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浚县正月古庙会

2013/3/15 10:09:54 点击数: 【字体:

浚县正月古庙会

    浚县地处河南省北部,处于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市辐射带中心位置。县域面积966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45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63.7万 人。浚县古称黎阳,西汉置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县,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04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2006年被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被评为“河南民俗经典”;2008 年浚县民间社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0年,中国民协拟将中国春节打包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正月古庙会在中国春 节打包申遗之列。

  一、浚县正月古庙会的主要特点

  历史悠久。据《大伾山志》记载,浚县庙会的历史最早可以溯源到大 伾山石佛雕刻的后赵时期。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两山又相继修建了许多寺庙、道观,庙会的规模逐渐扩大。明嘉靖二十一年 (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修建了浮丘山碧霞宫古建筑群,使庙会规模步入高峰期。浚县庙会有长达1600多年的历史,与山东泰山庙会、陕西白云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并称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

  空间独特。浚县庙会所在的大伾、浮丘两山平地突兀,景色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摩崖题记遍布,有“登浮丘即朝东岳,攀大伾如游三壶”之称,被誉为“豫北平原第一胜迹”,是国家4A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古庙会,县城与两山紧依相连, “十里城池半入山”,具有城市山林特色。

  规模宏大。浚县庙会始于每年的正月初一,结束于二月初二,会期长,每年的庙会有三个高潮,初 一、初九、十五十六。初一有“登高祈福”“散百病”习俗。初九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民间社火表演,祭祀老天爷的习俗。十五十六是元宵节。从初一到十五, 庙会一波接一波,逐渐达到高潮。浚县庙会规模大,至今保持着明清特色,每年吸引周边5省40多个市县500万游客,高峰期天客流量60万人。

   积淀深厚。浚县古庙会是汇集传承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大平台。与其他地方相比,其特点是神仙多,人物多,神人杂处,佛道相容。境内大伾、浮丘两山古刹林 立,儒教、佛教、道教三种文化和谐共处,在老百姓心中,这些宗教人物都是能为人佑安赐福的神灵。同时,由于千百年来无数香客中出现了许多偶然事情积累起来 的“显灵事件”,使方圆几百里百姓中广为流传着“浚县山灵”的说法,更有去浚县朝山进香赶庙会、必须连续三年才能功德圆满的说法:一年许愿,二年显灵,三 年还愿。这为浚县庙会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使浚县庙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浚县正月古庙会民俗文化经典内容

  原生态的民间社火表演。浚县的民间社火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广泛的参与性,全县每个行政村几乎都有玩会,表演形式更为丰富,有高跷、秧歌、花船(旱船)、竹马、龙灯、狮子、抬歌与背歌、抬老四与抬撬板、大头舞与二鬼摔跤、打花棍、腰鼓等。每年的社火大赛,参演队伍100多支,参演人员3多万人,观看人数达 60万,具有完整的原生态状,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浚县的民间工艺本土特色浓郁,有30多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在当地有这样几句顺口溜:杨纪屯的咕咕叽叽(泥玩具)、前后毛村枪刀剑戟(木制玩具)、二郎庙的惊天动地(鞭炮工艺)、东 张庄的簸箩簸箕(柳编)、东宋庄的朝南登基(竹帘子工艺)、寺下头的不高不低(秤工艺)、城里头的布虎马匹(布玩具)、郑姚厂石狮门前立(石刻)。“泥咕 咕”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河古陶”、“石狮”、“泥咕咕”等被评为河南知名文化产品,柳编、木雕等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涌现出王蓝田、王学峰、张希和等众多民间工艺大师。其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有3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6人,高级工艺师、工艺师、技师300多人。庙会期间,民间工艺的制作、展示、销售成为一大亮点。

  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表演。始于元代的伾山古乐;俗称人头戏、影子戏的皮影戏;起源于浚县的大平调“西路平”及杂技、豫剧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传承着原生态的艺术,增添了庙会的欢乐气氛。

  大伾观景活动。大伾山是禹贡名山、国家4A景区,文物荟萃,风景秀丽,尤以天宁寺的大石佛最为壮观,佛高22.9米,在北方摩崖造像中首屈一指,有“八丈佛爷七丈楼”的奇观,“中国最早,北方最大”,为佛教胜迹。

   民间小吃。民间小吃是庙会中一大亮点,香气扑鼻的饸洛面,质白细嫩的豆腐脑,香焦酥脆的吴记花生米,醇香利口的梨膏糖以及王记铺牛肉、角场营元宵等都是流传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名吃。还有吹糖人、炒板栗、麻花、凉粉、芝麻球、炸鱼虾、粘窝窝、火烧等小吃。最具特色的小吃当属子馍,一张小木桌,几只小马扎,三三俩俩围在一起,铁锅里摆放一些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由热烫的石子来烤熟子馍。这种子馍早些年只属于庙会,平时买不到,但是随着庙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每天都能吃到外焦里嫩,咬一口满嘴生香的子馍。子馍已经成为浚县旅游中的一项特色小吃。

  祈福纳祥的俗信活动。浚县古庙会是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大平台,庙会习俗载着“愿望”。浮丘山以道教庙宇—碧霞宫为主要建筑,其北侧与之相邻的却是佛门古刹—千佛寺。大伾 山上宗教建筑更多,有道教建筑吕祖祠、万仙阁、太极宫、天齐庙等。佛教建筑有太平兴国寺、天宁寺等,人们到此祈求平安幸福,将心中的愿望留在山中,走入大 伾、浮丘两山,人们总是喜欢购些红绒线,将愿望“拴”在山中。“求子”的拴于石榴树枝,“求寿”的拴于松柏枝头。庙会夜间最能表达人们祈求平安的一项活动 ——挑经舞,歌舞者多为中老年妇女,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人为一组。她们肩挑着两个花篮,边唱边跳,唱之所想,歌之所念。这些习俗反映出了人们千百年来一 个共同的愿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庙会的传承发展

  近年来,浚县县委、县政府高 度重视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借助正月古庙会平台,邀请专门的文化创意机构,包装策划古庙会,丰富庙会内容,挖掘庙会潜力,按照高标准、高品位, 安全祥和、热烈喜庆的原则,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努力把浚县正月古庙会办成传承民俗文化、活跃群众生活、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发展 的盛会,打造民俗文化品牌。2011年文化节期间,来浚的游客来源范围明显扩大,游客层次有所提高,旅游综合收入1554.6万元,同比增长10%,旅游人数244.5万人次,同比增长11%,两山旅游直接收入710.5万元,同比增长14%,两山接待游客100.5万人次,同比增长15%,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原标题:浚县正月古庙会)

浚县正月古庙会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人民网 原文时间:2011-5-3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