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民俗博物馆 :洛阳风俗犹尔雅

2012/4/9 10:51:31 点击数: 【字体:


    位于老城东关新街南端的洛阳民俗博物馆,始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74年),前身为潞泽会馆,现有舞楼、钟鼓楼、廊房、正殿、后殿、配殿等一组结构严谨、风格独特的古建筑群,是以“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近30亩,浑然一体的古式建筑雕栏画栋,巍峨壮观;古树花圃、老房甬道优雅深沉,韵味十足。前廊后殿,飞檐流丹的清初建筑气势非凡,风格独特,以1575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成为洛阳城保存完整、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在建筑设计和营造法式上集清代河南地方建筑技术之大成。这座中原地区清代地方古建筑的杰出典范与充满乡情村趣的河洛民俗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折射出古都人民的勤劳淳朴和文化习俗。 
    
    开阔明净的马路,水流淙淙的瀍河,年代悠久的大小石桥,为这群青砖灰瓦的古建筑平添了很多历史的记忆。从祭祀“武圣人”的关帝庙到晋商集会交流的潞泽会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豫西博物馆到二十年前正式向游人展示,它在两百多年的时空流转中,历经世事变幻,览尽风俗更迭。
        
    旧时车马集聚的大石桥依稀彰显着潞安府及泽州府晋商的实力,曾经代表福寿吉祥的九龙照壁细数着清代洛城商业的发达及豫晋贸易往来的频繁。博物馆历尽风风雨雨,巍然屹立洛阳城东数百年,见证着历史演变,展示着清代建筑的雄伟多姿,记述着洛城商贸的繁华`````` 
        
    民俗博物馆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馆内搜集珍藏的各式民间文物。民间工艺厅、婚俗厅、寿俗厅、信俗厅等四大分类展厅,以及皮影表演、婚俗表演、民俗服饰表演等活动,让你在多角度的陈列中领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河洛文化风情。 
     
    民间工艺厅:鲜活工艺带来纯朴情趣 
 
       
    民间工艺厅内,花色艳丽、形状各异的云肩霞帔、绣衣年画、剪纸社火等艺术品,种类繁多,工艺精巧。从银光闪耀的凤冠、造型别致的童风帽到绣工考究的多宝袋、虎视耽耽的狗头帽,从斑斓衣装到玲珑配饰,从雍容华贵的宫廷用品到村姑农夫的简单布衣,你仿佛畅游在一个锦绣辉煌的艺术世界里。 
      
    刺绣厅内400余件罗裙、香囊、帷头等精品,针脚细密、色泽柔顺,尽显绣者的耐心和意趣。最华丽的当数云肩:“四合如意”大云肩、柳叶云肩、菊花瓣云肩,上面的刺绣花样繁多,风格或古朴奔放,或细腻高雅。这种妇女外衣的肩饰,多绣龙凤、牡丹、蝙蝠、云等吉祥图案。按照民间的习俗,这些图案都有讲究,比如蝙蝠和云朵是“福从天降”,金鱼和莲叶是“连年有余”。然而,再俏美的嫁衣也掩藏不住旧时女子的悲怆凄苦,精致小巧的绣花鞋作为历史见证,无声诉说着封建社会女性身心被扭曲的惨痛命运。 
      
    豫西的剪纸风俗非常盛行,千百年来,洛阳民间剪纸代代相传,以其多样的风格题材、质朴的美学追求及浓郁的地域特色,成为飞舞于田间地头、盛开于农家窗棂的乡土艺术之花。厅内汇集了众多剪纸高手的上乘作品,涉及人物、动物、植物、花卉等,如构图简洁的“凤蝶莲藕”,复杂多变的“松鹤延年”,精巧细腻的“花好月圆”,粗犷豪放的“五谷丰登”。黑色、黄色、白色、红色的剪纸作品,把展厅一角装饰得缤纷光艳。 
     
    灵宝是中原有名的皮影之乡,当地人演皮影、看皮影,成为民间节日中一种固定的娱乐活动。博物馆将这一艺术形式移入展馆,不仅在玻璃柜内展出了大量用驴皮、羊皮制作的皮影道具,还在展厅的一角竖起一道豪华的亮窗。游客们在观赏皮影作品的同时,还可以看到由工作人员操作的皮影表演。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自己亲手拿起道具,在亮窗上演出自己的节目。这些有声有形的动感活动,活跃了博物馆气氛,吸引了八方来客。从动物花果装饰到姿态万千的故事性图案,无论剪纸皮影还是刺绣女红,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淳厚气质,蕴含着民众生活中的点滴情趣。 
      
    婚俗厅:喜气盈盈一场传统婚礼
     
 
    婚俗厅向游人展示的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结婚拜堂场面、洞房的复原型陈列,分“拜堂”和“洞房”两个展室。厅堂正中“喜”字高悬,边饰双凤,婚联彩帐,屏列左右。八位民间乐师正捧笙作呐、操琴抡鋍。新郎新娘在亲友簇拥下共施对拜大礼。庄重老成的傧相,喜气盈盈的孩童,咬耳窃语的宾客或邀趣逗乐,或含笑静观,整个婚庆场面热闹欢腾,妙趣横生。 
      
    洞房内家具古色古香,陈设高雅:入门的多宝格上置放古玩藏品和线装古籍,透雕玲珑的花架、针法细腻的帘栊、描金绘彩的屋床,以及卧榻上的香枕鸳被,生动再现了当时洛阳书香门第的拜堂实景,引起入们对旧时洞房花烛的联翩浮想。 
     
     信俗厅:宝像庄严  国宝荟萃

        
    两株百龄葡萄树历经了百年的沧桑依然屹立在信俗厅厅门的两侧,鹤骨龙姿,腐朽的树根映衬着繁茂的枝叶,“虬龙双腾”的美誉果不虚传。信俗厅悬挂着慈禧太后亲书的“慈航普度”匾额,是文物珍品。正中端坐象征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佛”(左为药师佛,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阿弥陀佛),展厅右侧为民间信仰中的60位大神,以卷轴的形式向游客介绍了诸神的形象和法力。
      
    信俗厅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琉璃盖顶,神兽镇脊。厅内的金丝楠木塔、三世佛是名贵的镇馆之宝,均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清初文物金丝楠木塔,其雕琢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塔身为楠木所制,高6米,八面三级重檐,304龛,每龛一佛。其底部采用宝相莲纹和云纹雕刻,这在佛教中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纹理象征,此塔是我国传统宫殿楼阁艺术与佛塔艺术巧妙结合的典范。 

    寿俗厅:祝寿场面彰显重孝民风
       
    寿俗厅以清代祝寿场面、寿堂陈设及寿俗文物进行复原陈列。它以清末洛阳中等家庭寿堂为模式,庄严肃穆,气派宏大。厅堂正中置寿桌、寿椅,寿桌上摆放着寿糕、寿面、寿桃等,上方高悬“百寿图”、“寿星图”、寿联、寿帐。乾隆十三年的12扇寿屏吸引了无数人驻足,群板上用玉石和贝壳镶嵌着“麻姑献寿”等孝俗故事和瑞鸟、花卉等吉祥图饰,人物鲜活生动,极富生活情趣。 庆寿是传统孝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孝故事曾作为孝仪范本在洛阳的街坊里巷、山乡村寨广为流传。洛阳民间祝寿之日,先请寿星端坐寿堂正中,寿文颂读完毕后,子孙等晚辈依次跪拜,每人口送一句“寿比南山,万寿无疆”等吉祥语上寿,子孙要为寿星送寿礼,老人则要请子孙和亲朋好友、宗族比邻共吃寿面。家境较好的还要请堂班唱祝寿戏。厅内老寿星寿眉高扬,笑口常开,贺寿者彬彬有礼,叩头祝福。阖家儿孙欢聚一堂,愿老人“健康长寿、福如东海”的喜庆气氛溢满寿堂。

    文化庙会:民俗土壤绽放时代之花 
     
    洛阳民俗博物馆不仅用实物再现豫西的风俗,还举办多种民俗活动,以此来丰富博物馆的内容,吸引四方宾朋。 在这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洛阳民俗文化庙会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还处处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庙会把旅游与娱乐交融在清新自然,充满民俗之味、乡野之趣的文化氛围中,投壶射箭、猜谜抬轿等游乐项目和泥塑皮影、斗鸡舞狮等现场表演深受中外游客欢迎,让入们在民俗风情游的同时,增添历史文化感和民族认同感。 
        
    庙会期间,各路技艺绝招大展风采,狮子舞、九莲灯、大型台鼓等民间艺术表演受到了游人的欢呼喝彩。洛阳风味名吃也荟萃于此,游客们既饱了眼福,更饱了口福。庙会把民间娱乐、旅游观光、文化交流融汇在民俗背景之中,使人们充分领略古代文明和中原乡土气息。在博物馆宽敞肃穆的院落漫步,令人恍若隔世。你可以且听且看且行,品尝一场风味独具的河洛民俗文化盛宴,回味其间的纯朴、优雅、温厚、鲜活,感悟河洛大地世情民风的深邃悠远。 洛阳人民知书达理、淳厚俭朴,以洛阳为代表的中原民俗文化就感光在这漫长的历史胶片上,1897件馆藏品分门别类,构成了一座浓缩的古都风俗画廊。“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别忘找寻一份闲情逸趣,去亲身体验一下民俗文化的古老和意蕴,去真切感受一下河洛风俗的清新与质朴,去细细品味一下旧时民情的淳厚与雅趣。  (原标题:民俗博物馆 :洛阳风俗犹尔雅)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唐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