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楚汉战争:刘邦获胜三原因

2013/6/14 16:08:54 点击数: 【字体:

 
    项羽于戏下分封诸侯,其宗旨乃欲采用周封建之精神;但因其时代,已历春秋、战国、秦三代之悠久间隔,故其分封之大小形态,遂与周不能相同。盖项羽以为如周之封建,封植其本国,使本国疆土较诸侯为大,兵力较诸侯为强(如周制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之精神),即足以控制之。彼殊不知此时之社会形态与支配社会之力量,已大非昔比。周封建时,大地荒芜未辟,人口稀少,交通阻梗,人民尚停滞于诸氏族独居形态,生产仍为自给自足;故其时之封建,乃企图开疆辟土,亦即所谓“武装屯垦”,以建立其贵族统治之国家。但自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逐渐强大,人口逐渐增加,工商逐渐发达,交通往来逐渐频繁,新兴都市迭起,城邑各地林立,土地兼并之风甚为炽烈。原封建之千百小诸侯国,已由吞并降服而演变为强大之七国。原由贵族支配之社会,已为工商地主之平民阶层起而代之。因之,商鞅废封建之政治主张,亦遂取封建而代之,而且为新兴工商地主阶层之所拥护(盖封建领域之割据,足以阻碍工商之发展故也)。秦遂因是而得以统一六国。刘邦与其智囊有见及此,故不采封建之制,而将所得之地一沿秦制立置郡县,以收当时支配社会阶层——工商地主拥戴之效,此为楚汉成败之最重要历史原因。故战争以政治为主,军事为次,于此又可得一证明。

  楚汉成败与人才之得失

  刘邦即皇帝位,统一中国后,其五年五月乃置酒洛阳南宫,而问列侯诸将曰:“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二人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但以吾人今日观之,刘邦得此三杰,固为得天下之因素,而王陵所言者,实亦其成功重要原因之一;盖所谓英雄豪杰者,莫不热衷于功名利禄之一途,刘邦能与人同利,故其所属诸人亦莫不尽死力以求之。

  然以上所言者,不过其成功重要原因之一端而已,其他促使刘邦成功之人物,尚有多人:

  陈平 陈平亦系长于计策之策士,尤其彼乃楚之都尉官,不仅深悉楚之内情,且在楚之诸将中具有相当人事关系。故刘邦用之以从事离间楚君臣与策反,遂收甚大之功效。

  彭越 彭越在楚汉战争中,始终为楚心腹之患。项羽之所以终于罢于奔命与“食少”而溃者,彭越之功甚伟。

  英布 英布降汉,不仅使汉在南方得一有力臂助,且益使项羽孤立,及分散项羽击汉之力量,故其影响于楚汉之成败亦至大。

  张耳 刘邦得张耳,使汉在北方亦得一有力臂助。因彼能安赵国,俾韩信得以伐齐也。

  其余如郦食其、随何、陆贾、侯生之徒亦俱有极大之绩效。总之,刘邦得此诸人之为用,故能在战略上获得优势。反观项羽,则无一独当一面之人才,故项羽在三年余之战争中,不得不亲自临阵,而陷罢于奔命之困境中。

  至于刘邦所以能得如许人杰为之臂助,则又不能不归功于其人事政策与领导之得宜。刘邦在入汉中之时,萧何已为其策定“致贤人”之用人方针。故能拔韩信于刑余之中,用陈平于捕逃之下。又刘邦用人之特点,为惟才是用,不论品德。盖才识为创业之本,至于德与不德,惟在用人者统御之道如何耳。综观历史,用人有如刘邦之魄力者,殊不多觏。故历史中,人才有如刘邦之盛者,亦遂罕见也。

  楚汉成败与战略之运用

  楚汉战争之成败,其关于战略运用之得失至巨。以汉兵之弱,对楚兵之强,在战斗上实不堪为对手。然刘邦在屡战屡败之余,竟终能胜楚者,乃在战略运用上获得绝对优势之故。反之,项羽在屡战屡胜之下,所以终于被击灭者,由于战略上陷于绝对劣势之故。刘邦在战略上获得绝对优势之争取,共有三个时期与三项措施。第一,刘邦自彭城惨败后,嘱随何说九江王英布曰:“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此为其争取战略优势之第一时期与第一项措施。第二,“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此语虽系郦食其于楚汉三年说刘邦之语,然核其实,则当刘邦退据荥阳时,已依此等天然地理形势,部署此项战略矣)。此为其争取战略优势之第二时期与第二项措施。第三,楚汉二年九月韩信破魏后,请兵三万,“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至楚汉四年十月韩信破齐之后,即使灌婴南袭楚之广大后方,逼使楚不能不为鸿沟之和。此为刘邦争取战略优势之第三时期与第三项措施。刘邦在上述三时期运用措施逐步成功后,遂使楚汉优劣形势,由逐渐转变,而最后乃以绝对优势之战略,将项羽彻底毁灭之。此可为以弱敌强,战略运用之典范。

  项羽刘邦本质上之比较及

  项羽之战略与战术

  项羽乃楚将项燕之孙(秦将王翦灭楚时项燕被杀已见第三卷),为贵族之遗裔,故其贵族之英雄色彩特为浓厚。刘邦乃一平民出身,且曾为秦最基层之地方官(亭长,治理十里之地);幼时又好与“屠狗之辈”为伍,喜酒好色,故其“亡命”之本质甚深。因此,项刘二人之德行与作风,大相悬绝。项羽“喑叱咤,千人皆废……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故其用人,士之廉节好礼节者,多归之;惟以其刚愎自用,故深智大谋者多远去之。刘邦则“慢而少礼”,嫚骂成习,但能“饶人爵邑”,及识计策之得失,与得策辄行,虚心求教,故各类人才,皆乐归之。又项羽在政治上之作风,仍沿袭贵族之政治思想;而刘邦则一仍秦代之政治思想,此亦二人成败之主要关键也。

  项羽在军事上之英卓,与西方拿破仑颇为相类。彼常采内线作战,驱其精锐之楼烦骑兵,进行突破战法,故所当者无不破灭,经常在战斗上,收速战速决之功。至其所追求打击之目标,亦惟指向敌人之“重心”(见克劳塞维慈《战争论》第八篇。该篇所叙者为拿破仑作战思想),故其在荥阳对峙及刘邦行机动作战时,彼即始终采取此种作战思想,企图求汉之“重心”而粉碎之。此种思想,在纯军事上,颇有其重要价值。但亦由此而知,大战争之胜败,不可专恃军事上之得计,此外又须配合政治、经济、外交,以发挥总体之力量,盖项羽即败于不求配合他事之失也。

  结 论

  综上以观,战争之成败,首须以政治为主。而政治之主张,又须顺应社会发展之趋势;顺应者成,违逆者败。其次,则在人才之延用;得人才者胜,失人才者败。再次,则为战争优劣形势之争取;居优者胜,处劣者败。然而,此三者之运用,又须相互连系而结为一体,始能发挥宏伟之功效。细一检讨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其诸所运用,颇合于此一原则,故终能成功,而统一天下,研究战争者,对此其深加注意焉。文章摘自 《中国历代战争史》【原标题:军政界解读楚汉战争:刘邦获胜三原因】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2013年03月0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