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九江烟水亭缘起唐朝白居易 藏文人墨客风情

2014/12/25 16:31:28 点击数: 【字体:

    在九江市区内,有一个风光旖旎的甘棠湖,湖上有一座绿树掩映的小岛,岛上有一组古色古香的建筑,这就是闹市中的一块“净土”——烟水亭。虽然名为“亭”,但实际上它是一座集多样建筑形态为一体的小巧建筑群。因为烟水亭中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形式变化多样,风格协调统一,所以被誉为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
九江烟水亭缘起唐朝白居易 藏文人墨客风情
烟水亭位于甘棠湖湖心,四周环水
 

    现存为晚清遗迹

    四周环水的小巧建筑群

    记者从九江市博物馆了解到,烟水亭坐落在九江市甘棠湖的浸月岛上,现今见到的建筑群为晚清的遗迹。“四面湖山亭在水,半堤杨柳寺藏烟”,便是烟水亭名字的由来。现今虽然仍用亭名,但实际上是集殿、阁、亭、轩为一体的小巧建筑群。

    烟水亭四周环水。1972年,当地政府修建了一座九曲桥,使其与湖岸相连。整座烟水亭为水榭式建筑,内有船亭、纯阳殿、翠昭轩、五贤(陶渊明、白居易、李勃、周敦颐、王阳明)阁、境波楼等多种类型的建筑。纯阳殿左壁嵌碑一块,上刻吕洞宾大草书“寿”字,细看是由“九转炼丹”四字组成。亭前方丈地,石雕围栏贴水而起,垂柳翠柏点缀其间。

    集多种建筑于一体

    曾是鼓角争鸣之地

    人们习惯上称其为烟水亭,但其实亭中的每座建筑各有名称。

    据九江市博物馆馆长汪建策介绍,烟水亭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为翠照轩、听雨轩、亦亭,右为浸月亭和船厅,中间依次是烟水亭、纯阳殿、五贤阁、观音阁。这三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形式变化多样,风格协调统一。庭院、天井内花木扶疏、秀石玲珑,清新典雅,让人赏心悦目。整体构建出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

    1980年,烟水亭被用作博物馆文物陈列室。这里所收藏的关于烟水亭的楹联就有200多对,描绘着烟水亭的独特风光。在陈列的这些文物中,以东林寺标记的砂钵最为引人注目。如今,此处已成为九江人陶冶情操的文化汇集地,但谁又能想到,如此静谧的风景中,曾经却藏着血雨腥风,曾是鼓角争鸣之地。

    古为绝佳水兵训练场

    曾是周瑜点将台

    九江水系发达,在东吴曾被称为柴桑,是东吴的水军重镇。甘棠湖地处赣、鄂两省交界处,古时面积比现在大得多,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交通便利。南边的庐山成为甘棠湖的天然屏障,“是绝佳的训练水兵的场所”,烟水亭所在的浸月岛在古时处于甘棠湖的中心地带,据当地百姓代代相传,浸月岛曾是东吴水军都督周瑜的点将台。

    据史料记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封周瑜为大都督,命令他率领水军在甘棠湖中日夜操练,迎击曹军。当年,甘棠湖上战舰云集,雄师列队。周瑜在此设点将台,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再次成就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

    “从烟水亭拾级而下,迎面一座方亭,亭前有白石栏杆围就的拜台,这便是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点将台。”九江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郭钧告诉记者。目前,烟水亭内有“周瑜战迹陈列馆”,馆中介绍了周瑜的生平,正中还雕有一座周瑜携书挎剑的高三米的塑像,表现了周瑜有勇有谋的气质。据郭钧介绍,周瑜在此点将时,小岛还只是个大土墩,直到唐代诗人白居易来此任江州司马,才得以开发。

    原名浸月亭

    几度重建保存至今

    烟水亭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它重要的军事地位,同时也孕育了它独特的美景。

    郭钧告诉记者,庐山迫使南风抬升、降温,跨过庐山后,在甘棠湖上容易形成雾气。加上鄱阳湖又增加了此处的湿度,因此,烟水亭常年烟雾萦绕,仿若仙境。

    置身亭内,近掬甘棠碧水,远挹庐山翠色,烟雾轻罩,清波茫映,墩榭迷立,绚丽媚雅。远处的庐山若隐若现,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据史料记载,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曾荡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兴赋诗曰:“手把杨枝临水坐,闲思往事似前身”。因为常常来此,他在此修建了一座亭子,后人取他《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为亭命名为浸月亭。

    后来,周敦颐的儿子周寿从湖南来到江州为父守墓,见甘棠湖一带“山头不沟薄茏烟”,遂在湖堤也建了一座亭子,并取名为烟水亭。

    明嘉靖年间,两亭俱废。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烟水亭,这便是现今烟水亭的由来。郭钧告诉记者:“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烟水亭又毁于太平天国战争。至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僧人古怀募捐重建。至清光绪年间,烟水亭建筑群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建国后逐年保养维修。”

    吸引众多名人造访

    现今已成文化聚集地

    自白居易在此建亭之后,便陆陆续续有名人来访。苏轼就曾在此处作下《次前韵送刘景文》。从古至今,有无数名人学者造访九江烟水亭。

    当谈及此处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时,汪建策说道:“此处风景别致,馆内收藏也多,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许多当地文人也将此地作为聚集地。”

    记者了解到,1980年,烟水亭被设为九江市博物馆,与九江有关的各式文物集中在亭中展示,使其成为了当地对外宣传的一块文化阵地。

    1995年,烟水亭成为中共九江市委、市政府打造的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汪建策告诉记者:“九江北接长江,南枕匡庐,在近代有过一段被列强侵略的屈辱史,烟水亭中也展现了这段特殊的历史,旨在发挥教育作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江西晨报(2014-12-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