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邵逸夫系终老洛阳的宋代哲学家邵雍的第33代后人

2014/1/15 9:09:00 点击数: 【字体:

邵逸夫系终老洛阳的宋代哲学家邵雍的第33代后人
2007年9月18日,邵逸夫与夫人方逸华游览洛阳白马寺和龙门石窟。 资料图片


    ●他在我省留下蔚为壮观的教育慈善遗产

  ●他系终老洛阳的宋代哲学家邵雍的第33代后人

  ●厚重的中原文化屡屡吸引他莅临访问

  在河南捐资325个教育项目

  1月7日凌晨,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在家中辞世,享年107岁。

  当日上午,与香港相隔数千里之遥的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逸夫小学,特别举行了悼念这位百岁老人的仪式。下午放学后,每个同学还有一份不同寻常的家庭作业:回到家后,上网查阅邵逸夫的生平,了解邵逸夫和管城区逸夫小学之间的关系。

  管城区逸夫小学的前称是管城区新民村小学,始建于1965年,2000年由邵逸夫捐资和政府出资、学校筹资改扩建,之后更为现名。

  同一天,我省多所高校及中小学均以不同形式悼念邵逸夫。

  “你可能没见过邵逸夫,但你不可能没见过‘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这是邵逸夫去世之后,网民自发给出的最多评价。

  教育部官网消息显示,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这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教育部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

  邵逸夫去世后,各省市媒体盘点邵逸夫在当地留下的教育慈善遗产,发现其规模都是蔚为壮观的。

  据河南省教育厅1月7日提供的数据显示,自1991年以来,我省先后接受21次邵氏基金会教育慈善捐款,安排建设项目325个,累计金额17390万港币。其中,大学项目15个,接受捐款6300万港元;中师项目1个,接受捐款100万港元;中小学项目309个,接受捐款10990万港元。共建成校舍建筑面积94.51万平方米。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九中……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等几乎遍布河南各地的学校,而以“逸夫”命名的小学也不难见到。

  邵氏基金会捐赠河南的第一个教育项目是河南大学逸夫科技馆。1988年,时任河南大学校长的李润田,跟随教育部组织的教育代表团去香港访问。教育代表团访问了香港的不少高校,也访问了邵逸夫。当时邵逸夫表态支持河南大学的发展,并决定捐赠一笔资金,建一所科技馆。这个科技馆就是后来的河南大学逸夫科技馆。河南大学逸夫科技馆于1989年8月动工,1990年11月建成,该馆工程决算价1031.22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之一为邵氏基金会捐助的300万元港币,其余为配套资金,由我省提供,其中包括当时的省教委投资494万元人民币。

  后来,邵氏基金会又捐赠200万元港币兴建河南大学图书馆东馆,同时,省教委拨款900万元人民币配套资金。

  慷慨而睿智

  如果说邵逸夫对教育慈善捐款显示了他人性的慷慨,那么他通过邵氏基金会来运作,则显示了他的睿智。

  1973年,邵逸夫设立香港邵逸夫基金会,即邵氏基金会,投身于各项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

  根据《香港邵逸夫基金内地教育事业赠款项目管理办法》,不论是高等教育领域还是基础教育领域项目的申请,都要经教育部聘请的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由他们向邵氏基金会推荐。而通过邵氏基金会审核通过的项目,都需要省教委或其他渠道的配套资金支持,共建项目。

  比如在高等教育领域,资助本科以上层次高校兴建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建筑,如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等,每个项目赠款的额度在500万港币之内,兴建的项目规模在10000平方米~20000平方米之间;项目单位确保能够提供不低于1∶3比例的配套资金。

  在基础教育领域,资助县级以下(包括县级)的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农村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地(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兴建教学楼、实验楼等项目,项目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提供不低于1∶1比例的配套资金证明。

  以我省为例,河南大学逸夫科技馆和河南大学图书馆东馆两个工程项目,邵氏基金会捐助的资金都是几百万元,而每项工程再由省教委或其

  他渠道投资不低于邵氏基金会的捐款金额。

  邵氏基金会在我省捐建的中小学,也都是采取通过与配套资金合作,共建项目。

  从1991年至今,我省配套邵氏基金会教育慈善项目的资金达76514万元。

  邵氏基金会捐款的投入加快了这些学校的教学、实验等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对我省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捐款与配套资金合作方式,邵氏基金会在内地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许多大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及师范学校等兴建了各类教学设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研究中心等。

  邵逸夫以一种企业家特有的眼光和务实,与政府良性互动,撬动政府和其他途径资源,发挥了赠款的杠杆效应,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投入。

  根在中原河洛

  邵逸夫为邵雍的第33代后人,与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的邵氏族人同祖同根。

  邵雍(公元1011年~公元1077年),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他自幼随父迁共

  城(今河南辉县),38岁迁居洛阳,卒后葬于现今的洛阳伊川县平等乡伊水滨的紫荆山下。1963年邵雍墓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南迁时,邵雍的儿子邵伯温一脉迁到了四川,之后,其孙子邵博从四川前往浙江余姚为官,并终老那里,邵氏一族也因此在浙江扎根。到明清时期,部分邵氏后裔又从浙江回迁到洛阳的安乐窝,即现在的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安乐窝村。

  邵雍所作的《龙门石楼看伊川》中有这样两句话:“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夸。”邵逸夫的逸字或出于此处。在宁波市镇海区邵逸夫的老家内,有“逸士洁行中西同钦,夫子文章古今共仰”的匾文,据称这里的“逸士”指邵逸夫,而“夫子”指的正是邵逸夫的先祖邵雍。

  近些年,洛阳邵氏宗亲会曾多次到浙江与当地的邵氏后裔联络,两地族谱基本上可以完整地续在一起。邵逸夫的外甥姜廉清也曾向洛阳邵氏后裔确认,邵逸夫确系邵雍第33代后人。

  2007年是邵逸夫百岁之年,那年4月4日,邵逸夫特地派外甥姜廉清一行八人去到伊川县平等乡,拜谒邵雍墓园和邵夫子祠。

  伊川县平等乡安乐逸夫小学的前身是安乐小学。2006年,安乐小学的教学楼成了危房,只

  能扒掉重建。重建的钱从哪里来?时任村主任的邵学强想到了邵逸夫。邵学强是邵雍的第40代后人,他相信邵逸夫一定会帮助族人。在邵逸夫的浙江老家,负责看管老宅的邵氏族人每年都要到香港向邵逸夫汇报老家的情况。邵学强便赶往浙江,向看管老宅的邵氏族人说明情况。

  2007年,邵学强收到消息:邵家要派人来实地考察。经过实地考察,邵家人给出了肯定答复:同宗同源、特事特办!2008年春末,邵氏基金会将50万元港币交付给教育部,用于重建安乐小学。2009年9月,由邵氏基金会斥资重建的原安乐小学校舍焕然一新,该校也更名为安乐逸夫小学。

  钟爱河南文化

  厚重的中原文化屡屡吸引邵逸夫莅临访问。据本报2007年9月19日报道,当年9月17日~18日,邵逸夫一行50余人来我省参观访问。在两天的时间里,这位百岁老人在洛阳先后参观了白马寺、龙门石窟等地,对河南的名胜古迹和文化底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曾在龙门石窟为邵逸夫解说的导游曹燕回忆说,考虑到邵逸夫长期在香港居住,景区还专门配备了英语解说,但邵逸夫提出只要中文解说。邵逸夫了解中原文化,曹燕解说时的一些口误,他能当即指出来。

  龙门石窟成千上万的造像中,体形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数奉先寺主尊卢舍那大佛。它是中国现存最完美、最知名的佛教造像之一,不仅是当今龙门石窟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也是中国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代表作。那天,这位百岁老人,在搀扶下最终站在了卢舍那大佛前,感受厚重的中原文化。

  在文化圣地白马寺,邵逸夫也是全程观看。他从第一座大殿,看到了最后一座大殿,每个殿都没落下。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14年01月1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