的皇家坟地)作者: 申利超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洛阳日报(2011-07-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