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焊花映照精彩人生——记长城铝建设公司杨红雷

2014/9/12 10:14:55 点击数: 【字体:


    “这简直就是件工艺品!”当挪威海德鲁卡塔尔铝业派来的检验焊接质量专家,看过中国长城铝业集团公司建设公司送检的工艺评定试件后惊叹道。
 
    让这位国外专家想不到的是,这件“工艺品”出自建设公司一位普通工人之手。这位38岁的工人,叫杨红雷。
 
    面对这个貌不出众的年轻人,挪威专家竖起了大拇指,“如果能够达到这种标准,那么产品检验可以不通知我们参加!”
 
    杨红雷是长城铝业公司建设公司焊工队队长,长城铝业技术工人的顶梁柱。是他用自己的双手向国际市场输出了中国工人的技术和工艺,使长城铝业公司建设公司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信誉度的国际综合排名由原来的第7位一跃升到第1位,使企业在外包工程中创造了巨额利润。
 
    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杨红雷获得了中铝郑州企业“十大杰出青年”、“十佳知识型工人”,郑州市技术能手,河南省百名技术英杰,有色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他还享受2008年政府特殊津贴的待遇。
 
    “看到自己焊出的活,就很有成就感,觉得这才是最大的快乐”
 
    焊接工作,在同行中被称为是“努力不长智、费力不露脸”的工种。焊工夏天烟熏火烤,冬天焊花飞溅,棉衣棉裤不能穿。最主要的是这个工种不同于其他车、钳、电等工种,等到年龄一大就不吃香。所以,现在很少有人会选择这个工种,因而造成当前焊工后备力量缺乏。
 
    1987年,杨红雷从长铝技校毕业成为中国长城铝业公司建设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刚学徒时,师傅程墩元就对他说,这个工种,不养老,不养小,想学,你就得有这个心理准备。
 
    在杨红雷的脑海中,电焊工只是一个“头戴面罩,手拿焊把,火花四溅”的模糊印象。等他拿起焊把,才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要么打不着火,要么焊线走的歪歪扭扭,东一疙瘩,西一块。回头再看师傅们焊的活,那真是:“绝!”从此,杨红雷就把工资花在了买书上,《锅炉压力容器焊接》、《电焊焊接工艺》、《焊接学》是他手边经常翻看的书籍。狭小的工作间,也成为了他“练武”的好地方。
 
    在那些日子里,他的脸颊、颈部几度被弧光熏烤得脱皮,人也变得又黑又瘦。但是这些都动摇不了他下定的决心,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研究焊接技术和学习理论上。
 
    师傅程墩元看到杨红雷勤奋好学的劲头,心里也格外喜欢这个老实又倔强的徒弟。师傅告诉他,想学好电焊,必须先把基本功练好。电焊的基本功主要练的是手腕、胳膊、眼睛和腿。
 
    为了练好基本功,杨红雷白天在单位认真学,晚上回到家还拿着铁钳夹上一支毛笔,在地上、墙上练运弧,练手、胳膊和眼的配合,为了练好腿上的基本功,他吃饭时总是蹲在地上,有时候晚上做梦还梦到在练自己该怎么动。
 
    在记者采访时,杨红雷蹲下做示范。他说,“作业时一蹲最少是几个小时,现在我蹲着已经习惯了,不信我这样蹲着,你让我蹲多长时间我就能蹲多长时间。”
 
    勤学苦练,再加上老师傅们的言传身教,杨红雷很快便上手了,仅用1年的时间就取得了6项锅炉焊接合格证中的5项,还熟练地掌握了各种焊接技法并成功攻克了手工焊接操作中难度较大的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
 
    此后,杨红雷多次代表公司参加技能培训和不同层次的技术比武,焊接技术日渐得到提高。
 
   1992年,长铝公司从德国引进的氧化铝管道化溶出工程开始建设,该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项目。在该工程的焊接技术培训中,杨红雷更是加紧了对自己焊接技术的淬炼,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他便取得了8个专业证书。
 
    2002年,他参加了郑州市举办的职工技术比武,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被授予“郑州市技术能手”称号。此次比武不仅使杨红雷增长了才干,也更加激励了他学技术的劲头。随后,他参加了河南省焊工技能竞赛、河南省职工技能大赛、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焊工技术比武等重大赛事。在这些大赛中,他的技术技能不仅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荣获了省级“技术能手”、有色行业“十大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
 
    别人不看好的工种,杨红雷却干出了成绩。当记者问起他选择这个职业是否后悔时,他微笑着说,“刚开始学徒时有过,不过现在一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焊口,看到自己焊出的活,就很欣赏,很有成就感,觉得这才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工作上不努力,生活就不充实,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杨红雷除了吃苦耐劳,更善于动脑和创新。在难题面前,他更有一种不解决就不吃饭、不睡觉的冲劲。
 
焊花映照精彩人生——记长城铝建设公司杨红雷

    在1999年3月中铝河南分公司(原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碳素厂技改扩建工程的大会战中,杨红雷日夜奋战在施工现场。在焊接高空管道时,作业面狭窄,他把方便让给别人,自己顶着危险上,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不离工作面,别人劝他下来休息一会儿,他却说:“换人太麻烦,还是我来干吧!”
 
    看到他这么不要命的工作,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为的是啥?干多了也不多拿钱,这是何苦呢。他说:“工作上不努力,生活就不充实,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提升的理论视野,使他解决焊接难题的本领堪称一绝。上世纪90年代,长城铝从德国引进了第一套氧化铝管道化溶出设备,在运回国安装时,遇到一个需要焊接的故障点。这个故障点所在地段,四根管子并排,上下各两根,管子之间仅有30厘米的距离,而正常的焊接作业面需要60~70厘米,焊枪根本无法施展。
 
    按合同,外方申明,焊接必须是他们的技工。当时,请来的外籍电焊工仰着头,走过中国技术人员面前一摇三晃,见到杨红雷这些焊工更是一脸的不屑。只见他慢慢悠悠拿起焊枪,又慢慢悠悠卡上焊条,可接连试了三次都没有成功,气得他把焊枪一撂,扭头就走。
 
    “让我来试试。”杨红雷自告奋勇。他采取先易后难、由外及里,通过缩短钨极、开大流量等方法,克服了空间狭小、氩气保护不好等诸多困难,顺利完成了焊接。焊接点经过外观检查、X射线探伤后,完全符合有关标准,不仅避免了工程停产,而且节约了大笔劳务费用的支出。在场的人不禁赞叹:“绝了,真是绝了!”
 
    2004年,在中铝河南分公司70万吨氧化铝扩建工程中,时间紧,任务重。当时,杨红雷所施工的地段正处于整个项目的关键流程之中,他们的任务是焊接500米长的管道。管道虽只有500米,但焊接量大、作业面极狭窄、高空作业、阻碍多、要求高。为了施焊,他一会儿俯、一会儿仰,一会儿蹲、一会儿站,一会儿侧一会儿正,在空中螺旋式地做着各种动作。最苦、最累也最难做的是仰着焊、半蹲着焊。仰着焊,就得脸朝上躺在地上,焊接时的火花不时溅在脸上,掉进袖口里、领口里,烫得钻心疼。
 
    在焊接的过程中,好多时候要半蹲着,或各种弯曲度蹲着,半分钟人就感到膝酸腿颤腰发硬。而且,为确保焊接质量,一个人必须一气将一圈焊缝焊完,而要如此,就得连续作业几个小时不离工作面。别人干好一个焊缝,要歇上一二个小时,而杨红雷为了赶进度,吃住在工地。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许多人不再下班也不再回家,连轴转连夜干。就这样,他们这个队硬是用3天3夜完成了需要近两周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在这个工程中,杨红雷一个人焊接的管道是总管道焊接工程的1/4,平均每天要焊60米。工程结束后,公司的一位同事把杨红雷焊接的管道拼接到一起,测算后竟达50公里。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工人日报(2009-04-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