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万里卷潮来 人间书雅志——记军旅书家王跃岭

2013/10/21 11:13:52 点击数: 【字体:


    【人物名片】

     王跃岭,出生于1963年,河南太康人氏。擅长魏碑楷书、瘦金体行楷书、行草书等多种书体,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开封书法家研究院院长、开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2003年荣获全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国际书画交流大展赛金奖,并巡回展出。2006年获“和谐颂”首届全国老年书法邀请赛暨全国书画家作品展一等奖。2009年在由联合国文化发展署、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和平颂”书画大展中荣获金奖,被河南省评为“2010年影响河南书法界知名人士”,当选“中国收藏家网2010年影响河南书法界知名人士”。

    他曾是一位在军队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也是现在开封市环保局的党组成员、纪委书记。他是一位威武不屈的铁血军人?还是一位严谨庄重的政府官员?当见到王跃岭本人时,他那宽厚的笑容和爽朗的性格,以及房间里淡淡的墨香,让记者发现:王跃岭的身上既有军人的凌厉之风,又有文人墨客的温文尔雅。

    □东方今报记者 陈伯辉

    见习记者 马琳

    【鞍马如飞龙,军旅生涯养心志】

    王跃岭的家乡太康自古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李斯、谢灵运等诸多名人。因此当地人非常重视教育,以写字尤甚。王跃岭在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下,自幼便开始练习书法,高中时已经小有名气,经常被乡政府请去帮忙书写宣传材料。提起这一段往事,王跃岭记忆犹新:“每去一次,就能领到五个馒头,当时物资那么匮乏,能得到五个馒头是一件令人十分羡慕的事情。这可能也是激励我坚持练习书法的原因之一吧!”

    1979年,年仅17岁的王跃岭考入南京炮兵学院,开始了军旅生涯。古城南京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部队紧张的生活也为王跃岭的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王跃岭结识了一位同样擅长书法的江苏籍战友,二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逐渐,王跃岭感受到了“南帖北碑”这两种书法风格的不同,也体会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王跃岭此时见到了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简直是一见如故,写得那么好,让我非常感动和受启发”。王跃岭这样形容初次观赏王羲之书法的内心感受。之后,他开始认真临摹王羲之的书法,越临越有兴趣,一发而不可收。

    军校毕业后,王跃岭被分配到大连一个部队工作,业余时间里他仍笔耕不辍。一次机缘巧合,王跃岭参加了辽宁省书法大赛,初试牛刀便勇夺三等奖。因为这个荣誉,王跃岭获得了去西安政治学院接受高级人才培训的机会。在西安的两年多时间里,一得空闲,王跃岭就会去附近的西安碑林进行书法观摩。面对名师大家或雄浑壮美,或潇洒飘逸的书法碑刻,王跃岭如饥似渴,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之中,越发领悟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他顿悟:一个人要想把字写好,不仅要内外兼修,还要博采众家之长,取之精华,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书法家。

     ●志气横嵩丘,吐故纳新写新意

    1987年,王跃岭因工作调动来到河南省军区工作。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更是一个书法大省,王跃岭有幸结识了司马武当、侯和平、云平等著名书法大家。与这些书法名家接触后,王跃岭不仅获得了许多全新的书法知识,而且让他对书法艺术的视角发生了质的改变。

    起初,王跃岭酷爱魏碑。这是因为魏碑遒劲有力,流露出朴拙与浑然天成的独特气质,与王跃岭崇尚道法自然的生活态度相得益彰。但是魏碑也最难练,为了练好魏碑,在研习过程中,他不仅继承了古人的优点,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想法,提出了“用写唐楷的方式去写魏碑”这一大胆创意。这让他的魏碑作品用笔老道,方圆并举、浑厚清逸,独出一格。他又开始学习“二王”,“二王”的书法挺拔多姿,流美俊逸,王跃岭就将北方的厚重与南方的精妙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创造,最后获得“中兰亭之主”的美誉。

    之后,为了弘扬和宣传推广开封特色书法,王跃岭开始涉足“瘦金书”。瘦金书是中国书法优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如果说中国书法是一枝花,那么王羲之阶段就是花骨朵,含苞欲放;宋徽宗瘦金书就是一朵完全绽放的鲜花,迎风招展,千娇百媚,尽情释放美的姿态。为了开封争创中国书法名城,为了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让发源于开封、成熟于开封千年书法的“一枝独秀”——瘦金书普及和宣传出去,王跃岭以满腔的热情,借用现代网络的力量,结识许多爱好和欣赏瘦金书的朋友,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琢磨瘦金书彻夜不眠,若有所悟,并定期和朋友交流。这使王跃岭的瘦金书很快做到了字字有据,笔笔传神,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初步形成了满纸飞花的瘦金行书艺术风格。

    王跃岭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是这并没有成为他研习书法的桎梏。没有整块的时间,他就把时间化整为零,闲暇时的游玩从来与他无缘,终日与笔墨相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因为对书法艺术不断追求与探索,王跃岭的书法艺术才能不断吐故纳新,逐渐获得书法界人士的肯定和赞誉,取得巨大成就,他曾先后二十余次参加全国各级书法展并获奖。

     ●功成书天下,兼容并蓄筑墨韵

    今天的王跃岭,已经从峥嵘的军旅生涯中走出,他的书法艺术也融入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王跃岭深知书法作品体现着书法家的才情、功力、学问、修养,所以他以古人“资贵聪颖,学尚浩渊”为治学原则,以“汗水入池续墨,青丝落纸化字,磨砺使毫锋吐烟,灵悟教苦心升华”自励。

    王跃岭告诉我们,自己很喜欢以玄奘西行取经为内容的《集圣教序》,最能体现出王羲之书法的精髓,是一部风格明快、最为标准的行书作品,圣教序碑除了其中褚遂良清丽刚劲的书法艺术之外,他更欣赏玄奘惠及大众的精神追求和坚忍执着。在王跃岭看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社会需要的就是玄奘这样踏实的精神,书法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他说:“书法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书法家的书法也一定要根植大地,把自己的书法回报生活回报社会,唯有如此才算是实现了书法和社会的和谐。”因此,在王跃岭的笔下,笔墨线条不再是一种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而是深入群众,与大众贴心的艺术表现。为此,他提出了“楷书草化”、“草书楷化”的创作理念,认为:“越是到了艺术的高峰,写起字来就应越贴近大众。即草书要按照楷书来写,这样才能不流气;而楷书也要草化,这样才能越来越雄厚,增加整体的流畅度。这才是书法作为情感符号的真正艺术真谛。”

    在王跃岭的眼中,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正所谓“艺痴者技必良”,翰墨场上,永远不乏“墨池”、“笔冢”的踽踽独行之恋。他认为只要有了更多无怨无悔地投入,才可以在得心应手中擒纵自如,不拘形式题材,随意挥洒皆成佳作。也只有不断地突破,才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进程中被更多的人认可,更上一层楼。【原标题:万里卷潮来 人间书雅志——记开封市知名书法家王跃岭】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开封日报 2012年5月1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