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钟繇:行走在仕途和书法中

2013/11/9 15:55:35 点击数: 【字体:


    站在幽幽静静的洗砚池边,芳草萋萋,微风轻抚。这里就是1800多年前大书法家钟繇读帖习字的地方吗?没有了书香,也没有了墨香,只有青草,还有干涸的池塘。

  这里是长葛市老城镇。1800多年前,这里是颍川郡长社县,一代“书圣”钟繇就出生在这里。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东汉王朝已摇摇欲坠,新的王朝正在崛起。

  钟姓是东汉望族,祖先数代均受皇恩,以德行著称。钟繇是个孤儿,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由族叔钟瑜抚养,出资供他读书,完成学业。钟繇天资过人,德行也很好,长大以后,被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并任阳陵(今陕西高陵)县令。如果是在和平年代,钟繇也许会和许多官僚一样,墨守成规,一步一步地向上爬,高兴了就写写字、吟吟诗。不幸的是,他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年代,也唯此,才使他书生的一生有了耀眼的光芒。

  钟繇做的第一件大事,是为曹操打开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时,钟繇任黄门侍郎,侍从皇帝,传达诏命。汉献帝蒙尘西迁,凶多吉少,他恪尽职守,随侍帝侧。初平三年,司徒王允智用“连环计”诛杀了董卓,可他刚愎自用,不能稳定大局,引起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不满,带兵攻陷了长安。王允无奈,自杀殉国,李傕、郭汜控制了汉献帝。当时,曹操任兖州牧,派使者到长安上书,欲与汉献帝建立联系。李傕、郭汜知道后,扣留了使者,切断了汉献帝与外界的联系。钟繇利用自己有利的身份,反复劝说,迫使李傕、郭汜放了曹操派来的使者。到了兴平二年(公元195年),钟繇帮助汉献帝离开长安东归,摆脱了李傕、郭汜的控制,为汉献帝东迁许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汉献帝先后升钟繇为侍中、尚书仆射。实事求是地说,钟繇的所作所为,主要意愿是辅助汉室,但客观上为曹操控制汉献帝、消灭北方军阀割据势力提供了有利条件。钟繇的明智之举,给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

  汉献帝迁都许昌后,曹操看钟繇忠勇可靠,视其为亲信,上表举荐钟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让他执掌关中地区的大权,当自己逐鹿中原的后援。

  钟繇不负曹操所望,很快安定了关中,并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之际,资助曹操2000匹马,为曹操打败袁绍提供了物质条件。曹操在写给钟繇的信中称赞:“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后来,匈奴单于在平阳发动战争,钟繇又率军抗敌。不久,袁尚旧部河东太守郭援陈兵河东,气焰嚣张。钟繇率军猛然攻击,郭援大败,他趁机杀了郭援,并降伏了单于。之后,钟繇又连续打败了河东一带的叛乱军队,平息了边疆附近的敌寇骚扰,稳定了边境局势,立下了赫赫战功。看来,钟繇不仅是一名精明强干的官吏,而且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将军。

  公元220年10月,汉献帝在许昌城南繁城禅位于曹操的儿子曹丕,并筑台授玺,魏国建立。曹丕任命钟繇为大理寺卿,后升为相国、廷尉,晋封为崇高乡侯,深得曹丕的重用。公元227年曹丕死后,其子曹睿即位,封钟繇为定陵侯,增食邑1800户,并迁为太傅,可见曹氏对钟繇极为重视。钟繇晚年因膝关节有病,朝拜皇帝不便,曹睿便免去钟繇入朝时的拜礼。钟繇死于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死时魏明帝曹睿穿孝衣凭吊,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鲜见少有,是莫大的荣耀啊。

  钟繇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大变革、大混乱的年代,历经数代王朝,没有受过大的挫折,能够活到80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寿终正寝。同时,钟繇被称为“中国楷书鼻祖”,流芳百世,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钟繇官做得好,字写得更好,更是一个奇迹。一般来讲,一心不能二用,要想做好官,就要舍弃个人的许多爱好。钟繇却在仕途与书法之间,清醒地行走着,不像我们当代的一些官员,老之将来,行将退休时,想画画画、写写字、出本书,附庸风雅。从史书上看,钟繇不是一个庸官,他的眼光和谋略,智慧和勇气,都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他取得的功名利禄,也不是一般名士能够得到的。但是,这些都湮没在浩瀚历史印记里,唯有他的书法,和他的名字永远地连在了一起。

  我站在荒芜苍凉的洗砚池边,始终无法相信,钟繇美妙绝伦的书法就是从这里起航的吗?

  在我们许昌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在长葛市老城镇的福泉井旁,古时候有一个占地三亩的池塘,池塘中水清见底,池畔绿树成荫,花草丛生,风景宜人。在平原这是个读书习字的好地方,钟繇一见就喜欢上了这个池塘,在池塘中建了一座习字台,台上堆满了大书法家蔡邕、刘德升的书帖。每天,钟繇就在习字台上钻研书法艺术,勤学苦练,磨秃的毛笔堆成山,写过的纸堆成垛,洗砚把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最后,钟繇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楷书。钟繇成名后,许多人跑来拜他为师,学习书法。有些穷人家的孩子无钱买墨,可钟繇财力有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正在这时,南海观音菩萨被钟繇的行为感动,把他的砚台点化一番。从此,钟繇洗砚,就像往池塘里泼墨一样,不久池塘的水变得又黑又亮,穷孩子们再也不用为没钱买墨发愁了。

  像许多名人故事一样,洗砚池的故事当然也是个传说,且人工演义得很厉害,这种故事放在任何一个书法家身上都行。演义故事的人也许百思不得其解,钟繇当了那么大的官,咋练的字?字咋写得那么好?一定会有神仙的点化。说实话,我也为钟繇的成功而困惑。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是些关于钟繇少年就是神童的传说,可信度极低。我想,钟繇的成功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风尚有关吧。

  据唐代张彦远《书法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记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可见,钟繇是蔡邕的第二代传人。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正楷。钟繇的铭石书最为有名,庾肩吾称许钟繇“妙尽许昌之碑”。“章程书”是隶书(八分书),“行押书”指行书。钟繇的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钟繇的代表作有“五表”、“六帖”、“三碑”。“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是现存钟繇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钟繇的真迹。“六帖”指《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六帖”全部为临本,《丙舍帖》、《还示帖》成就较高,也较接近钟体,是上乘之作。至于《白骑帖》等四种则经多人辗转临摹,已远离钟体。“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其中,《受禅碑》仍立在许昌城南的繁城镇。

  钟繇的书法对中国书法艺术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在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被誉为“中国楷书的鼻祖”。在三国时期,由于钟繇的社会地位,他创造的正书在士大夫阶层流行起来,从而形成了新的书法立法,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魏晋风韵”。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钟繇的书法建树,就是这个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他就是“魏晋风韵”的奠基人。

  如今, 我就站在钟繇挥毫泼墨的洗砚池畔,只是闻不到墨香,看不到墨迹,“魏晋风韵”真的离我们远去了。

  相关链接 洗砚池位于长葛市老城镇福泉井旁,三亩见方,绿树环绕,相传为钟繇读帖习字洗砚的地方。近年来,多有台湾、新加坡等钟氏宗亲组团来此观瞻、祭祖。作者:刘革雨【原标题:钟繇:行走在仕途和书法中】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许昌新网 2010-7-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