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神奇的明代针灸穴位铜人

2012/6/15 15:59:26 点击数: 【字体: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尊从未在国际场合展出的“中医教学模型——针灸穴位单跪铜人”格外引人注目,并被人们称之为“稀世珍宝”。


  针灸铜人:神奇的“针入汞出”严格的医官主考

  春秋战国时期,虢国太子突然“尸厥”,生命垂危。神医扁鹊应诏入宫,用针刺太子身上的经络穴位救治,太子死而复生,留下针刺太子的传奇故事。

  1023年,宋仁宗赵祯接到大臣关于针灸误诊的奏折,下了一道重新校对整理针灸医学专著和“创铸铜人为式”的圣旨。医官院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精于针灸医术的著名医家王维一。3年后,王维一完成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根据“传心岂如会目,着辞不如案形”的圣谕,于1027年铸造出了两具一模一样的针灸铜人,后称为“天圣针灸铜人”。铜人由青铜铸成,身高与正常青年男子相仿,头部有发及发冠,上身裸露,下身有短裤及腰带,人形为正立,两手平伸,掌心向前。铜人身上的354个穴位名都凿有小孔,体腔内存有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针灸铜人铸成后,第一尊放在医官院,用于学医者观摩练习;第二尊放置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仁济殿。

  “天圣针灸铜人”最神奇的功能是“针入汞出”,可直接进行医官技能考试。考试之前,专人将水银注入铜人体内,将体表涂上黄蜡,经脉穴位完全遮盖。考生全凭平时功底扎针。一针扎进去,穴位准确,铜人身体内的水银就会流出来;扎错了,铜人身体内的水银就不会流出。前者获得行医资格,后者无法获得行医资格。

  稀世珍宝 战争与和平的筹码

  这一神奇功能,使得“天圣针灸铜人”成为北宋的国宝,周边国家也视之为奇异之宝。也许正是它的珍稀奇妙,注定了它们命途多舛。

  公元1126年,金国举兵南下,几个月就打到了北宋都城汴京,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钦宗被迫到金营求和。金兵列出了众多的议和条件,其中“天圣针灸铜人”作为议和的重要“筹码”,史书没有记录北宋是否交出议和的重要“筹码”。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在汴梁城里抢掠达20多天后,带着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仪仗法物、百工技艺退出汴京北归。《宋史纪事本末》中记述金兵掠走的有浑天仪、铜人、刻漏、古玩等,“铜人”是不是“天圣针灸铜人”没有详细记载。这就让人生疑:“天圣针灸铜人”是否真的被掠走?后世医家在金国史料中查找两具针灸铜人的踪迹,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记录。

  后来,有人在湖北襄阳看到了一具针灸铜人。这让人心生疑惑:湖北襄阳的针灸铜人是不是“天圣针灸铜人”?难道金兵并没有将两具针灸铜人都掠走?《齐东野语》有一段记录,其作者周密曾在南宋为官,一生历经南宋、金以及元。在《齐东野语》中,周密记述了舅舅章叔恭在襄阳任职时曾获得过针灸铜人,并详细描述了针灸铜人的面貌、结构、功用等。尤其重要的是,周密写出了针灸铜人的最终去处——“后赵南仲归之内府,叔恭写两图,刻之以佳焉。”赵南仲是湖北襄阳知府赵方的儿子,并负责襄阳府的饮食、给养事务。有人推测,是不是在金军入侵汴京前,皇室成员或其他人就带着铜人南逃了,而这具铜人或许是南逃时遗留在襄阳府中。

  靖康二年,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继位,史称南宋。赵构一登基就遇到了一件高兴事:有人将“天圣针灸铜人”呈送给了朝廷,而这个人就是襄阳府的赵南仲。铜人在南宋只保留了很短时间,1233年,南宋为蒙古国纳贡,纳贡条款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交出“天圣针灸铜人”。《元史•阿尼哥传》记载,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北京)召见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让他修复“岁久阙坏”的南宋针灸铜人。4年后,“天圣针灸铜人”修复如新,阿尼哥受到嘉奖并赐官。公元1264年,元世祖将天圣针灸铜人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由汴京移植到元大都三皇庙内,供人观赏。

  “正统铜人”的出世与八国联军的抢掳

  转眼100多年过去,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大明一统志》载:“洪武初,铜人取入内府,图经尚存”,第二具针灸铜人和《针灸图经》石碑仍放置在三皇庙内。明正统八年,太医院反映,“天圣针灸铜人”已日显破旧,身上穴位名称模糊不清,明英宗朱祁镇决定依样重铸一尊针灸铜人。针灸铜人铸成后,被安置在明太医院署的药王庙内,后人称之为“正统针灸铜人”,同时还仿制了宋天圣石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不久,蒙古不断骚扰北京,明英宗为了防止瓦剌进犯,加固京城的城墙,存放在三皇庙内的《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也劈毁当作砖石。明景帝时,北京失守,存放在药王庙中的“正统针灸铜人”留下了被毁伤头部的记录。

  晚清与民国时期,“天圣针灸铜人”和“正统针灸铜人”全然没了踪迹,仅在清光绪年间的《太医院志》上有条记载:“太医院之有范铜铜人……铸于明之正统年,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北京,为俄军所有。”但具体下落,没有人说得清楚。直到2003年初,中国中医针灸研究所研究员黄龙祥等3人考查小组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考察。当他们走进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中国展厅时,只见一具铜人立在大厅的中央。考查小组进行实地考证后提出,该针灸铜人高175.5cm,其姿势、服饰与“宋天圣针灸铜人”基本特征完全吻合,其经穴数量与定位,均与宋《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相符合。

  随后,考查小组对这一铜人的年代进行了考证。《太医院针灸铜人像沿革考略》记载,明末战乱中,“明正统针灸铜人”头部被毁伤,至清顺治年间才被修复。这具铜人有一条通贯颈项的裂痕及清晰的修补痕迹,并能够做到“针入汞出”,且操作方法简单,稳定实用。进一步的红外线照相检测显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这具铜人“通天穴名”不是缺笔的“通”字,而是正确的写法。史书记载,“宋天圣针灸铜人”铸造时,正值刘太后临朝。刘太后父亲的名字中有个“通”字,为避父讳,特意将针灸铜人身上“通天”穴名,改为缺笔“通”字。同时仿制的《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刻中的穴名“通”字也均缺笔。考查小组由此推断,这是明代的“正统针灸铜人”。根据这一研究,中国中医针灸研究院通过外交途径向俄罗斯提出了索回要求,被婉言拒绝。值得庆幸的是,1965年、1973年、1983年,北京市在拆除明代北京城墙的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图经》残石六方及石雕碑檐仿木结构斗拱残石一段。这些宋代铜人针灸图经残碑现展陈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等。

  神奇的“明代针灸穴位半跪铜人”

  1953年3月16日,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随后,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从湖北省人民科学馆接收了一批文物,“针灸穴位半跪铜人”就是其中的一件。关于它的来历,档案中仅有武当山征集字样。具体是什么年月、在武当山什么地方征集?原来的保存人是谁?这一铜人与“天圣针灸铜人”和“正统针灸铜人”之间有什么渊源?当年湖北省博物馆初建时的3位老人,要么作古,要么不知情。也正是因为诸多原因,多年来,这一针灸铜人没有对外展出。

  国家权威机构组织相关专家从这一铜人的制成材料入手进行了严格考证,得出科学结论:该针灸穴位半跪铜人系明代之物,制成年代在1368年~1644年之间。造型乃一天真童子模样,高86.5厘米,面目神态安详;左手上举,右手下垂,右腿直立,左腿屈膝跪于柱上,赤身裸体,全身遍布几百个密密麻麻的腧穴和经络。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靳士英等编写的《针灸经络穴位图解》是所能见到的唯一一本针灸学领域介绍“针灸穴位半跪铜人”的著作,书稿将其命名为“半跪铜人”,并附说明“黄铜铸造,整体中空,左腿半跪,左臂高举,作中指同身寸手势,推断为明代医家私铸。其身高76cm,肩宽23cm,底座10cm,藏湖北省博物院,和中浚教授赠图。”

  至于这一“针灸穴位铜人”设计成“半跪”形式的原因与作用,医界、考古界无人论及。笔者在查寻了大量的中医资料后,大胆臆测如下:“左腿屈膝跪于柱”正是这一“针灸穴位铜人”的特点和神奇所在。因为,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体穴位最密集的,就是脚底,共有76个穴位之多,人体6条经络也与脚有关,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密切联系,现代医学中,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钦定的官家铜人,如“天圣针灸铜人”和“正统针灸铜人”都是双脚着地站立式,这尊“针灸穴位半跪铜人”将左腿屈膝跪于柱,让足底的穴位显露出来,更加科学,更方便针灸教学与治病。从中国针灸史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和革新。如果没有特别的身份,没有广博的学识,没有过人的胆量,主事者不能为,也不敢为!由此联想到役“丁夫三十余万”、历时14年的明永乐武当宫观工程。明成祖朱棣称“朕创建大岳太和山各宫观……,实皆天下军民之力,辛勤劳苦,涉历寒暑,久而后成。凡所费钱粮,难以数计。”至于这一“针灸穴位半跪铜人”是否与当时的大修武当有关和张三丰有关,不敢臆断。

  十堰市进行文物普查时,曾在玉虚岩一座岩洞内发现过4尊“玉虚岩裸体木雕人”,其面相与“针灸穴位半跪铜人”极为相似,均显得和蔼慈善。当然,要揭开神奇的“中医教学模型——针灸穴位半跪铜人”身上的神秘面纱,弄清这一铜人与“天圣针灸铜人”和“正统针灸铜人”的渊源,还需有识之士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原标题:神奇的明代针灸穴位铜人)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0-06-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