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黄帝铸鼎”之地究竟在哪里?

2013/8/13 11:32:10 点击数: 【字体:

 
    各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舞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行动,引发河南、山西、浙江、山西等地“黄帝铸鼎”之地之争。河南率先建设了旅游开发区,山西、浙江、山西等地也在纷纷行动。

  原西安文理学院教授、现西安培华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黄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车宝仁先生,历经20余年研究,认为“黄帝铸鼎”之地在陕西。他和多位观点相同的专家学者,通过民间祭奠活动,努力推动这一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

  频遇“黄帝之争”引发研究兴趣

  1985年,时任西安教育学院讲师的车宝仁先生,首创了“西安文史”(后改名为“陕西文史”)选修课。1991年,陕西省教委将“陕西文史”定为陕西省地方规定课,给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业讲授。

  讲课中,每每讲到“轩辕黄帝”和“黄帝铸鼎”的内容,都有学生会提出:“黄帝真有其人吗?”“黄帝所铸之鼎,现在还在吗?”之类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陕西、河南、湖北、山西、浙江等地的学生往往会发生争论,各自力陈黄帝在自己的家乡,铸鼎的地方也在自己的家乡。每每这个时候,学生都会请车宝仁做“判官”,而他对此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常常陷入尴尬的境界。

  车宝仁曾经翻阅大量史料,结果发现,各种典籍都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但记载杂乱,互相矛盾。国内有很多荆山,古今地名变化也很大,当年“黄帝铸鼎”的那个荆山到底是现在的哪个荆山,一时还真的说不清。当年专家公开的说法都是黄帝是“神话人物”,历史上并无其人。

  这一现象,引起了车宝仁的极大关注。从24年前开始,集中精力考证“黄帝是否实有其人”及“黄帝铸鼎”究竟在哪里的问题。

  17年苦破谜团撰写论文一篇

  时光进入2002年,历经17年研究,此时已经调入西安文理学院的车宝仁教授,终于有了自己的考证成果《黄帝西安行迹考》的论文。这篇论文发表在2008年1月15日的《唐都学刊》上。

  论文公开提出:“黄帝实有其人”、“黄帝铸鼎地在陕西”。

  论文同时提出,黄帝仙逝于鼎湖,即今蓝田县焦岱镇。他说,《史记·封禅书》云:“公孙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这就是说,轩辕黄帝仙逝升天于鼎湖。而鼎湖在今之蓝田县,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这里修建鼎湖宫。

  支持这一观点的考古发现是:《汉代长安词典》说,鼎湖宫,西汉离宫。汉武帝时营造,位于上林苑东南边界……天上有龙降临,迎黄帝升仙。黄帝的随从小臣攀龙髯而上者有72人。汉武帝即因黄帝故事命名该宫。汉代鼎湖延寿宫遗址于1958年发现,位于蓝田县焦岱镇西南,面积为1500×1000米,厚 1至4米。出土有泥质红、灰陶绳纹布板瓦、筒瓦、条砖、方砖、字母砖等文物。

  车宝仁告诉记者,印证他观点的还有,《列子·黄帝》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经他考证,“华胥氏之国”在今西安蓝田县的华胥镇,在蓝田县西北15公里,北与灞桥区接界。而黄帝时的文明创造在西安的遗址中多有实物印证,如做宫室、种庄稼、做冠冕衣裳、制陶器瓦甑等,在西安的半坡、姜寨等遗址中就屡有发现。

  黄帝是人不是神 语出惊人

  车宝仁告诉记者,他的论文首次公开提出:“黄帝是人不是神”的观点后,令许多人大为吃惊。但他说,根据史料《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帝王世纪》:“黄帝,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长于姬水,有圣德……”《通鉴外纪》:“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长于姬水,改姓姬。”的诸多记载,通过他多年的考证,古代姬水、姜水(今清姜河)在今宝鸡市一带。而《史记索隐》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黄帝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今黄帝陵)。”等的记载,表明关中、陕北地区是黄帝的主要活动地区。

  通过研究,车宝仁认为,轩辕黄帝打败蚩尤,合并炎帝部落,统一了天下的华夏、东夷和三苗等部落集团,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东到大海(现东海),西到昆山(今河西走廊甘肃一带),北到塞北(今蒙古高原一带),南到江南(长江以南一带),初步创立了国家。

  他说,从考古出土的大量历史文物看,黄帝是人不是神,是被神化了的人。

  黄帝铸鼎在关中荆山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路史·疏仡纪·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古时,铸鼎是国家的大事,鼎是国家社稷权力的大事,非常神圣。那么,黄帝铸鼎的“荆山”在哪里呢?

  车教授回答,古籍中的荆山,一般是指关中的荆山。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山当在岐山和黄河之间,也就是今天的关中荆山原。古《汉书·地理志》称:“荆山在冯翊怀德县也。”根据《北周地理志》、《扩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等众多古代地理志,怀德县之县城仍存在,在今陕西省富平县城西南 5.5公里。怀德县有荆山,即富平县有荆山。

  车教授指出,如今,荆山原顶以东西公路为界,南归阎良,北归富平。荆山原头的汉太上皇陵,清代碑石为富平知县所立,而今已归阎良。因此,荆山在今西安市阎良区和渭南市的富平、三原县交界的地方。

  据《阎良区志》记载,阎良先后发现多处原始村落遗址,如南康桥遗址、菩星村遗址等都是仰韶文化遗址。据载黄帝在荆山铸鼎,大禹治荆山并铸九鼎,晋建栎邑,秦建栎阳并迁都于此。今考古发掘可以确证。《阎良区志》载多处原始村落遗址,如南康桥遗址、菩星村遗址等皆为仰韶文化遗址。尤其关山遗址、义和遗址等皆为仰韶半坡型晚期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相当于黄帝时代。关山遗址在关山乡西荆塬,面积约10平方公里,发现大量文物,遗址之大,为古代部落中心。可见此地是古先民活动中心地之一。荆山下既然是先民的聚居中心地,黄帝在这里铸鼎也是自然的。

  车教授告诉记者,菩星遗址位于康桥镇菩显村南80米处,石川河北岸突出地带。1998年11月16日发现,面积1766平方米,岸面露出文化堆积1—1.4米,采集有细泥素面红陶、夹沙褐陶残片,其文饰为粗绳纹,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南康桥遗址位于新兴乡南康桥北300米处,1988年发现,面积3600平方米,文化堆集厚0.1—2米,属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关山遗址位于关山乡关山村西荆厚地带0.5—2.5 米,灰堆中有大量红、灰和彩陶陶片。其文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陶罐、陶体、淘环、石条、石铲和骨针等。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晚期文化遗址,距今约四五千年。义和遗址,位于康桥乡义和村东石川河北岸,面积约165000平方米。随处都有古代坑穴痕迹,文化堆积2—3米,内含大量陶器残片和古代人遗弃的兽骨、螺壳等。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型晚期遗址,距今约四五千年。此地还有东周、秦汉遗址多处。荆山下既为先民聚居中心地,应是黄帝部落的中心地带,黄帝在此铸鼎也是自然的。

  他说,在西安市临潼区姜寨发现最早的黄铜片,距今约5000年,恰在黄帝时期。经化验,含铜65%,含锌25%,还有少量锡、铅、硫、铁等。这个难得的黄铜片,一方面证实了黄帝其人的存在,一方面证实了黄帝铸鼎的真实性。

  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发现令人振奋。

  论文发表后,车宝仁教授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了《黄帝荆山铸鼎学术研讨会》。

  陕西师范大学名誉校长、著名的古典文学家霍松林教授与夫人胡主佑教授亲往参加,肯定了车宝仁教授这一研究成果,认为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何光岳先生是湖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炎黄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大陆和港台都有影响,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认为黄帝实有其人。认为车宝仁教授这一发现是原创的,从来没有一个人提过的。认为应该重视开发利用这项研究成果。

  杨东晨先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中华伏羲文化与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历史学家。他说关于黄帝铸鼎荆山,目前有河南省灵宝市荆山原、湖北的荆山等多处。但车宝仁教授研究的陕西渭北荆山较准确,这里距黄帝陵较近,文献资料记载较多,这里四五千年前的文化遗址可以证明。

  西安市委党校历史学教授胡觉照先生对车宝仁教授的研究也做了论证性发言。他说,黄帝铸鼎荆山,根据现有资料,只能在富平与阎良之间地区。

  著名的文化学者、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文史研究馆馆员、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商子雍先生,也辞了其他会议,前来参加,对这一研究成果表示肯定。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方言学家、地方文化学者孙立新先生等专家学者也充分地肯定了这一成果。

  2007年重阳节,车宝仁教授在陕西省文化经济交流协会支持下,发起“重阳节轩辕黄帝铸鼎荆山缅怀行”活动,著名的主持人陈爱美欣然主持活动。阎良区文化局领导魏煊等一起北上荆山原。2008年3月31日,300人参加民间缅怀活动。世界华人联合会主席夏镕怀宣布大典开始,五千年黄帝荆山铸鼎地,第一次响起嘹亮的国歌。

  专家呼吁,陕西是黄帝的活动中心,现在有黄陵大典,关中荆山应当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原标题:“黄帝铸鼎”之地究竟在哪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三秦都市报 2009-03-29 作者:赵福生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