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夏邑县:数万农民忙做宫灯作坊式生产有隐忧

2013/10/17 11:12:13 点击数: 【字体:


    在河南省夏邑县火店乡的集镇上,每天都有六七辆集装箱大货车来来往往,这里并非交通要道,为什么大货车这么繁忙呢?一位司机告诉记者,他拉的货是宫灯,要送往义乌。
    
    火店乡文化服务站站长赵清华说,除了邮局和火车站的运货点外,乡里还有5家物流公司,它们主要是将这里生产的工艺品如宫灯、中国结、旗穗、花边、条编等运到全国各大市场。
    
    河南夏邑县火店乡是著名的“特色文化之乡”,目前该乡从事特色文化产业的中小企业8000余户,其中,投入50万元以上的工艺品企业2000余户,机械设备1万余台,从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形成了以火店、李店、邵庄等12个村为中心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2010年,全乡文化产业产值达6.8亿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火店乡李店村的陈美婷与宫灯打了16年交道,她先是在家里做宫灯用的花穗,然后到广东学做宫灯,之后重回村子里自己做宫灯,4年前搬到镇上来,办起了一个规模不算大的宫灯厂。
    
    现在陈美婷的宫灯厂里有30多位工人,都是附近村里的,每天生产400多件宫灯。陈美婷说,现在做宫灯的所有部件如底座、花穗、花边等不出这个乡都能买到,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做完后直接交给物流公司送到全国各地。
   
     “那你这一年不少挣钱吧?”笔者问。
    
    “还行吧,二三十万吧。”陈美婷笑着说。
    
    虽然效益还不错,但在商场跑了这么多年的陈美婷有种担忧:“我们靠的是廉价劳动力,但近几年,工人工资不断上涨,村子里的大都是小的作坊式生产,我们还是得想办法将产业整合、集约生产,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行。”
    
    在火店乡邵庄村、李店村、孙庄村,记者看到这些村子里做花穗、宫灯底座、中国结等产品的农户,大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火店乡乡长刁心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虽然火店乡文化产业产值较大,但一直没形成有影响的市场,极大地制约了火店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所以乡里正在规划将产业相对集中的8个村建成文化产业基地,使工艺品生产由分散生产转为集聚生产,由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原标题:夏邑县:数万农民忙做宫灯作坊式生产有隐忧】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西部在线 2011年11月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