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濮阳龙轻叩历史之门

2013/8/13 14:18:29 点击数: 【字体:


濮阳龙轻叩历史之门

 西水坡45号墓葬图有千年星象之谜
 
濮阳龙轻叩历史之门

中华龙乡碑
 
濮阳龙轻叩历史之门

帝颛顼乘龙石雕像
 
濮阳龙轻叩历史之门

龙图腾

    今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在农历二月二这个龙抬头的日子里,有着“中华第一龙”、“中华龙乡”、“华夏龙都”、“中华帝都”等众多美誉的濮阳市,可谓是把龙的文章做得淋漓尽致,龙永图、刘庆柱、王震中、张希清等一些名扬中外的专家学者,会聚华夏龙都濮阳说龙。

    A  濮阳龙是“中华第一龙”当之无愧

    一座约6500年前的神奇墓葬,轰动了海内外,震惊了世界:墓形奇特,布局神秘,龙虎陪葬,斗转星移,带给我们无数千古之谜……

    1987年,在濮阳县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在一个墓室中部的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躬身、长尾巴,前爪把,后爪蹬,状腾飞。这条由蚌壳组成的龙在全国考古发现的龙图案中年代最早,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年左右,被考古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

    2月22日,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学部委员刘庆柱到濮阳做了《关于濮阳西水坡龙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刘庆柱在报告中认为,龙是中国古代人“创造”出来的。中国古代最早的龙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第一,最早的龙必须从星象中寻找;第二,龙应该有降雨功能,或者说龙与雨水密不可分,龙应该是脱胎于水生动物;第三,龙的降雨及其与水的管控功能,决定着龙的活动空间,应该在需要降雨的农业地区。龙是农桑文明高度化的造物。而濮阳龙正好符合这三个内容,有成语“桑间濮上”为证。对照1987年考古发现的濮阳西水坡史前时期的蚌壳堆塑龙,这是属于星象的龙,它有着明确的龙和虎的基本组合关系,是可以确认的时代最早的龙。因为在中国古代大陆之上,以黄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影响最大。就黄河与长江两个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相对照而言,前者比后者更为靠天吃饭,更需要龙的降水。所以,龙出现在黄河中下游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濮阳西水坡的地理位置恰恰就在黄河中下游,龙在这里最早出现是必然的。

    刘庆柱说,从龙与星象、龙与水及雨、龙应脱胎于水生动物、龙与农业、龙与区域自然地理、龙的造型等方面关系来看,考古发现的濮阳西水坡的堆塑龙完全与其相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濮阳西水坡遗址的龙,是华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龙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传基因。濮阳龙是理所当然的“中华第一龙”。

    B 濮阳龙是华夏族的农业之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说,龙的问题如此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简直成了中国文化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在这些猜想中,有不少确实含有一些合理的成分。王震中认为,从考古所发现的龙的形象和古文字中龙的形象以及相关的文献记载来看,龙可分为有足(爪)之龙与无足(爪)之龙两大类,我们对于龙的原型的探讨,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眼。

    作为有足之龙,首先要说的是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后冈类型所出土的蚌壳塑龙。濮阳发掘出的蚌壳砌塑的龙(如图),有着巨大的头,上下颌有锋利的牙齿,吐吞但不是叉状舌。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后冈类型所出土的蚌壳塑龙则说明远在6000年前,有足之龙即已存在,从而排除了有足之龙是从无足之龙衍化而来的可能。

    龙的原型已如上所述,那么,龙究竟是不是图腾?王震中认为,对于“以龙纪”的大皡氏、共工氏之类先民来说,龙自然是他们的图腾,而对于其他部落的先民来讲,他们崇拜龙不一定都是以图腾祖先来对待的。例如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45号墓中,在墓主人身边的东侧置龙、西侧置虎的现象就不可能是图腾崇拜的反映。因为图腾,无论是个人图腾还是族图腾都是只取一个自然物或一种自然现象;一个族中可以有许许多多的个人图腾,但就某一个人来说只能有一个个人图腾;两个族联盟时,可以两个图腾幷列,但两个族的图腾不能由一个人来统领,它可以并饰在同一器物上而不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至于由于族的融合而发生众多图腾的糅合,糅合后的新的崇拜物确实包含原有图腾的众多因素,但它是以一个新的共同体出现的,而不是原来众多图腾的完整并列。所以,45号墓墓主人身边左龙右虎的现象绝不是图腾崇拜现象,而很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左青龙而右白虎”观念的展现,即墓主人东侧置龙,其意为东方苍龙所寓之春;西侧置虎,其意为西方白虎所寓之秋。在四象即方位上,龙为东,虎为西;在神性上,龙为春神、生神,虎为秋神、死神。墓主人左龙右虎,就是表示他是握有生杀大权之人。45号墓东、西、北三面的小龛内有人殉,表明墓主人绝非一般的人,其身份应当是部落首领,同时也具有巫师的职能。

    此外,联系45号墓以外的同一地层中,另有两处蚌壳排列的龙、虎等图形,其中一处的龙背上骑有一人,另外,在属于战国时期的长沙子弹库帛画中,死者也驾龙而行,这样对45号墓墓室内的龙虎图还可以作出另外一种解释,即它同墓室外人骑在龙背上的龙虎图一样,都象征着死者的灵魂将要升天或正在升天。龙因“春分而登天,秋风而潜渊”,所以相传古者神人多乘龙,如《山海经》中就有祝融“乘两龙”、夏后启“乘两龙”、蓐收“乘两龙”、句芒“乘两龙”等。《大戴礼·五帝德》说:“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等。总之,由于45号墓墓主人的身份有可能是部落首领兼巫师,当然可以乘龙而升天,可以沟通人与神之间的联系,甚至可以成为神的代表。

    龙之所以成为中国上古重要的崇拜对象,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曾是大皡氏、共工氏等部落中的图腾,更主要的是它在中国农业文化中代表着春、生、雨、水,是一个极富有生命力和力量、变化多端的农业之神。故而《说文》言:“龙……春分而登天,秋风而潜渊。”古谣也说:“二月二,龙抬头。”所以,在古人的眼里,龙的出现象征着春天和生机的到来,这是不可否认的。

    C 濮阳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

    对濮阳历史文化研究造诣颇深的濮阳知名学者李苒在其专著《濮阳轻叩历史之门》中指出,汉民族这个概念和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诞生于濮阳。这个图腾就是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龙是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历史见证,中华第一龙是旗帜,更是中华民族诞生的宣言书。

    李苒说,在大汉朝之前,是没有汉族这个概念的,那时候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人被后世称为“华夏”、“炎黄”或“秦人”。那么汉之前,汉人是谁?是哪些人?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被称为“龙的传人”,我们也自认为是龙的传人。我们显然不是几千万年前的恐龙后代。那么我们的祖先龙是什么样?它又为什么成为我们的祖先呢?

    李苒也认为,龙在自然界并不存在,龙是我们智慧的祖先臆造出来的,并得到群体认可的图腾。图腾标志在我国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它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与之同时,通过图腾标志得到族群的认同,受到图腾的保护。龙是我们大中华的图腾标志。在多部落并存、持续战乱的情况下靠政治智慧和先进的农耕文明入主中原的黄帝,把各个部落邀请来濮阳召开了“圆桌”会议。以黄帝为主,大家共同管理“国家”。于是,新的图腾诞生,这就是“中华龙”。龙图腾就是最早的华夏族的标志,而华夏族又是后来汉民族的前身。中华第一龙于公元1987年在濮阳发现,我们可以认为,它的诞生地就在濮阳。既然龙的诞生地在濮阳,那么顺理成章,华夏族的诞生地当然也在濮阳。中华第一龙完全可以作证,汉民族诞生在濮阳。

    D 濮阳龙文化要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共图腾

    2月22日下午,在2012中国濮阳“二月二”龙文化节前夕,一场以“龙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主题的高端论坛由与龙有关的成语巧妙切入。

    参与论道的人物分别是: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龙永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新加坡炎黄国际文化协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特别顾问林祥雄,濮阳市委书记段喜中,濮阳市政府市长盛国民。

    在谈到如何发扬龙文化时,段喜中和盛国民用地道的濮阳话讲述了他们与龙都濮阳的情结。段喜中称,濮阳文化积淀很厚重,龙文化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后,濮阳将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不断挖掘龙文化、研究龙文化,力求在弘扬龙文化、传承龙文化方面,实实在在地多做些事情。二是打响龙都品牌,加快龙文化产业发展。就是用龙文化搭台,唱好发展戏,充分利用好濮阳“中华第一龙”这块金字招牌,把文化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尽快把龙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濮阳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用龙的精神引导人、激励人,推动发展,振兴濮阳,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盛国民说,濮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朝气蓬勃的城市,在这块热土上有着众多的投资机会。他向海内外的龙的传人龙的子孙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大家到龙都濮阳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在讨论龙文化与经济如何结合时,龙永图先生说,看到中华第一龙那一刻,感觉特别震撼,这为打造濮阳龙文化奠定了基础,希望大家珍惜这份资源。龙永图称,濮阳未来发展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交通、敢干和人才。首要的是打破现在交通不够便利的局面,助推经济发展。其次是要有敢干的心态,推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靠什么引进项目呢?主要靠投资环境,而如何让环境优化,可以利用濮阳作为龙都的这一资源优势,通过龙文化宣传提高城市知名度。第三就是人才,中原油田作为一个国家大型企业,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人才是很多的,可以用于经济发展。(本报记者 段宝生 文/图)(原标题:濮阳龙轻叩历史之门)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2007-11-22)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濮阳“中华第一龙”(图)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