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剪纸的文化背景(4)

2012/6/16 15:01:19 点击数: 【字体:

  
    农历十月初一是“鬼节”,民间都有用纸剪衣服,给长眠在地下的亲人烧纸的习俗。人们边烧边说:
  

立了冬,天气寒,
  
棉衣棉裤棉被单。
  
先辈亡灵都来领,
  
暖暖和和过冬天。  

    每当旱灾涝灾之间,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求雨祈晴习俗。在豫西,人们则剪个“扫天娘娘”挂在树上。扫天娘娘随风飘荡,把人们的无限希望带向远方。从人们的心里来说,认为挂了“扫天娘娘”,求雨祈晴的目的就可以达到。如果是求雨,大家会默默祈祷:
  

扫天媳妇扫得欢,
  
扫了一遍又一遍。
  
扫来黑云遮太阳,
  
顷刻大雨下庄田。   

    如果是祈晴,老年人们也会虔诚地祝愿:
  

扫天媳妇真不瓤,
  
手拿扫帚忙又忙。
  
黑云疙瘩都扫去,
  
今儿就要出太阳。

  
    这些与剪纸、与民俗相依的歌谣,使剪纸充满了如诗、如画、如歌、如舞的情调。

  在豫西,剪纸还是姑娘出嫁时别具一格的嫁妆。新婚的第一天,新娘要将自己准备好的剪纸送给婆家人。三天回门后,新娘还要把剪纸赠给婆家的亲戚邻居。人们会根据这些剪纸来品评新娘 是否心灵手巧。所以,准备剪纸是姑娘们结婚之前非常重视的大事,也许她一生的名声都维系在这稚巧的剪纸上。《灵宝县民间文学集成》收录了一首剪纸的民谣,名字叫《十剪纸》:  

巧大姐,坐炕上,
  
手拿钢剪忙又忙。
  
一剪蜻蜒来戏水,
  
二剪蜜蜂闹海棠。
  
三剪小燕飘大海,
  
四剪鲤鱼翻长江。
  
五剪羊儿吃青草,
  
六剪莲花满池塘。
  
七剪牛郎配织女,
  
八剪桂花满院香。
  
九剪鸳鸯交脖睡,
  
十剪莺莺会张郎。
  
巧姐剪到三更后,
  
黄绸包好放进箱。
  
单等腊月过门去,
  
把它送给心爱郎。

  像这样表现闺阁情趣的剪纸歌谣还有许多,它再现了姑娘窗下剪纸的情景,是少女美好心声的自然流露。

  中国人喜欢红色,结婚大礼更以红色为吉利色。所以,结婚用的顶棚花、窗花、喜字花、嫁妆花等礼花,一般都是用红纸剪成的,且多用整张剪裁,不用碎纸拼凑。在人们看来,拼凑起来 的礼花是不祥的预兆,新娘和新郎很难白头到老。所以,人们用连绵不断的回纹图案、喜鹊闹梅、鸳鸯戏水、连年有余、双喜临门、鸾凤和鸣等剪纸,表达夫妻和好百年的美好愿望。

  剪纸大多出自农村妇女之手,随意性很大。但是,不同的剪纸都表达不同的意义。她们常说:“画上要有戏,才能看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剪纸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有的取材于戏曲人物、连环图画。然而,剪的最多的却是她们眼中的大自然,她们身边熟悉的事物。

  剪纸的种类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纸扎花、礼花、灯笼花。供花、枕头花、鞋花、帽花等。剪的方法有单、叠、拼、点、勾、衬、双。剪纸一般都是借物寓意,讲究艺术夸张。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剪纸,刻意追求形似和神似,用以表现生活环境和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活跃在豫西民间的巧巧手们,虽然在剪纸的表现形式方面有她们的共性,但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她们有不同的个性。如居住在灵宝苏村乡的王蓬草,这位47岁的农村妇女,在父母的熏陶 下,从小就学会了剪纸。她的剪纸装饰意味浓,内涵丰富,构图效果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灵宝尹庄的王玺玉,是位60多岁的老农民,他擅长人物剪纸,剪出的人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灵宝县幼儿园老师郭建楞,刚刚24岁,剪纸生涯却有十几个年头了。她能把鸟兽虫鱼剪得栩栩如生。她曾在广州等地举办剪纸展览,受到了专家和中外友人的高度评价。她的剪纸作品已 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原标题:剪纸的文化背景)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枫叶教育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