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梅兰芳女徒马金凤:病中不认得儿子却能唱整段唱词

2013/7/26 15:08:33 点击数: 【字体:

梅兰芳女徒马金凤:病中不认得儿子却能唱整段唱词


 马金凤,豫剧大师,因《穆桂英挂帅》开创了独特的“帅旦”(融青衣、武旦、刀马旦为一炉)艺术风格,成为了与常香玉、崔兰田等齐名的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她七岁登台,直到80多岁仍在表演,她是公认的二十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日前,记者采访了年过九旬的马金凤,老人如今四世同堂尽享天伦,而她曾经坎坷波折的艺术人生却足以震撼每个听故事的人:她三次被卖给戏院;自小学武艺成就了后来的帅旦。可以说,她把精和魂都给了戏。

  古往英豪梦,今来儿女情,寂凉长夜街巷,谁家曲绕梁?阶前镜里,小弄堂口,恩怨情仇多少事,粉墨唱平生。

  遥想梅程盛景,大师光耀群星。九龙庭上,管乐迎兵来将往;虎度门外,青丝染暑炙寒霜。

  至如今,欲净素手拈拙笔,写不尽——台前幕下、梨园惊世魂!

  豫剧:

  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韵味醇美著称,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马金凤,河南洛阳人,幼年随父学河北梆子,后改学豫剧,7岁便登台演出,经70年的舞台实践形成了刚健豪爽的“帅旦”艺术风格。其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被誉为“洛阳牡丹”。

  策划:赵洁

  文:北京站记者 程雪超

  父亲把她

  以35元卖了出去

  马金凤这个名字,浓缩的是这位大师三次被卖的辛酸童年,及对马姓恩人的深深感恩。

  马金凤原名崔金妮,自六岁起跟随父亲学习河北梆子,七岁时与父亲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等剧目,被戏迷叫做“七岁红”。而当时身为梆子艺人的父亲穷困潦倒,不巧的是金妮的奶奶又病倒了,无奈下,小金妮的母亲头插草标卖身为奴,换回大洋给家人救命。可后来因为请不起郎中,父亲只能将金妮以35元卖了出去,后来她又被以80元的价格转卖给一个戏院经理。戏院经理见她既不标致,又没好嗓子,又再次以130元转卖。后来,她的母亲找到戏院老板,希望将女儿赎回去。谁知戏院老板竟开出天价300元,马母只好又在大街上跪了整整三天三夜求情,忆当年时,马金凤称:“当年买回我母亲做佣人的一位姓马的先生,他又好心地出钱帮母亲赎回了我。母亲为了报恩,便让我改姓马。一辈子,我也没有改这个姓。”

  此后,马母发誓,要将闺女培养成名角,于是将她送进了正式的科班戏校。学戏时马金凤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嗓子”,马金凤每每提到这件事,都会说自己的好嗓子是母亲受苦受累用生命换来的。“老师说,喊嗓子不能见太阳,我妈就和我窝在草窝里。我靠在她身上,腿用破棉被盖着。因为害怕睡过了时辰,妈妈要不时地看天亮没有,她整整三年都没有脱下衣服睡过觉。”

  刀马基本功成就帅气“穆桂英”

  在那个年代,学戏还被称为打戏。马金凤说:“我那时候挨打,都不是拳打脚踢,而是拿棍子、扁担打,把我摔到院里,浑身上下都是伤。”回忆起挨打的时光,马金凤却并不计较。她说:“我能有今天,都是老师的功劳。她把武艺教给你,打你两下也是应该的。”

  到了十五岁,马金凤学会了《洛阳桥》唱段,在戏中小姐梳妆时要有一面道具镜子,可当时一面镜子要卖一块多,家境贫寒的马金凤根本买不起,没镜子就没法登台演出。为了让小金凤能登上舞台,母亲到医院里给军人们整整洗了三天三夜的血衣,用赚到的一块多钱帮她买了块镜子。马金凤深感母亲的不易,从十五岁演戏起就一直用着这面镜子,看到这面镜子就像看到了母亲,直到现在也不舍得丢掉。

  马金凤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新中国成立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传统戏《老征东》进行整理,创作了《穆桂英挂帅》。她所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马旦为一炉,演活了气宇轩昂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并独创了符合人物需求的“帅旦”行当,令她在当地名噪一声,成为当红旦角。此后,年轻的马金凤带着洛阳豫剧团到上海第一次演出慰问解放军,她们的表演获得各界好评。而马金凤能以“穆桂英”一战成名,在于她小时候跟随父亲学男人戏,练就一身武功,所以在演绎穆桂英时,那种大气豪爽的英姿淋漓而出。

  梅兰芳收其为女徒 亲自授戏、赠凤冠

  也正是这次演出,令马金凤和大师梅兰芳结下了跨曲种师徒的特殊缘分。当年,梅兰芳在上海看到了《穆桂英挂帅》的戏报,便托秘书买了戏票,悄悄地进剧场连看了三天的戏。演完后,梅兰芳亲自跑到后台和马金凤见面,并邀请马金凤到自己上海的家中做客。马金凤哪敢想象京剧大师梅兰芳会亲自来看自己的戏:“所以当时说不出来有多高兴。”

  此时的豫剧在服装化妆上并不讲究,而梅兰芳在初次见面后,便为马金凤在这些细节上做了不少指点,此后又特意捎信让马金凤到南京去看他的戏,并让她提前一个小时去看他化妆。要知道,梅兰芳轻易不让旁人看他化妆,连梅夫人都没能看过的“压箱底”功夫,却都向马金凤敞开。为进一步丰富马金凤的表演功力,梅兰芳还给马金凤买了由程砚秋演出的《荒山泪》的门票,让她去学习程先生的水袖,并帮她修改了《穆桂英挂帅》的剧本。

  有大师指点,马金凤进步神速,到了1956年,梅兰芳去洛阳演出时还邀请马金凤看戏,并把他常用的凤冠赠给了她,正式收她为徒。马金凤的二女儿说,这个凤冠母亲十分珍惜,沿用到现在。“即便她演出的戏服在‘文革’时都被烧了,这顶凤冠还是被我母亲完好地保存起来,稍有破损便精心修复。”

  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国家领导人观看了《穆桂英挂帅》,赞不绝口。该剧影响全国,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岁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马金凤练就和保护了一副“金嗓子”,再加上高亢、清脆、甜美、朴实等特色,形成赫赫有名的马派艺术。1956年以来,马金凤曾先后四次率领洛阳市豫剧团进京演出,每次都受到热烈欢迎。连老舍观后都为她题诗一首: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打朝嘲笑谑,挂帅夺风雷。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练材。长安春月夜,鼓板绽红梅。

  马金凤唱出了《杨八姐游春》、《十二寡妇征西》 等百多部剧,而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后来都拍成了戏曲艺术片。每年演出200场,马金凤直到 80多岁仍“挂帅出征”。

  每次演出,提前四小时化好妆

  虽然红极一时,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大牌,马金凤却没有半点当今大腕演员的架子。每次演出前,马金凤都会提前四小时化好妆,这个习惯一直到她90多岁还没有改变。马金凤的女儿称,母亲总在演出前提前四小时就化好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2013年06月0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