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洪谷山风景区

2013/11/20 11:11:30 点击数: 【字体:


    洪谷山位于林州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林虑山之首。《隋书·地理志》日:“林虑县有林虑洪。”群峰回环连接,中间一道深涧幽谷,气势巍峨,高深莫测,故名洪谷,又名洪峪。沿谷藏有4处省级重点文物和两处县级重点文物,乃林虑文物宝库。金代王庭筠《五松亭记》云:“林虑西山,横绝百里,隐然犹卧龙。洪谷为首,天平为脊,黄华为胁,鲁班门为尾,迤逦而北去。”这里重峦叠嶂,奇峰峥嵘,怪石嶙峋,水清林茂,风光旖旎。元代诗人高书训诗日:“择胜何年著梵宫,目穷犹未尽重重。翠红照耀三千界,屏障周围十二峰。雪涧清泉响寒玉,云岩乔木卷苍龙。”1999年,投资150万元,修建了广场、入山公路、景区台阶、游览道路、售票房等。同年5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2000年修通至金灯寺道路。2001年,投资45万元,建成洪谷寺主体工程。主要景观有:
   
    洪谷金灯牌坊位于通往洪谷山的合涧镇肖街村小山自然村东,是洪谷金灯风景区的门户。1999年建成。高14.4米,宽13米,4墩3门,仿古建筑。牌坊横额上题“洪谷山”3字。柱上有联,上联为:“天造地设飞瀑流泉皆图画”,下联为“鬼斧神工石窟栋宇尽文章”。
   
    洪谷寺遗址与唐代砖塔由于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是仙释之徒挂锡驻足的圣地。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文宣帝高洋为地论师僧达建洪谷寺,后称宝岩寺。从此,洪谷寺热闹非凡,僧侣甚众。今惟存洪谷寺塔、宝公石塔、劾公石塔及元代八思巴文(蒙文)圣旨碑。在古禅寺旧址旁,矗着1座建于唐代早期的宝岩寺古塔,为砖砌7层密檐式结构,平面呈方形,高达15.4米,塔门外有石狮一对,昂首蹲立,威武异常。
    
    千佛洞窟始凿于北齐武平五年(574年),处谷地北崖壁,前临深涧,颇为壮观。洞口为青石砌墙,拱券门,东西宽3.97米,高2.67米,上部叠涩出檐。拱券门高1.38米,宽0.53米,上嵌半圆形石块,雕有造像龛。洞内平面近似马蹄形,顶作斜坡状,长2.35米,宽2.27米,高3.3米。洞内外共雕大小佛像128个,最大的高2.78米,最小的仅有20厘米。洞外墙上凿有造像龛,门西4层,造像15个。   
门东雕上下2龛,上雕2佛,下雕6佛。洞门拱券面上凿3龛,中龛较大。2.78米高的本尊大佛,头后饰圈瓣莲项光,身穿双领下垂的佛装,内着僧祗支,袒右胸,佛肩略窄,前胸微凸,显得肃穆宁静,下为仰复莲须弥座。本尊头后侧有宋元?五年(1090年)摩刻“张商英结缘来此”7字。东西两壁的南半部,分别嵌砌唐乾封元年(666年)所刻《金刚经》4方、《妙法莲花经》2方。洞外东崖壁刻有《赞佛偈语》:“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有,一切无有如佛者。大齐武平五年(574年)八月建。”千佛洞石窟工艺精湛,结构完美,气韵生动,具有写实风格,是我国石窟艺术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大缘禅师摩崖石塔这一凿刻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的大缘禅师摩崖石塔,位于谷口北崖壁东部。从下仰望,诱人惊叹。塔龛高1.1米,宽0.88米,内刻大缘禅师石塔,通高0.77米,宽0.74米,身宽0.56米,深0.09米。塔身正中凿l龛,上为拱券顶,内雕大缘禅师像,结跏趺坐,作禅定状。石塔的左边摩刻一题记:“故大缘禅师俗姓李,潞州潞城县人也。春秋五十有八,夏腊二十有六,至贞观二十一年岁次丁未十月甲寅朔十八日辛未,卒于林虑山洪峪寺。弟子惠口等慕师生存之日,镌记灭后之名,重取灰身,建塔于此。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在此塔南边还有一摩崖石塔,方形三层基座,上承塔身,中开龛室,边雕刻装饰着滚龙的柱子。这一石塔规模之大,雕琢之精,不亚于“大缘禅师摩崖石塔”,惜无创凿年代,从其造型风格看,当为北朝晚期所建。
   
    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碑位于大缘禅师摩崖石塔西部10米处,此碑高1.84米,宽0.95米,行书20行。碑首刻有释迦、文珠、普贤3像,画面生动,引人人胜。在碑旁东西面较平整的岩石上,分别凿有大小2个支提龛,此碑即为这2个提龛而立。此碑前后文字,均为蔡景所撰写,末尾署“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岁次辛未九月二十五日建”。碑文分两篇,碑阳面为“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碑阴面为“述二大德道行记”。记述了东魏末期名僧义泓和乾寿在此“剪拓修夷”、“疏泉汲引”、“依岩起塔”、“雕龛镂室”的业绩。元代集贤殿大学士、汤阴县人许有壬赞其书法碑刻为“镌刻甚精”。《重修林县志》称“为林县碑刻第一”。
   
    戒猴洞位于千佛洞西侧,为自然岩洞。得名于北齐天保年间(560~570年)。东西长8.6米,南北进深10.1米,高2.2米。据金代《圆公马山主塔记》云:“按齐天保中,口广禅师居之,有大猴日献花果,听经法,洞因得名。”有“马山主”灵骨葬于此洞。洞内原有8面刻文的幢塔1座,今已无存,所幸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撰刻该塔《圆公马山主塔记》文字已录存,成为此洞历史重要史料。    1992~1993年,由安阳市旅游协会筹资和当地群众集资,在洞内砌建神台,上置白玉药师及男、女供养人雕塑各1尊。洞外又砌筑平台、围栏、踏道等设施。
   
    隐庵位于千佛洞东侧,为自然岩洞,得名于北宋元?年间(1086~1094年)。东西长14.3米,南北进深13米,高6米。《明嘉靖彰德府志》载:“拱翠峰下有僧院,日宝岩院,在院之东有隐庵,半山间小径萦迂,上至大石崖下,可容数百人。县令钱景允(北宋元?年间任林虑知县)葺治窗牖,以憩游客。”1992年,安阳市旅游协会和当地群众筹资,开发旅游资源,在洞外砌筑平台、围栏、踏道,在洞内以砖铺地,建立神台,上置由河北曲阳县雕刻的汉白玉佛4尊,佛左侧为男供养人,右侧为女供养人。
   
    观音阁位于洪谷寺北坡,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5间双层。后毁。1998年重建。可沿木梯上楼,拜谒观音菩萨。佛阁石柱上有联:“出南海驾祥云霞光万道,净水瓶扬柳枝洒遍乾坤。”

    八思巴字圣旨碑元代八思巴字圣旨碑原在洪谷寺内,是元代皇上为保护洪谷寺权益所颁的圣旨石刻。1998年3月,村民迁坟,在寺址北部王姓祖墓内出土。碑原两通,今存世的拓片是清末学者缪荃孙艺凤堂旧藏,40年代归人北大图书馆。狗儿年圣旨碑拓片高1.54米,宽0.81米。碑阴阳两面刻,正面三截,上段是一道鸡儿年(1261年)圣旨的汉语译文,中段是八思巴字圣旨原文,下段是它的汉语译文。圣旨末署狗儿年三月三日,即元成宗皇帝大德二年(1298年)为保护洪谷寺权益而颁。牛儿年圣旨碑宽0.93米,上厚0.22米,下厚0.23米。正面两截,上截为八思巴字蒙古语圣旨原文,下截为其汉语译文,圣旨末署牛儿年(即元仁宗皇庆二年)七月七日。两碑有很高研究价值,也是八思巴字蒙古语的宝贵文献。
   
    五松亭位于洪谷寺南坡台地。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林虑县丞李弼主持修建。因周围挺立五棵大松,故名。这里翠柏森森,冈峦起伏。金代翰林学士王庭筠到此游览,赞叹洪谷美景:“正如关仝、范宽辈,图画得意处。”还说:“加我数年,婚嫁事毕,归为亭主人,看夕月之龙蛇,听夜风之琴韵,便当不减陶隐居。”并作《五松亭记》碑刻,书法为当时一绝。此碑高1.5米,宽0.7米,设置亭址,可惜字已磨。碑的另一面刻金代刘涛于贞五年(1217年)写的《题五松亭》,传说其用鸡毛沾墨字成,别有风韵。诗云:“田园随地脉,林麓假山彤。石峡横幽寺,松阴得野亭。水传哀谷暗,春效瘦原青。寒食怀乡客,衔悲怕晚晴。”1999年在旧址重建此亭。
   
    洪谷河池在洪谷谢公祠前的洪谷河上,拦河筑一小坝,将潺潺流水拦蓄,河边两岸山青水秀,垂柳袅袅,山花烂漫,池中有竹筏木船,游人可在池中戏水,或倚坐在池旁大石上,尽情观赏这里的山水风光。
   
    金代宝公石塔位于洪谷寺址西北坡,此塔为金大定年间和尚墓塔,通体高2.34米,束腰处刻六奔兽、卷角绵羊、鹿、狮等,向上为六角束腰须弥座。其上有一层刻奔兽、折枝牡丹等内容的6个乳突状雕刻。又上为一圆形仰莲座。上承球形塔身,右面刻“第一代宝和尚之塔”。金王庭筠《五松亭记》云:“惟洪谷宝岩寺为独完,寺创于高齐天保初,至本朝泰定(应为大定)中宝公辟为禅居。”
元代?公石塔位于宝公塔东,为元代宪宗年间(1251~1259年)洪谷寺和尚墓塔。上有球形塔身,侧面刻“开山第一代?和尚之塔”。
   
    广公石塔位于?公塔东南。为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年)洪谷寺住持广公所建的墓塔。下有六角形基座,上有圆形仰莲座,束腰上有虎、羊、牡丹等乳突状雕饰。
   
    七节阁楼遗址在洪谷寺后边,有古代七节阁楼2址,今存有石柱、柱座等。原阁楼共7层,倚山就势,巍然耸立,十分壮观。
荆浩隐居处位于洪谷寺西沟2里处。据旧《林县志》记载,五代山水画大师荆浩隐居处。荆浩以林虑山为背景,绘出许多传世画作。金代和尚性圆曾修建寺院,称嘉禧院,元代改称太平寺。后毁。左泉右石,北依崖壁,丛林佳树,穿插其中。
   
    黄龙瀑洪谷河床在此断跌,形成瀑布。瀑下是五彩斑烂的花岗岩体河床,石质坚硬,长约百余米,最宽处约50米,形成了多级瀑布,高者10余米,低者不足1米。有的从高崖峻壁间飞洒而下,有的沿崖壁滑流,其色如薄纱,其声如弦乐,有的深幽,雅如闺秀;有的奇险异常,令人惊叹。花岗岩河床上有“坐石弄泉”、“忘归”等石刻。
   
    甘露潭甘露潭亦名黄龙潭,洪保健里沟中段,距洪谷寺约1.5公里,崖壁上镌刻“甘露潭”3个大字,潭呈梭形,系瀑布流水在石质坚硬的花岗岩上长年冲刷而成,水滴石穿,再现了水的神奇功力。其间绿水荡漾,清澈见底,周围丹崖碧树,树映其中,山光水色,相映生辉。潭的北岸坡上有石砌黄龙小庙。

    观瀑亭位于洪谷沟底的一个小山之上,为两个并连六挑檐凉亭,玲珑秀丽,游人可沿石台阶登高而上,坐在亭内,眺望壮观的四级瀑布和龟驮经书、百宦崖、义泓禅师崖等景观。
   
    洪谷瀑布在洪谷谷底,沟尽壁连,有一股如同银带的瀑布,被称为“洪谷瀑布”。从崖巅倾泻而下,飞跌三级,高各数十丈,秀丽壮观。冬春水瘦,风吹拂动,散为珠帘,昔人赞日:“高挂绶系邀皓月,斜飞银线映晴晡。”到了严冬,水滴成冰,这里又呈现数十丈高的冰塔。诗日:“地勇霜轮十数级,天垂雪盖几千层。远瞻碧玉高低竖,近视玻璃内外明。”金大定年间,县令萧忠武赞叹称奇,于泉崖下凿龛,内设观音像,请宝岩寺长老崇公题诗刻石。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僧人恒山游览此景,深感其妙,作“咏珍珠帘”、“冰塔”诗各一首,亦刻石于此。元代王盘在诗中写道:“瀑布落晴雪,金灯开夜莲。何当重经过,岩下细留连。”除这些景观外,还有鹦鹉洞、鹦鹉峰、龟驮经书、义泓禅师崖、百官崖、香档梯、龙须砦、真隐洞、灵鹫寺遗址、金灯寺塔林等景观。

    谢公渠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林县知县谢思聪,动员老百姓开渠,从洪谷引水,到辛安村止,长9公里,宽0.4米,可供40个村庄村民吃水。人们感恩戴德,世代不忘。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渠旁立“谢公祠”,并把渠命名为“谢公渠”。现存祠堂5间,有明、清及民国时期碑刻12通。
   
    金灯寺在洪谷山宝岩寺山顶的凹壁,古人利用天然岩洞,凿成了一座著名的金灯禅寺,初名曰宝岩寺,后因磷光夜飞人寺,改称金灯寺。该寺北倚陡崖,南临深谷,平面东西构成长条,五进院落,建筑有关帝庙、钟鼓楼、聚仙楼等,最后有大佛殿3间。山腰北崖凿有大小14个洞窟,其中最大洞窟称“水陆殿”,又名水罗殿。面积约120平方米,上置平顶,下面沼沼晶莹。泉水从西北石隙中涌出,积沼成潭,清澈透底。潭上架有“田”字形石堤桥,游人过桥,倒映水中,即可沿桥有趣地观赏殿中景物。明间扇面墙壁前后均有高出水面约50厘米的长方形佛台,正面并坐3个佛像,背面并坐3个大士像。后面佛台上也并坐3个佛像。窟顶,四壁浮雕水陆画、佛像、菩萨、罗汉等像,神态各异,灵活多样,十分诱人。第12窟浮雕文珠、菩萨故事。其余洞窟凿弥勒、伽蓝、千佛、观音、罗汉、泰山神等,神态多变(在与林州紧邻的山西省平顺县境内)。【原标题:洪谷山风景区】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安阳文化产业网 2011-01-25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天平山风景区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